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酷睿Ultra 7 265K上手:游戲能效提升明顯
上個月的時候,英特爾帶來了代號為Arrow Lake的酷睿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采用了全新CPU與GPU架構,還首次將NPU引入桌面端。今天我們會給大家帶來這款酷睿Ultra 7 265K的評測,它的表現與前代相比又如何呢?一起來看看吧。
酷睿Ultra 7 265K擁有8顆性能核和12顆能效核,核心數量與前代保持一致,但此次并不支持超線程,所以總共是20核20線程,性能核基礎頻率為3.9GHz,最高睿頻頻率5.4GHz,睿頻Max 3.0頻率5.5GHz。
對比前代下降了0.1GHz。能效核基礎頻率為3.3GHz,最高睿頻可以達到4.6GHz,均比前代有所提升,36MB的二級緩存和30MB的三級緩存,基礎功耗依舊為125W,最大睿頻功耗為250W。
酷睿Ultra 200S系列改成了新的LGA1851封裝接口,必須搭配新的800系列芯片組主板。這次測試我們使用的是ROG MAXIMUS Z890 HERO主板。
它整體采用黑色設計風格,供電部分、主板芯片以及M.2硬盤位等位置都覆蓋有大面積的散熱裝甲,下邊這個LOGO非常的顯眼。
作為頂級主板產品,Z890 HERO在供電方面采用了22(110A)+1(90A)+2(90A)+2(80A)的超豪華供電設計。
I/O區域還配備了第二代Polymo Lighting燈效模塊,我們可以通下電看看,顯示的效果還是很清晰明亮的,無需關燈的就能看的很清楚,整體的顏值沒的說。
主板除了提供了24Pin供電接口外,邊上還提供了一個8Pin接口,它可以為一側的前置Type-C接口通過外接60W的供電支持。它們上面還提供了開機和重啟按鍵,對于使用開放式機箱或是裸板的小伙伴來說更為方便。
它提供了雙8Pin ProCool Ⅱ處理器供電接口,采用實心針腳,并且配有金屬裝甲,耐用性更為出色。
主板配有4根內存插槽,最大支持192GB DDR5內存容量。它支持華碩最新的NitroPath DRAM技術,對傳統的內存插槽進行重新設計,以達到縮短傳輸距離、降低信號干擾等效果,從而實現信號傳輸的流暢性和高穩定性。NitroPath技術還增強了內存槽的牢固程度,提高了內存槽的耐用性。
Z890 HERO提供了多達6個M.2插槽,均覆蓋了散熱裝甲,能夠更好的幫助硬盤散熱,防止過熱掉速的問題出現,只能說這就是頂級產品吧。
其中3個為PCIe 5.0 x 4規格,其它為PCIe 4.0×4規格。它配備了一個PCIe 5.0 ×16插槽,同樣使用了金屬裝甲進行了加固,耐用性更為出色。下面還提供了1個加固的全長PCIe 4.0 ×16和PCIe 4.0 ×1插槽,滿足用戶進一步的擴展需求。
I/O接口這塊,這次增加了兩個雷電4接口,傳輸速度要更快。而且除了2.5G網口外,還有一個5G網口,支持更高的網絡速率。
背面也加上了金屬材質的強化裝甲,增強了VRM 供電模組背面的散熱,還能提升了主板本體的結構強度,同樣有著非常多的ROG元素,信仰滿滿。
其余配件就不多做介紹了,配置表格如下:
理論性能
我們還是先來看理論性能,測試項目包括CPU-Z、CINEBENCH R20/R23/R24、GeekBench 6、V-Ray 5、X264等,酷睿Ultra 7 265K測試結果如下:
從測試成績來看,酷睿Ultra 7 265K單核性能對比我們之前測試的酷睿i7-14700K領先約3-7%,多核性能提升約在3-7%,幅度并不算大。
然后是主要針對游戲的3DMark CPU Profile測試,2和4主要是針對DX9等老游戲,調用的核心相對較少,8線程則是DX 12的一些大作。3DMark CPU Profile測試結果如下:
無論是單線程、多線程還是最大線程,都有著比較明顯的領先。
總體來看,酷睿Ultra 7 265K的理論性能對比前代酷睿i7-14700K還是有著小幅提升的,雖然這代核心的IPC有不錯的提升,但性能核的頻率卻有所下降,所以并沒有非常明顯的領先。
游戲實測
接著就通過實測來看看這款處理器在游戲當中的表現吧。我們選擇了包括《CS 2》、《DOTA 2》、《永劫無間》等熱門網游,以及《黑神話:悟空》、《古墓麗影:暗影》、《無主之地3》、《荒野大鏢客2》、《極限競速:地平線5》以及《賽博朋克2077》在內的大型單機游戲。
為了避免顯卡瓶頸,我們優先選擇了1080P分辨率進行了測試,當然同樣會給出2K分辨率的測試結果供大家參考,搭配的顯卡就是七彩虹的RTX 4070 Ti SUPER Ultra W OC。首先來看幾款網游的表現,1080P分辨率測試結果如下:
表現還是不錯的,不過對比前代酷睿i7-14700K還是有著一定的落后,差距最大的是《DOTA 2》。
2K分辨率測試結果如下:
到了2K分辨率結果情況也差不多,依然是都有一定的落后,《CS 2》和《永劫無間》落后幅度變小,不過《DOTA 2》的差距則被進一步拉大。
然后是大型單機游戲,1080P分辨率測試結果如下:
和之前測試的酷睿Ultra 9 285/Ultra 5 245K一樣,整體上算是互有勝負,有幾款小幅領先,最多的是《極限競速:地平線5》,達到了6%,但輸掉的幾款游戲落后幅度相對要更大一些,《古墓麗影:暗影》、《僵尸世界大戰》以及《零之曙光》都差不多是前代90%的水準。
2K分辨率測試結果如下:
來到2K分辨率,相對來說差距變得更小了一些,基本就是同一水準了。
從測試結果來看,酷睿Ultra 7 265K在游戲這塊的表現談不上很理想,雖然整體有輸有贏,但部分游戲落后的幅度相對更大一些,并沒有展現出理論性能領先所帶來的優勢表現。當然,它也和之前測試的產品一樣,在游戲場景下的能效表現更為出色,我選擇的三款游戲,記錄了它們的功耗表現,在幀率非常接近的情況下,其功耗要比酷睿i7-14700K低上很多。
我這里只是列舉了其中幾款游戲,其它多款游戲里它的功耗對比前代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降低,在游戲場景的能效確實有著很大的進步。
這就讓我覺得,酷睿Ultra 7 265K并非是沒能力帶來更高的幀率,而是為了低功耗有一種收著力的感覺,在各個游戲中CPU的使用率都要比前代更低,調度不那么激進,從而導致部分游戲中確實功耗低了很多,但幀率上卻輸了一些。
不知道后續英特爾會不會進行一些優化和調整,讓功耗和幀率之間形成更好的平衡。
辦公生產
除了游戲外,PC還是很多人的生產力工具,幫助他們應對日常各種的工作,不僅有網頁瀏覽、視頻會議、文檔編輯的輕負載需求,還有圖片處理、視頻編輯以及3D建模等高負載需求。
所以我這里選擇了多款生產力測試軟件,覆蓋了日常辦公、內容創作等諸多使用場景。首先日常辦公經常會用到的Office這套,各個項目對比前代稍有落后。
CrossMark測試,它覆蓋創造力、生產力和響應速度三大維度,其中生產率測試考察整機的文檔編輯、表格處理、網頁瀏覽性能。創造性則考察整機的圖片編輯、圖片組織、視頻編輯性能。反應能力考察整機在程序啟動、開啟文件、多任務工作時的表現,能夠很好的反映電腦日常事務的處理效率。整體表現都非常不錯,基本與前代在同一水準上。
內容創作這邊,主要針對PhotoShop和Premiere Pro這兩款常用的軟件,使用Pugetbench運行了相關的測試,PS稍有落后,而PR則小幅領先。
總結
從測試結果來看,全新的酷睿Ultra 7 265K對比前代雖然理論性能有小幅的提升,但在游戲實測中則算是喜憂參半。喜的是能效比確實很出色,在測試中它的功耗對比前代有著非常明顯的下降,甚至在一半功耗下就實現了與前代幾乎一樣的幀率。
而憂的是在理論性能有提升的情況下,多款游戲反而對比前代酷睿i7-14700K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落后,雖然這個這差距對于游戲流暢度并不一定會造成實質影響,但給人的感覺就是,它并不是性能不夠,而是沒完全發揮出來,可能就是追求能效的小代價吧,而且這顯然不是很多游戲玩家想看到的。
至于生產力,我這里只是簡單的進行了下測試,整體差距并不大,基本上還是同一個水準,當然能效比的大幅提升,讓我對明年登場的移動端Arrow Lake處理器有著蠻大的期待,畢竟相比于桌面端,移動端對于功耗的敏感度更高一些,沒準會給筆記本用戶帶來一些驚喜。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