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O2O平臺大舉并購!價格戰補貼戰風靡成風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5-12-15 07:18人閱讀
非常在線2015年12月15日消息,要說互聯網界最火的是什么,當然非O2O莫屬,對于概念的炒作,一直都是互聯網行業樂此不疲的事,從大數據、云計算,到張口閉口就是O2O,如果一個互聯網企業如果不與這些時髦的代名詞概念搭上邊,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在互聯網圈里混的。
大數據、云計算以及O2O確實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筆者不否認,但是凡事都有個度,應該是循序漸進,而不是用大量的泡沫炒起來的。
進入2014年,O2O行業就已經進入了大規模的實踐階段,隨著2015年以BAT為首的合并浪潮的爆發,O2O行業進入前所未有的爆發期,下至餐飲、旅游、出行、美容、洗車等傳統門店,上至BAT等電商巨頭,無不對O2O市場虎視眈眈,隨著一二線市場的飽和,這些商家們逐漸將目光瞄向了三四線城市,甚至農村地區,以此來增大市場份額,當然在擴大市場的同時承受著來自補貼的萬蠱穿心之痛。
在這兩年,外賣市場以及拼車市場的拼殺,逐漸成為了砸“紅包”拼“優惠”的戰場,特別是美團與大眾點評、滴滴與快的、去哪兒網與攜程之間的撕逼大戰,這樣似乎成為了生活服務性APP的魔咒,然而事實證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玩轉O2O。
縱觀2015年O2O市場,無數的O2O平臺倒了下來,包括餐飲、出行、教育、美容等等各行各業,都因為同質化嚴重、盈利模式不清或者是資金鏈斷裂等原因最終走向蕭瑟和衰敗的道路。
不可否認,O2O平臺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讓人們都享受到了出行、吃飯、看病、教育、旅游各個領域的便利,然而如果沒有龐大的客戶群,并且在服務方面沒有做出特色,那么等來的將是被吞并或者被遺棄,而且還要面臨著前期的艱難地推以及海量的補貼風險。
而對于國外投資者一直所不能夠理解的O2O平臺,中國市場到底能夠走多遠,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隨著法律的健全以及互聯網+的逐漸興起,我想消費者能夠從中獲得真正、長期的便捷與實惠,而不是前期給你一顆糖,后期給你要十顆糖的模式。


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
標簽:
O2O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