一個人的過錯引發一群人的過錯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9-05-14 02:09人閱讀
近期,一個關于“18件衣服旅游后要退貨”的話題在微博吵的沸沸揚揚,好奇心作祟的情況下,筆者去微博做了了解,事情大概是這樣:
黃女士在李先生的淘寶店下單18件衣服,旅游結束后要求退貨(黃女士稱退其中一部分,李先生說黃女士要全部退貨,雙方各執一詞,具體是什么情況,只有雙方當事人清楚,這里就不多做闡述),李先生解釋已過退貨期限,不能退貨,黃女士申請淘寶客服介入,退貨成功。
對于大筆訂單的流失,相信每個人心里都不會舒適,李先生也一樣,便加了黃女士微信詢問詳情,不料,竟在黃女士朋友圈發現自家衣服的旅游照,李先生很是氣憤,一怒之下發了朋友圈,他的朋友也跟著轉發,本來只是一個賣家與買家的利益糾紛,隨著大批網友的關注與討論,此事件如同滾雪球般愈滾愈大,就在輿論吵翻天的時候,雙方當事人各退一步,黃女士道歉,李先生稱不再追究,本以為這樣,此次事件也該畫上句號,然而沒想到的是,雙方當事人結束了,網友們可沒結束,人肉搜索加上網絡暴力,事件朝著不可控的方向愈演愈烈。
筆者上網搜索,輿論基本一邊倒,不管是大小平臺,都針對本次事件闡述著自己的觀點,看似有理有據的中立分析,細究就會發現,言辭之間傾向明顯,微博底下謾罵一片,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網友說不出口的,更有甚者,直接私信當事人微博謾罵,還有一部分不明就里的,只要是和當事人同名同姓的,統統不放過,就連一些商家,都害怕了這瘋狂的輿論,要求和當事人同名的另外一位女主退貨,害怕牽扯其中。
就本次事件而言,筆者持有不同的觀點:
就當事人而言:
網絡平臺交易,應謹慎行事,在不確定衣碼與材質的情況下,起初可少買幾件,等定好衣服確如自己所需,再回購也不遲。
已經夠買的東西,如果確定不是自己所需,也應在第一時間聯系商家,在平臺的規定時間內退換貨。
確定要退換貨的東西,不應穿著外拍,防止影響商家二次銷售。
商家開店營業,有他的利益虧損,我們在追尋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時候,切勿傷害到他人利益。
平臺出相關規定保護消費者權益,那么消費者也該正當使用自己的權益,不鉆法律的空子,是我們每個消費者都應遵守的義務。
就商家而言:
七天無理由退貨里,其中的“無理由退貨”是關鍵,這個意思就是,不喜歡且在不影響二次銷售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以直接退貨。從本次事件里,商家只提到了黃女士延誤退貨日期,并沒有說衣服影響二次銷售。
在退完貨的情況下,商家加黃女士的微信,黃女士同意加微信,說明黃女士本性友善,雙方也是和平解決此事,如果此事件非和平解決,黃女士不可能同意商家微信請求。
在加微信之后,商家看到黃女士微信朋友圈的照片,應該私下溝通,或者走正規法律渠道去維護自己的利益,而并非通過公眾平臺大肆宣揚,這本身就是侵害他人肖像權和名譽權的行為。
就本次事件的持續發酵,給黃女士帶去的傷害遠遠超出了事件本身的性質,而商家從始至終并沒有覺得自己做錯,在所有事情都朝著自己有益的方向發展的時候,輕飄飄的發個聲明自己累了,不想爭執,就想不了了之。
在與消費者利益相斥的時候,沒有一個商家站出來替消費者呼吁,而當事件本身與自身利益相斥的時候,商家立即站出來,利用輿論壓力去牽制消費者,雖說本次事件,大眾看到的是商家的利益受損,但細究到底,在網絡化的今天,相關平臺能出與消費者利益相關的明文規定,說明消費者本身就是弱者,而弱肉強食的今天,多少商家打著文明的權益賺足黑錢,在消費者權益被剝奪的時候,一次又一次發聲和那寥寥無幾的支持者,根本不足以波動商家的利益,習慣了自保的大眾永遠都是一邊慶幸利益受損的不是自己,一邊唏噓著當他的旁觀者。
就輿論而言:
不管起因如何,就此事件性質,黃女士在微博公開道歉認錯,說明她并非大眾所形容大奸大惡之人,為什么大眾不能善意一點,而是步步緊逼?
作為旁觀者,我們需要做的是就事論事,而非人身攻擊,許多不明所以的人,跑到當事者的微博底下進行謾罵詛咒,甚至組成團隊對當事人進行人肉搜索,侵害他人隱私權和名譽權,就上述這兩點已觸犯法律,可許多人依然不自知,用更惡劣的手段讓事態嚴重化,甚至有人恨不得將當事人大卸八塊。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黃女士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而想不開時,那么大眾又會怎么做?我不知道也不敢去想這世態炎涼,我只知道,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們不能因為某個人的一次錯誤,就以這種摧毀式的方式去攻擊他人。網絡的便捷性,應該正確利用,切勿將這把雙刃劍用錯了方向。
針對本次事件,微博熱度依舊,輿論依舊一邊倒,在這成千上萬的討論聲中,那少部分人的發聲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筆者覺得悲哀,當代社會,鍵盤俠橫生,不管事實的真相如何,大部分人只會相信他們愿意相信的。
景凱旋在〈走出敘拉古 《在經驗與超驗之間》緒論〉一書中提到:
“現代性曾激起人類最美好的烏托邦想象,同時又導致了歷史上最殘酷的暴行,人的解放變成人的奴役,實然經驗與應然理想之間產生了難以調和的對抗。”
從此文中不難看出,理想與壓力促使社會上一部分人的心理病態化,也就出現了大量的鍵盤俠以及負面主義消極者歇斯底里的詛咒與謾罵,社會上的暴力事件頻發。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謹言慎行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若有言語不妥之處,萬望海涵,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針對本次事件,你有什么樣的觀點,歡迎留言,我們一同交流。
筆者相信,思想的碰撞乃進步的階梯,歡迎不同的發聲!





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
標簽:
18件衣服退貨 七天無理由無理由退貨
下一篇:以投入換增長:拼多多的全面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