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是華為的底色,任正非寄語年輕人持續不懈的努力
作者:龔進輝
最近,我在外面吃飯時不時能看到學生在餐廳打暑假工,我認為這是個好現象。每當看到這一幕,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當代年輕人的寄語。
去年11月,任正非在《與任正非咖啡對話》活動上對年輕人提出三點寄語:
一、需要開放。“現在年輕人的時代比我們當時好得多,我們那個時代唯一能開放的就是上大學,有圖書館,可以看世界,中學的時候還沒有圖書館。現在年輕人的視野已經很開闊了。”
二、需要合作。因為每個人的力量很薄弱。
三、需要持續不懈的努力。“不要認為自己很聰明,今天搞這樣,明天搞那樣,青春可能就荒廢了。”任正非直言,年輕人能力有限,不要認為自己是天才,在太廣的領域消耗自己的能量,那樣反而不會成功。
其中,我對他提到的第三點感觸頗深。要知道,努力即奮斗,這方面任正非及他治下的華為最有發言權,因為奮斗精神已寫進華為DNA里,華為倡導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艱苦奮斗,這是一直以來堅持的企業文化、價值觀。
從創建公司初期至今,任正非每天工作長達16個小時。直到現在,每個進入華為的員工都會收到一本《以奮斗者為本》。縱觀華為30多年發展歷程,奮斗就像被刻進華為骨子里,流進華為血液里。
任正非在創業早期做搬運工,華為研發人員的“床墊文化”,華為市場人員“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勇往直前,都是奮斗的生動注腳。同時,華為消費者BG掌門人余承東的務實拼搏精神也讓人印象深刻,這正是近年來華為手機出貨量節節攀升的重要保證。
2017年3月,余承東在做客央視《對話》節目時對家人袒露心扉,“我在華為24年來,大家夜以繼日地工作,我從校門踏入到公司,我們加班,我們努力干,干了24年,其實我們不希望員工加班,希望員工下班就可以回家陪家人,但我們管理層24年來,我在華為我們經歷的是這種不斷努力,因為我們總覺得我們做得不夠好,我們還能夠做得更好。”
說完這番話,他的眼眶濕潤了,一度哽咽。外界看到的是華為加班嚴重,其實那正是華為拼搏精神的體現,上至管理層下至基層員工,無不在賣力干活,沒日沒夜地干,才得以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憑借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強意志和永不服輸、艱苦奮斗、全力以赴的精神,華為才走到今天,成為受人尊敬的行業標桿。
話說,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要艱苦奮斗、吃苦耐勞之類的大道理都懂,甚至倒背如流,但到頭來還是未能執行到位,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沒有落實在實際行為中和運營中。換言之,年輕人既要懂更要做,達到知行合一的狀態,而不是成為“思想的巨人 行動的矮子”,你說呢?
不難看出,奮斗是華為的底色和真實寫照,在突破自我的同時,也無形中激勵了無數企業和個人前進。聽任正非的話,奮斗吧后浪!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