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明自帶“咸味”的勺子 不放鹽也能嘗到味道
現在大家都崇尚“減鹽”,可偏偏很多人大油大鹽吃慣了重口,一吃清淡的食物,就覺得索然無味,根本難以下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日本明治大學的科學家就發明了一個自帶“咸味”的勺子。
用發明者的話來說:面前放著一碗清水,你只要用這把勺子喝,就能品出味來,而且還能品出4種不同程度的咸淡。
僅從外觀來看,這把勺子和普通的勺子沒區別,由金屬和塑料制成的。
它之所以嘗起來是咸的,并不是說它的材質里帶了鹽,而是它通過電擊舌頭,模擬了咸味在大腦中的形成過程。
可以這么理解,平常我們的味覺是靠化學物質,例如鹽和糖刺激產生的,屬于美食味覺。而這把勺子用的是微弱的電流,屬于電子味覺。
但對大腦的來說,無論是哪一種,結果是一樣的。
這就意味著,人們可以同時兼具健康和味道。
食物可以不加鹽或者少加鹽,只要勺子通上電,瞬間就會變得美味可口,完全不用擔心血壓飆升,食鹽過量。
對特殊人群非常友好,還貼心設計了4個咸味等級,平時只要像手機一樣充電待機即可。
目前這把勺子已經在今年的6月限量上市了,售價126美元,只有200件。
事實上,日本不是第一次設計出這樣的產品,2022年,還發明了一雙電子筷子,功能和電勺是一樣的,這個設計還獲得了搞笑諾貝爾營養學獎。
在“電子味覺”方面,日本人的研究涉獵很廣。
除了電碗、電筷、電勺、電叉,前幾年,還發明了一個可舔屏的可嘗電視,真正實現了“立馬品嘗到屏幕里美食”的美好愿望。
這個儀器叫做Taste the TV,簡稱TTTV,當食物顯示在屏幕上時,你可以通過舔屏幕來感受它的味道。
嚴格來說,此時你品嘗到的不是虛擬的味覺,而是由機器制作的一種液體。
它的作用機制會復雜些,總共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創建數據、數據輸入機器、調配液體,最后舔食。
該設備內置了10個調味罐,包含了最基礎的酸、甜、苦、辣等多種味道,可旋轉。
事先,科學家會先將一些美食變成溶液,然后分析美食其中的味道成分,再生成數字美食檔案并輸入電視里。
當你在觀看某個美食節目的時候,機器會根據預設的數字美食記錄,按照特定的比例將不同的調味液體噴在薄膜上,混合后,再將液體滾動到屏幕上。
這個時候,使用者就可以享用這道美食了。
該設備還非常細心,上一個人舔完后,薄膜會立馬滾動更換,非常衛生。
以上這些還是最基礎的功能,據介紹,該儀器還能遠程和其他人共進晚餐,主打一個視覺和味覺雙陪伴。
不光眼睛能看到,吃飯的人只要將食物的味覺數據輸入機器,那么屏幕里的人只要舔屏,也能品嘗到。
當然,在很多人眼里,舔屏幕總歸是“有辱斯文”。
因此這個儀器在設計的時候,也允許在調料液體噴射的部位,放一個盤子或者幾片不帶味道的餅干。舔盤子或者吃掉餅干,相對容易接受一些。
這個儀器現在還是實驗技術,開發人員預估,制成商業版本的成本差不多是875美元。
開發人員也表示,自己之所以要發明這個機器,初衷就是:希望在家也能吃到餐館的美味佳肴。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