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踢館”德國車展 海豹賣到40萬元!中歐車企開啟大亂斗
王傳福很忙,剛在自家門口為500萬輛下線以及方程豹豹5站臺,轉眼又去了德國出差。
德國慕尼黑車展,不少人都拍到了船夫哥的身影,他在展臺間閑庭信步,還特意跑去了寶馬展臺,看了看寶馬推出的新世代概念車和純電的i5。
當然,這次去德國慕尼黑的車圈老板不止王傳福,還有阿維塔CEO譚本宏、零跑汽車CEO、地平線CEO余凱等等。
和此前不同,這次中國車企參加慕尼黑車展,大有踢館的意味。
眼下中國是最活躍的新能源車市場,中國車企也在內卷中鍛煉出來了,依托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優勢,這些企業即便是在全球市場也有一戰之力。
而德國作為汽車的故鄉,慕尼黑車展自然成了秀肌肉的主戰場。今年慕尼黑車展,有比亞迪、上汽 MG、零跑、阿維塔,小鵬汽車等眾多國產廠商參展,還有一眾國內電池廠商。
這是一次中歐車企,拳拳到肉的碰撞。
比亞迪把海豹賣到40萬
在這次慕尼黑車展,比亞迪帶來了在歐洲市場的第六款車型SEAL U,此前比亞迪已經在歐洲市場推出了比亞迪漢、元PLUS(Atto 3)、唐、海豚和海豹(Seal)五款車型。
此前亮相的海豹(SEAL),正式在歐洲上市,新車提供兩個版本,其中單電機后驅版本售價為44900歐元(約合人民幣35.2萬元),雙電機四驅版本車型售價為50990歐元(約合人民幣40萬元)。
這個價格相比國內的定價高了不少,國內海豹的售價為18.98萬—27.98萬。出口歐洲,價格翻倍,這波操作是不是讓不少人大呼痛快。
比亞迪這次帶來的Seal U,是首次在歐洲市場亮相,這款車就是國內的比亞迪宋 PLUS 冠軍版,從歐洲的命名來看,這臺車不再屬于王朝系列,歸屬到了海洋系列,造型上也全面“海洋化”。隨著新車的到來,比亞迪也進一步豐富了歐洲產品矩陣。
在車身細節上,比亞迪Seal U與國內版本有所區別,算是入鄉隨俗。比如比亞迪車尾標志性的“Build Your Dream”英文字母被移除,車身的中文字母標識也改為“BYD SEAL U”,也算是比亞迪聽取歐洲消費者的聲音,決定取消車尾品牌標識。
同時比亞迪還展示了自家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以及iTAC比亞迪智能扭矩控制系統。
作為比亞迪旗下高端序列,騰勢品牌也完成了在歐洲的首秀,騰勢D9車型亮相慕尼黑車展。此前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曾透露,騰勢已經在東南亞、歐洲、港澳等地區做好了準備,相比國內,騰勢更希望從海外獲得更多的利潤。
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后,“出海”已經成為比亞迪汽車業務的增長引擎。
半年報數據顯示,比亞迪上半年在海外市場的收入達到644.10億元,同比增長92.94%,占總營收的比達到了24.76%。
銷量表現上,2022 年,比亞迪一整年在歐洲市場共銷售 4084 輛。但在今年,僅僅上半年比亞迪就在歐洲賣了接近3000輛。
今年1-7月份,比亞迪海外總銷售超過了9.24萬輛新能源汽車,已經超過了2022年全年5.59萬輛的海外銷量成績。
為了加速出海,去年10月,比亞迪豪擲了50億元,訂購了8艘運輸船,以滿足車輛出口需求。今年7月份,比亞迪還宣布將在巴西投建三座全新工廠,以加速全球布局,實現本土化生產。
中國車企貢獻不少熱度
今年的慕尼黑國際車展可以說是歷年來,含“華”量最高的一年。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的慕尼黑車展上,有近50個中國品牌參展,除了比亞迪、上汽MG、零跑這樣的整車廠,還涵蓋了智能化、電動化以及零部件供應商等多個領域。
其中動力電池領域,包括含寧德時代、億緯鋰能、欣旺達、中創新航、孚能科技等13 家企業都有參展。
而在智能汽車軟硬件和智能駕駛上,地平線、億咖通、輕舟智航、元戎啟行、商湯科技等自動駕駛方案供應商和激光雷達等智能駕駛硬件提供商都有亮相。
而且這些企業,要么發布全球戰略車型,要么發布了全新的技術。
零跑發布全球車C10
零跑在慕尼黑高調宣布了全球發展戰略,并正式發布了其面向全球市場的首款車型C10。
作為面向全球市場的首款車型,C10定位中型SUV,基于零跑最新自研的中央集成式電子電氣架構LEAP3.0“四葉草”打造,提供增程和純電兩種動力選擇,并推出五座版本和六座版本車型。
C10是新平臺的首款車型, 智能化、800V4C超充、CTC2.0(電池車身一體化)等各種新技術都會上車。
零跑表示,從C10開始,將以全球化標準,2年推出5款產品,向歐洲、亞太、中東和美洲四大市場進軍。
在未來,零跑不僅會以汽車制造商的身份進軍歐洲市場,還將會以供應商身份,提供電氣化架構、架構+電池+電機、平臺以及車型共4種模式。
創始人朱江明表示,未來零跑不僅是整車公司,更是核心技術輸出公司。
就在前兩天,路透社報道稱,印度鋼鐵能源JSW集團正和零跑汽車進行早期談判,以獲得在印度制造電動汽車的技術許可。
除此之外,還有消息傳出,零跑正在與兩家車企進行洽談,其中一個是整車技術授權合作模式,另一個是下車體架構的授權合作。
雖然零跑方面并沒有回應,但目前來看,零跑正在向朱江明所稱的“核心技術輸出公司”邁進。
阿維塔12完成首發
另一家在慕尼黑車展上推出新車的自主品牌,是由長安、華為、寧德時代“聯合出品”的阿維塔。
阿維塔旗下第二款車型阿維塔12在德國全球首發,新車定位中大型豪華純電動轎車,采用Shootingbrake車型車身造型,并配備了電子后視鏡。
阿維塔12是阿維塔旗下的首款轎車,外觀設計非常酷炫,官方表示是用了未來感的設計,以及溜背造型和隱藏式門把手。
新車的長寬高分別為 5020*1999*1460mm,軸距 3020mm,配有標志性碟翼前臉,以及特別設計的 E 形大燈。在新車前蓋部分,還配有由 10500 顆燈珠打造的電子屏,可以顯示不同文字內容。
阿維塔12還是基于CHN智能電動車技術平臺打造,華為的DriveONE雙電機系統,前后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195kW和230kW,單電機車型最大功率為230kW,電池則是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包。
車內的智能座艙是鴻蒙系統,輔助駕駛系統也是華為ADS2.0。據阿維塔 CEO 譚本宏介紹,阿維塔 12 是阿維塔最接近概念車的量產車,將會在今年Q4率先在國內開始交付。
同時,阿維塔明年還有兩款全新車型陸續上市,右舵版車型會在明年投放海外,歐洲市場也正在同步進行中。
小鵬即將進入歐洲
作為“蔚小理”中,唯一一家參加今年慕尼黑車展的新勢力,小鵬汽車副董事長兼總裁顧宏地(Brian Gu)表示,小鵬計劃明年正式進入德國市場。
在這之前,小鵬用了三年時間布局歐洲市場,在歐洲市場導入“直營+授權”新零售模式,在丹麥、荷蘭、挪威和瑞典建立起銷售和服務網絡。
此次,國際版 P7i、G9 兩款車型也首次亮相慕尼黑國際車展,小鵬汽車計劃將在2024年向德國市場推出國際版 P7i 和 G9兩款車型,以此正式進入汽車工業的腹地——德國。
小鵬汽車德國負責人Markus Schrick表示,在德國,小鵬計劃通過傳統的經銷商方式銷售,并正在與幾家較大的連鎖店洽談合作事項。
據小鵬官方,小鵬已在歐洲建立了10家品牌門店和授權門店。到2023年底,還將有7家門店開業,屆時歐洲的小鵬汽車服務中心總數將達到15個。
此外,小鵬汽車將持續擴大在歐洲的銷售和服務網絡布局,截至2023年底,小鵬汽車歐洲門店預計將達到17家,服務中心將達到15家。
小鵬汽車國際市場副總裁Eric Xu稱, 明年法國也將被納入小鵬的新市場,如果可能的話也會在明年進入英國市場。
上汽MG名爵
除了幾家新勢力,上汽旗下的MG品牌也攜MG4 Electric XPower、MG Marvel R Electric Performance以及MG Cyberster三款車型亮相。
MG Cyberster 作為首款純電軟頂敞篷跑車,采用了軟頂敞篷和剪刀門組合的設計,同時還提供多種車身顏色選擇。
并由F1冠軍車隊大師DANISI Engineering調校底盤,搭配“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跑車定制版和魔方電池,零百加速僅3.2S。
車內MG Cyberster 使用了三聯屏設計,為駕駛員構成了3D立體駕駛體驗,同時方向盤采用了游戲手柄設計、換擋機構則采用按鍵式,MG Cyberster計劃明年在歐洲上市。
而MG4 Electric XPOWER是MG4 Electric的高性能版本, MG4 Electric則是“歐洲純電緊湊車型的銷量冠軍” ,基于“上汽星云”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打造,電動后驅系統搭配五連桿獨立后懸架,今年前7月在歐洲累計銷量突破4萬輛。
一直以來,因為MG品牌的先天優勢,在海外市場比起其他自主品牌來說相對容易一些。
而上汽MG也抓住了機會,今年前7個月,上汽MG在歐洲的銷量達到13.5萬輛,同比上漲148%。
去年上汽成為了國內首個海外年銷量突破百萬的車企,在歐洲的銷量也達到了10萬輛,而今年,歐洲或將成為上汽首個“20萬輛級”的海外市場。
寫在最后
日內瓦車展連續四年的取消,法蘭克福車展的更名,細數此前幾年的各大頭部車展,似乎都是在走下坡路。
與國際趨勢不同的是,國內的一眾車展倒是欣欣向榮,特別是今年的上海車展,有種“萬國來朝”的感覺。
這個現象的背后,是部分主流車企的缺席,以及汽車主戰場和技術高地開始遷移。
自2017年開始,像豐田,日產,三菱,克萊斯勒,通用汽車等眾多主流車企一再缺席各大汽車展會。
反倒是中歐車企之間的對抗成了重頭戲。
這次的慕尼黑車展也不例外,豐田、本田、日產、三菱、通用、起亞等非歐洲本土車企繼續缺席,由法國PSA集團和意大利FCA集團合并而來的STELLANTIS集團,同樣沒有出現官方的展位圖中。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這次有多達7家中國車企參展。以大眾、奔馳、寶馬為代表的德國本土車企,與遠道而來的中國車企成了這次車展的主角。
從行業發展角度來看,缺席的企業中,大部分外國車企在電動化轉型、智能化方面表現都相對落后,在新能源方面也沒有太大的動作,自然也沒有必要花大價錢漂洋過海來參展了。
三十河東,三十年河西,幾年前,中國車企參加海外車展或許還有著“朝圣”的心理,但如今在智能電動車時代,中國汽車產業崛起將是必然大勢,誰都阻擋不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
上一篇:醬香到底是一種什么香?
下一篇:大眾:小鵬 我在德國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