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共享單車拖累,折翼的“鳳凰”能否再次飛翔?
作為中國第一家車行的奠基者,鳳凰品牌成為了很多國人心中的驕傲,尤其是在九十年代,鳳凰自行車更是作為贈送外國貴賓的首選禮物,可見當時的鳳凰牌自行車在國人心中多么重要。
不過,時過境遷,隨著人們出行需求的不斷提升,鳳凰牌自行車早已不是當年的“鳳凰”,尤其是經歷過共享單車這一劫難,曾經羽翼豐滿的“鳳凰”牌也傷痕累累,作為中國"百年功勛企業",折翼的“鳳凰”還能再次飛翔嗎?
出行需求多重分化 自行車產業受挫下滑
從自行車誕生之日初可以說就是為了方便人們出行,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創新的不斷孵化,原有的機械式蹬腿已經不足以滿足人們的多樣化的出行方式,而換來的是以摩托車、電動車、汽車等不同的出行工具下支撐的出行需求。
2017年,中國電動自行車產銷量分別為3097萬輛和3200萬輛,出口730.1萬輛,出口金額達14.4億美元。隨著電動自行車產品份額不斷提升,銷售市場不斷擴大,消費群體不斷增大,技術創新成為電動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外賣行業的快速增長,外賣送餐員規模快速擴大,對電動自行車的需求急速上升。此外,國家一直在倡導綠色出行,推動了電動自行車的發展。2013年以來,中國電動自行車行業整體上處于上升態勢,除了2014年電動自行車經歷了轉型升級、洗牌等時期使得銷量下降之外,其余年份均保持較好的狀態。
相反而言,與電動車等同是出行工具的自行車就不那么好過了,據外媒Bicycle Retailer and Industry News報道,捷安特2017年的帳面收入為19億美元(約119億人民幣),比2016年下降了3.5%。在談到2017年的營收時,捷安特方面表示,如果將外匯影響排除在外,其年度業績基本上是持平的。捷安特去年稅后收入同比下降33%,至7030萬美元(約4.4億人民幣)。而稅后收入變少的部分原因受外匯影響,公司每股收益約為19美分。
共享單車橫空而來 資本加注一地雞毛
不過,就在所有人把自行車看扁的情況下,新型商業模式卻狠狠的把自行車拉了一把,以被媒體報道譽為“中國自行車第一鎮”的王慶坨鎮來說。按照政府官網在2016年發布的小鎮介紹,自行車產業占據王慶坨全鎮GDP的75%,自行車、電動車年產量約1300萬輛,占全國年產量的七分之一。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王慶坨鎮就成為共享單車的制造基地。2017年初,資本瘋狂涌入共享單車市場,各大自行車工廠也一路高歌猛進。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18中國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行業累計投放單車約200萬輛,覆蓋城市33座;到2017年上述兩個指標大幅增長至2300萬輛、200座城市。
然而就在2017年下半年,共享單車驟然變冷。2017年6月,悟空單車、3Vbike和町町單車三家共享單車企業相繼倒閉,同一時段,ofo也被曝拖欠天津維修廠工人工資。
也就是那時,這只具有百年基業的“鳳凰”也被這波大風刮斷了翅膀,因與共享單車的合作,這家百年老字號的業績出現了波折。4月20日,上海鳳凰發布2018年度財報,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7.62億元,同比減少46.68%;實現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2018.02萬元,同比減少73.73%。
對于虧損的原因,上海鳳凰在財報中顯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上海鳳凰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3.1億元,其中6870萬元系控股子公司上海鳳凰自行車有限公司對東峽大通(北京)管理咨詢有限公司(OFO)銷售OFO自行車所產生;1409萬元系控股子公司上海鳳凰自行車進出口有限公司對OFO香港等公司銷售OFO自行車所產生。
利益和品牌雙重并行 折翼“鳳凰”或將展翅而飛
不管是共享單車還是這些代工自行車企業,甚至是這些企業背后的資本實力,可能都沒有想到,共享單車來的快,打壓的也快。2017年4月底,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部門聯合出臺《鼓勵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的指導意見(試行)》,表示將發布由交通部門測算的北京共享單車投放上限數量,在此之前成都、濟南、上海、深圳等地相繼出臺了規范共享單車的指導意見。
此消息一出,沒有增量的代工自行車企業自然日子也不好過,中國自行車協會理事長馬中超認為,在共享單車的沖擊下,自行車行業自有品牌產品與代工產品的占比,已由曾經的8:2變為3:7左右。隨著共享單車訂單的下滑,企業內銷面臨不小的沖擊。
財報顯示,上海鳳凰2017年全年生產自行車505萬輛,主要增量來自OFO。2018年,上海鳳凰生產量僅為422萬輛,同比下滑了16.54%。2018年,上海鳳凰的研發費用僅為651萬元,相比2017年有所提升,但研發占比僅占到營收的0.86%,自有品牌的研發投入嚴重不足。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上海鳳凰由于共享單車訂單下降業績下滑,這只是表面問題,更深層的問題是自行車行業沒有找到行業改革的方向,只是把共享單車當作一根“救命稻草”,投入太多,反而拖累了自己。同時,宋清輝表示,上海鳳凰研發投入不足,導致自有品牌很難出新品。同時,共享單車除了對自行車企業的生產帶來較大影響外,也對品牌建設帶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共享單車實際上打亂了企業的品牌戰略。
所以,對于現階段ofo的消沉,或許對于鳳凰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在規劃中,上海鳳凰多次強調,“鳳凰”品牌作為公司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也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依托。2019年,上海鳳凰將繼續做好品牌宣傳工作,不斷提升鳳凰品牌的知名度;并拓展網絡銷售平臺,發揮線上、線下的協同效應。目前,上海鳳凰在國內市場網絡銷售比例已達總銷量的一半。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