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上演“三國殺”:投入巨資的阿里能否扳回一城?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快遞業務超500億件,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超過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總和,成為世界郵政業的動力源和穩定器。整體來看,快遞物流業已經成為當下國民經濟的基礎設施。而在快遞物流業迅猛發展至新階段后,阿里、順豐、京東已然成為這一行業第一陣營的三大巨頭。
就在日前,申通快遞發布公告稱,阿里巴巴將投資46.6億元,入股申通快遞控股股東公司。而行業巨頭的出手,意味著快遞物流業將發生新的變化,尤其是在阿里、順豐、京東三大玩家的慘烈肉搏中,一個“三國殺”的格局正式出現。
阿里投入巨資,意在彌補劣勢?
筆者發現,在入股申通之前,阿里就已耗巨資戰略投資圓通、中通等多家快遞物流企業,并成立“菜鳥聯盟”。阿里持續不斷地投入資金和資源,或許是早已認識到快遞物流的基礎作用越來越重要。同時,阿里也是想通過投資持股的方式,再度強化與快遞物流企業的聯系,以消除自身的弱點和劣勢。
首先,阿里在快遞物流業的“時效性”仍然不足。消費者判斷快遞物流服務是否優秀,最關鍵的標準在于“時效性”。對于快遞物流企業來說,“時效性”也是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但在“時效性”方面,目前的阿里依然處于下風。畢竟菜鳥聯盟采用的是“結盟”形式,雖然它在終端物流不斷發力以提升配送效率,但在時效性方面還不足以與順豐、京東相抗衡。
除了電商商品之外,阿里在跨城急送和同城閃送等新興快遞物流形式上,幾乎處于完全缺位狀態。但京東早已實現1小時上門取件,順豐的同城急送則最快可在30分鐘內取件及1小時送達。為了彌補自身在“時效性”方面的不足,阿里必須通過不斷投資入股的方式,來推動自身快遞物流網絡的優化與升級。
其次,阿里主打性價比的方式難以撼動競爭對手。就目前來看,在眾多快遞物流企業中,順豐顯然已成功占據利潤更大的高端市場。最新數據顯示,財報公布收入排名依次為順豐、圓通、申通、百世、中通和韻達。這與順豐占據著價位較高的高端市場,有著直接聯系。
而京東也在高端市場發力,憑借優秀的快遞物流服務能力,京東有望在這一市場分一杯羹。而阿里的快遞物流更注重性價比,難以切入到高端市場。但通過投資方式不斷強化對快遞物流企業的掌控,或許能夠以優化服務、推出相應升級品牌等,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不過,這或許并不簡單,阿里需要做的改變還有很多。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阿里深耕快遞物流業或許還有其他維度的考量。比如新零售的落地已成定局,對快遞物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阿里雖然發力新零售的各個節點,但它們并未形成統一的有機整體。通過將快遞物流擰成一股繩,阿里希望將新零售的各個節點串聯起來。
上演“三國殺”,肉搏戰即將開打
阿里在快遞物流業的頻頻出手,或許能讓菜鳥聯盟的盟友聯系地更為緊密。當然,阿里也釋放出一個訊號:快遞物流業第一陣營的競爭將會加劇。目前,快遞物流行業已經呈現“三足鼎立”的格局——阿里菜鳥系、順豐、京東。在接下來的時間中,它們或許將展開轟轟烈烈的“三國殺”。
與阿里弱點和優勢并存類似,順豐和京東都有自身的特色,但也有屬于自己的軟肋。
順豐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技術底蘊、物流網絡和品牌形象頗佳。在技術底蘊和物流網絡方面,順豐早就打造了一個時效性高且覆蓋面廣的網絡。而在滿意度方面,自2009年國家郵政局首次公布快遞服務滿意度排行榜以來,順豐連續9年位列第一。
但順豐也并非沒有弱點,其在很多業務上步子邁得太快。順豐近年來一直不斷進行橫向擴張,在電商、金融、新零售等領域都有很多嘗試,但發展并不順利。此外,順豐在快遞物流行業的增速處于落后狀態,被同行瘋狂追趕。數據顯示,2018年順豐控股雖然在快遞物流行業仍然排第一,但增幅只有27.6%。相比申通增幅34.42%、韻達增幅38.45%,順豐顯然應該驚醒。
而京東也正在打造一個社會化物流新策略,嘗試構建物流新生態。京東不僅在快遞物流方面融入各種“黑科技”,持續完善基礎產品和服務,同時京東還宣布物流全面開放。不過,就目前來看,京東物流向社會的開放還并未形成規模和氣候。要想與其他快遞物流企業正面交鋒,還需一定時間的努力。
因此,在筆者看來,三大巨頭想要在這場肉搏戰中笑到最后,就必須揚長避短,充分展現自身的優勢。
【科技說說】百家號簽約自媒體、搜狐科技金牌自媒體。他不僅具備創造10W+閱讀文章的能力,同時還是累計閱讀量超過10億的自媒體之一。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