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放冰箱也變質:冷凍食品也有保質期
現如今家家戶戶都有冰箱,我們都喜歡將一些吃不完的菜品或者短期食品放在冰箱里保鮮。
老一輩人更是習慣于將食材放入冰箱冷凍,既省去了頻繁購物的麻煩,又能在節日期間避免物價上漲的困擾。
大家普遍認為,食材放在冰箱里的食物不容易壞,這讓很多家庭都喜歡在冰箱里多放點食材。然而,你是否真正了解,食品長時間冷凍是否真的沒有問題?長期食用冷凍食品又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哪些潛在的危害呢?
要想解開這些問題,就讓我們先來看看冰箱冷凍食品的原理吧,冰箱冷凍的原理是通過低溫來減緩分子運動,使微生物進入休眠期,進而抑制其繁殖生長。
然而,這種抑制并不等于消滅,冷凍只是暫時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動,減緩它們旺盛的活動欲望,并不意味著微生物不在食物上面滋生了。
雖然理論上講,安全衛生的無菌食物在冷凍溫度(低于-18℃)可以無限期保存,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做到食材的無菌密封保存。我們買回來的食物,很難保證從買到的那一刻到放入自家冰箱這個過程中,都保持在一個低溫保鮮的環境中。
菜市場、超市一些售賣環境也很容易感染上一些細菌,這樣一來食材的安全性和營養成分的留存已經不是最好的狀態了,更別說一些老舊冰箱還有可能達不到設置的額定溫度,這也對食材的保鮮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而且,冰箱門經常開關,偶爾還會遇到斷電等情況,這些都會使食物保存溫度發生變化,從而增加病菌繁殖的風險。尤其是在細菌中還有一類偏愛冷環境的“嗜冷菌”,在冰箱零攝氏度以下的環境中,這種細菌不僅不會減緩活動,還會變得生龍活虎。
這類嗜冷菌最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5~-20℃之間。如果我們儲存在冰箱里的食物恰好被這種細菌污染,這種低溫環境恰好提供了生長環境。
例如,李斯特菌就是最容易感染的嗜冷菌之一,被李斯特菌感染的成年人,會出現類似流感的癥狀。而對于一些免疫力較低的人群來說,容易出現發熱、嘔吐、腹瀉的癥狀。而且李斯特菌還很容易引起食物變質,讓冰箱的內部環境受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很顯然,冰箱并不是小說里的神奇空間,不是說我們把食物放進冰箱里,就能永遠為其“凍齡”了。冷凍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但并不能永久保存。
長時間冷凍的食品不僅口感會變差還存在營養流失的風險。例如,肉類和海鮮類食品在冷凍后,其中的水分會蒸發產生冰晶,蛋白質受冰晶擠壓而逐漸靠近,不僅會導致腥味加重,口感變柴、變差,而且營養成分可能會被破壞或流失,導致營養價值降低。
而長期食用這種口感差、營養流失的食品,不僅不能暢快享受美味,還不能充分獲取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甚至可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不利影響。下面是小編搜羅到的一些常見的肉類及海鮮食品最佳保存期限,僅供大家參考哦。
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的安全和營養,我們應該學會科學冷藏食品,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盡可能在超市或者正規渠道的網絡平臺進行購買,這樣的售賣環境比較好,也能降低食材上的細菌殘留。
食材買回來后,先進行清洗,洗去表面殘留的大部分細菌后,再控干水分,再根據需求放入冷藏或者冷凍室。
盡量不要將食材直接放入冰箱,最好是放入保鮮袋/盒中密封后再冷凍儲藏,如果可以,放入冰箱時可以在保鮮袋上標注當天的日期。
定期清理冰箱,該及時吃就吃,如果吃不了或者過了保質期就直接扔掉,不要心疼,所以對于我們用戶來講,不僅要從購物方面做出改變,每次購買的食材量夠一家人兩天左右吃完就好了,還要從冰箱方面來下功夫。
要保證冰箱內部環境的定時清潔,這是必要的。間隔6個月左右清潔一次冰箱內部就好,這個步驟可以在春秋換季的時候來做,這時候沒有太大的保險需求,所以不用折騰很久。第二個是一些老舊冰箱可能達不到設置的額定溫度,所以有必要檢查一下冰箱內的溫度是否和設置的額定溫度一樣。
如果家里的冰箱用了很久,內部已經老化了,這樣的冰箱提供不了一個很好的保溫環境,這時我們就可以換一個冰箱了,在選購冰箱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冰箱的保鮮功能和制冷功能。在選擇冰箱時可以參考一些大品牌,看看他們的產品是怎樣的,比如美的、海爾等品牌。
雖然說將食材放入冰箱內是延長其保質期和確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方法,但是即使是放在冰箱中,食材仍然有變質的那一天。
為了保持一個良好的口感并且避免食品安全問題,我們應該注意食材正確的儲存方式,同時保持冰箱的性能良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充分享受到食材帶給我們美好的感受。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趕緊將食材吃進肚里,既不浪費也不擔心食材變質,快去看看自己家的冰箱里到底還有沒有被遺忘的“寶藏”吧。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