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寒冬下赴港IPO 華夏視聽會是資本市場的“新寵”嗎?
近年來,我國影視劇行業發展的速度有目共睹,但步入2019年后,似乎透露出幾分乏力。
據《2019上半年電視劇產業報告》表示,上半年全國電視劇備案總數為611部,整體下滑。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華夏視聽傳媒于近日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從名字來看,不難理解華夏視聽傳媒是專注于影視制作業務的公司,而事實上,還經營著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也就是說,如若此次能成功在港上市的話,華夏視聽也就開創出了以產業打包高等教育共同上市的先河。但從如今的影視行業以及民辦高等教育行業的格局來看,華夏視聽的IPO之路仍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這就不得不來翻一翻華夏視聽主營業務的相關“歷史”了。
趕往港交所敲鐘的“華夏視聽”
據悉,華夏視聽創立于1998年。目前以影視制作業務和傳媒及藝術專業高等教育為兩大主營業務。其創始人蒲樹林曾于1998年參與制作《影視同期聲》,該節目于次年播出。2001年,成立華夏在線,2003年首部電視劇《射雕英雄傳》開播,2004年,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成立,2005年,成立華夏視聽。2012年,通過投資《一夜驚喜》進入電影行業。
在影視制作業務方面,華夏視聽的不少作品均獲得好評。其中,包括于2000年、2002年以及2003年獲得全國電視欄目最高獎之一星光獎的《影視同期聲》,2004年在中國電視金鷹獎上獲得十佳長篇電視劇優秀作品獎的《天龍八部》以及2019年獲得最佳原創節目獎的電視劇《倚天屠龍記》。同時,其與國內以及在線播放渠道有一定的合作,例如芒果電視臺2018年播出的《封神》華夏視聽便投資了41%。
而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成立于2004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憑借傳媒及藝術相關專業,目前在校學生有12697名,是中國第二大民辦行業傳媒及藝術高等教育提供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7月1日,南廣學院及南京美亞向中國傳媒大學一次性支付人民幣1.6億元訂立終止合作辦學協議,從獨立學院轉變為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并將對南廣學院重新命名。
這也就意味著,南廣學院真的要另起爐灶了,但在沒有中國傳媒大學撐腰之后的南廣學院,是否能維持此前的優勢并不好說。
“監管潮”之下 華夏視聽主營業務挑戰諸多
事實上,華夏視聽的兩大主營業務均面臨著政策上監管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如今在終止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服務輸送過渡為民辦高等教育機構之后也會存在相應的風險,何況影視行業也會受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對營收造成一定的影響。
1、影視行業監管“緊箍咒”及民辦高等教育行業的監管 帶來重大不確定性
就影視行業而言,自2017年以來,監管層逐漸重視對行業的規范。逐步對影視行業的內容、藝人薪酬、網劇網大監管趨嚴,網臺同一標準成為大趨勢。廣電總局更加重視影視產業的社會效應與思想宣傳作用。
在經過2018年的影視監管風暴之后,表現在行業內產能開始收縮,行業生態逐步規范。以2018年為例,電視劇以及電影開拍項目數量上均有回落。據《2019上半年電視劇產業報告》顯示,上半年全國電視劇備案總數為611部,整體下滑。
在今年7月9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強調要求加強對宮斗劇、抗戰劇、諜戰劇的備案公示審核和內容審查,治理“老劇翻拍”不良創作傾向。產業政策的風險難以避免。
而在民辦高等教育領域,同樣面臨著政策監管的問題。國家對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予以支持,但同時對民辦高等教育行業的規范管理也越來越嚴格。民辦學校曾經長期處于管理上的灰色地帶,從2016年開始,中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新法新政,民辦高等教育進入分類管理和分類發展的時代。隨著國家《細則》的出臺以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對民辦教育的進一步規范要求,給華夏視聽傳媒的高等教育業務今后的發展增加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
2、每年新片能否成功 成為影視業務飄忽不定的重要因素
由于影視制作業務受作品數量以及行業政策影響波動明顯。其招股書上的營收在近幾年呈現忽高忽低的成長路線。
其招股書顯示,2016年影視制作營收僅為134.9萬元,而2017年則猛然增漲至3億元,受政策影響2018年又回落至9139.6萬元。2019年前6個月,影視制作業務營收突破4.3億元。
如此大幅度的波動跟影視行業的經營模式不無關系,影視業務的成功取決于每年發行的少數新片能否成功,同時,也要不同程度的受政策監管方面的一些影響。但不管怎樣,飄忽不定的業績也是其營收不能實現穩步增長的原因。
3、終止與中國傳媒大學的合作 過渡為民辦高等教育機構存在相應風險
據招股書顯示,南廣學院4年學費基本保持在1.3萬到1.8萬之間。倚靠中國傳媒大學,其2015/2016學年、2016/2017學年、2018/2019學年,分別有大學本科在校生12164人、12468人、13008人及13515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南廣學院已于中國傳媒大學簽訂終止合作的協議,并計劃于2021年更名Cathay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 Nanjing,在終止與中國傳媒大學合作之后,面對如今傳媒藝術專業激烈的競爭環境,南廣學院或將在招生人數及就業方面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據沙利文數據顯示,傳媒藝術專業學生競爭激烈,2018/2019學年全國有100萬學生角逐60萬藝術傳媒類大學名額。此前,南廣學院在隸屬于中國傳媒大學時,2018/2019學年,超過5.8萬人報名,但最終錄取率只有4.6%。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獨立出來的南廣傳媒能否延續此前的輝煌的報名局面是謎題。
諸多挑戰之下 赴港IPO之路會好走嗎?
外圍環境的不利好,給華夏視聽的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但行業的發展空間卻成為了其發展的動力。據相關數據顯示,隨著中國傳媒行業迅速發展,總收益從2014年的12359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8年的21589億元人民幣,復合年增長率為15.0%。預計傳媒行業市場總收益到2023年將增長至37996億元人民幣,自2018年起復合年增長率為12%。
另外,在民辦高等教育領域亦有著廣闊的上升空間。據沙利文統計,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行業總收益從2014年的人民幣829億元穩步增長至2018年的人民幣1,18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9.2%,預計于2023年將增長至人民幣1637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6.8%。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國民辦高等教育行業總收益占中國高等教育行業總收益的9.8%。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華夏視聽的兩大主營業務面對的市場前景尤為明朗。這樣的背景下,怎樣實現脫穎而出?
1、激烈競爭之下 影視高素質內容輸出才是王道
據公開數據顯示,從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發行的合共38部暢銷電視劇中,華夏視聽傳媒暢銷電視劇共有3部,電視劇集數共169集,在暢銷電視劇5大制作公司排名第4。
期內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影視行業廣闊的市場空間里競爭尤為激烈。譬如,慈文傳媒、新文化、歡瑞世紀等等這些行業內的已經上市的佼佼者。以慈文傳媒為例,根據慈文傳媒上半年的財報來看,上半年營收8.27億,凈利潤約8499萬元,“影視業”板塊上半年營收7.81億元,占總營收的94.39%。其主要的獲利武器是引入國資和持續不斷的輸出優質作品。也就是說,優質的內容是撐起其營收背后的主要支點之一。
除了老牌制作公司的競爭風起云涌,新興制作公司也在行業內不斷追趕,或憑借平臺優勢或憑借爆款成功上位。譬如,如耀客傳媒、檸萌影視、歡娛影視等,以2018年為例,旗下都有作品上星,在主流衛視黃金時間播出。甚至在網絡劇方面,三家公司出品的劇集都先后小爆了,播放量和聲量領先于同期其他網絡劇。
與此同時,騰訊以及愛奇藝等流媒體也是異軍突起,對影視劇市場的介入越來越深。一些網劇的播出在行業內成功演繹了吸睛大法的魅力。而近期,華夏視聽的新版《倚天屠龍記》被吐槽沒有靈魂,《封神》亦是遭到了魔改,被觀眾不斷吐槽,口碑崩塌跡象呈現。這就要求在群雄逐鹿的戰場上,華夏視聽需要有更多高素質的產品輸出,才能博得觀眾更多的眼球。
2、民辦高等教育業務 “質”“量”并存才是硬道理
相比于影視制作而言,體現了高等教育穩定性好的獨特優勢。據招股書顯示,高等業務營收自2016年的2.38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77億元,年均增幅穩定在8%左右。同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目前傳媒及藝術相關專業在校生12697名,是中國第二大民辦傳媒及藝術高等教育提供商。
同時,招股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高等教育業務部分毛利分別為1.24億元、1.39億元、1.59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1.9%、50.5%、55.6%。此期間集團凈利潤分別為9275.8萬元、1.8億、1.49億元。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業務上毛利和凈利潤的步伐比較穩健。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數據均是在與中國傳媒大學維持著合作關系的前提下產生的,終止合作之后能不能確保以往的效率暫未可知。
當然,其招股書表示,IPO籌集的部分資金將用于改善或擴大旗下大學容量、設施及教育設備,收購傳媒及藝術高等教育機構或培訓機構,可以看出華夏視聽對高等教育領域的發展已經有了相對樂觀的規劃。但不能忽視的是,除了政策監管對民辦高等院校的監管加嚴,還有全國范圍內各大公辦藝術傳媒專業的高等院校,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在保證其自身優勢的同時維持生源不流失,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綜合來看,行業寒冬以及政策整頓后充滿未知的客觀背景下,華夏視聽此時的上市選擇并不見得是最好的。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