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馬云互撕成癮!稅收公平與假貨問題依然無解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7-04-01 10:05人閱讀
昨天下午,國家稅務總局與全國工商聯在北京共同召開了“深化稅收改革 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座談會。
座談會上,劉強東再次對電商納稅發聲,直言小企業以自然人名義開網店不利于企業的公平競爭,要求小企業開網店應該納稅。但同時他又表示,對于廣大微小企業,尤其是個人小賣家和個人網店主,應該加大稅收減免力度。
看起來這兩種言論似乎完全相反,但劉強東怎么可能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實際上,劉強東的觀點并不難理解:對于真實的小微網店,他呼吁通過減免稅收進行扶持,而對于那些假冒個人網店,實際為企業網店的,要進行嚴格征稅。
近年來,有不少人擔心未來經濟會“脫實向虛”,尤其是在很多線下商場、超市倒閉后,人們紛紛將罪責推到了電商身上,而背后原因無非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不公平競爭。
一直以來,線下零售必須按章納稅,但在電商平臺上,卻有很多企業冒充個人網店,以此來躲避稅收,這讓雙方完全處在不平等的競爭環境中,相比之下,同樣規模的線下零售承受著太大的負擔。
歸根結底,此次座談會關注的依然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之間的公平問題。與劉強東的看法不同,馬云認為“線上與線下不公平”的言論本身就是個偽命題,而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的不公平才是真問題。
除了“公平”這一永恒話題以外,劉強東還在座談會上對“優化電子商務監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劉強東表示,近年來,實體市場中售賣假貨的現象已經大為好轉,假冒偽劣商品有轉移到線上的趨勢,由于商業模式設計的原因,有些電商平臺被公認成了假貨的集散地和重災區。所以,這是在說淘寶咯?
對于如何杜絕網絡平臺售假問題,劉強東表示要從四方面入手:首先是完善相關法律,明確平臺在售賣假貨方面所要承擔的責任;其次,在立法上規定自然人網店需工商登記注冊;第三,平臺企業要提高入駐門檻,改良舊有廣告競價規則;最后一點則是建立“打假”信息對全行業和全社會公示的制度。
“假貨”二字一直是阿里的痛,而劉強東與馬云就這一問題所打的口水仗也早已數不清。在2015年年底時,劉強東還曾“諷刺”馬云,稱打假很容易,并表示阿里打假只需要一個程序員就夠了。
如今阿里已經創建了超過2000人的專業打假團隊,而自愿參與到這個隊伍中的人也有5000多人。從阿里剛剛發布的打假成績單上可以看到,2016年阿里協助打掉線下假貨為2015年的兩倍,涉案總額超過30億元。但比起淘寶上浩瀚如星海的假貨,其打假成果依然不夠明顯。
從2011年京東商城停用支付寶,到2014年互聯網大會上馬云豪言“阿里巴巴的任務是培養更多的京東”,再到2015年劉強東怒懟淘寶為中國最大的假貨來源,這兩人之間的交鋒可謂激烈,且十分頻繁。
有趣的是,在前不久湖畔大學的一節課上,馬云講到了阿里的對手,并斷言這家公司終將走向死亡。隨后劉強東在今日頭條圈發消息回應:自從2009年京東有點小名氣之后,每年都有人詛咒我們會死!并表示自己眼盲,看不到。
劉強東與馬云之間的“戰爭”,究竟何時才會結束?



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