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這個年紀 肌肉會快速流失!直到跌倒、骨折、不能自理
有句話叫“存錢不如存肌肉”,肌肉作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意味著力量和生命力。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過了一定年紀,肌肉就會大量流失,并且導致各種不良事件的發生。
人體全身共有 600 多塊肌肉,一般來說,在 40 歲之前,肌肉的質量會逐漸增多,肌力逐漸增強,直到 40 歲左右時達到頂峰并保持,待 50 歲以后,人體骨骼肌的量逐漸減少、肌力逐漸下降。有研究發現,50 歲以后人腿部肌肉的質量每年減少 1%~2%,肌力每年減少 1.5%~5%。
根據中國人群肌少癥的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社區老年人肌少癥的患病率為 8.9%~38.8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隨增齡肌少癥的患病率顯著增加,80歲及以上老年人肌少癥患病率可高達 67.1%。
隨著現代人工作、生活方式不斷變化,互聯網時代下產生的久坐一族,加上現在全民化的減肥潮流,如果不注意減肥方式,也會增加肌肉的流失,肌少癥的發生逐漸低齡化。
這是一張大腿 MRI 橫斷面顯示的年輕健康人肌肉量和肌少癥患者的肌肉量的對照,圖片來源:網絡
到底什么是肌少癥?肌少癥有什么危害?如何預防?今天就來詳細說說。
什么是肌少癥?
肌少癥的概念由美國塔夫斯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歐文·羅斯(Irwin H.Rose )在 1989 年首次提出,是一種影響老年人的漸進性骨骼肌質量、力量和功能喪失的疾病。肌少癥會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讓老年人容易跌倒,骨折,增加死亡風險,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
圖片來源:網絡肌少癥根據病因大致分為原發性肌少癥和繼發性肌少癥兩類。原發性肌少癥主要是與年齡相關的老化引起的,遺傳因素是主要原因。繼發性肌少癥主要與營養不良、疾病(比如糖尿病、限制人體活動的殘疾及慢性心、肺、肝、腎疾病、腦血管疾病)、濫用藥物、體育活動減少、不良的生活方式(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吸煙、酗酒)等有關。
已有證據表明,糖尿病是肌少癥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體育活動減少、不良生活方式是繼發性肌少癥的最常見原因。肌少癥致跌倒和骨折風險增加,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并與心臟疾病、 呼吸系統疾病和認知障礙相關;可以導致患者運動功能失調、生活質量下降,喪失獨立生活能力,或長期需要別人照料,死亡風險增加。肌少癥增加了住院風險,提高了住院期間的護理成本,增加了住院費用。
如何快速知道自己是否有肌少癥?
肌少癥的篩查尅采用簡單的五項評分問卷 (SARC-F) 量表。
另外還可采用步速測試和手手握力測量進行評估。
1. 步速測試:6 分鐘行走試驗,測試行進過程中的最大步速(在家可佩戴運動手表監測),如果 6 分鐘內在最大步速 ≤ 0.8 米/秒,則進一步測評計量確定診斷;若 6 分鐘內的最大步速 > 0.8 米/秒時,應進一步做手部握力測試篩查。
2. 手握力測量:在靜息情況下,優勢手握力的正常值為男性握力 > 25kg,女性握力 > 18kg。如果握力正常,基本上可排除肌少癥;若優勢手的握力低于正常,需要進一步做肌量檢查確定診斷。如需明確肌肉量可至醫院行體成分分析或雙能 X 射線吸收儀(DXA)檢測四肢骨骼肌肉量。
肌少癥如何預防和治療?
確診肌少癥后,應區分是原發性肌少癥,還是繼發性肌少癥。對繼發性肌少癥患者,應明確引起繼發性肌少癥的病因,進行病因治療。
1、病因治療
對有基礎疾病的肌少癥患者,如糖尿病、慢性心、肺、肝、腎疾病、腦血管疾病患者,針對基礎疾病進行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促進運動鍛煉,阻止和減緩肌肉量的減少和肌力減少很有幫助。
其中糖尿病的相關危險因素的防治尤為重要,包括胰島素抵抗、慢性炎癥、線粒體功能障礙、神經血管并發癥、血糖控制不良等。研究表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血壓、血脂及血糖控制,控制糖尿病的血管、神經病變,對預防糖尿病患者肌少癥的發生和阻止肌少癥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少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不合理飲食、不當生活習慣等等,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1]
2、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久坐不動、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與肌少癥的發病明顯相關,同時也是加速肌少癥進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但能預防肌少癥,也是治療肌少癥的最基礎的治療,建議老年人和肌少癥患者及早改變這些不良生活方式。
3、保證足夠的能量和蛋白攝入
對于肌少癥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推薦達到 1.2~1.5 g/kg,并且需要根據營養評估給予足夠的能量和蛋白攝入;對于有營養不良或營養風險的肌少癥患者,及時口服腸內營養制劑的補充,包括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 D 和多種維生素,減少肌肉蛋白的分解,促進肌肉蛋白的合成。
4、運動干預
運動干預對肌少癥的預防和治療是很重要的。在營養補充足夠的基礎上積極進行抗阻訓練、有氧、拉伸和平衡運動以改善軀體功能,增加肌肉含量和力量。對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在基礎疾病控制穩定后,建議通過運動醫學專科或營養專科制定個體化的運動處方。
5、藥物治療
目前還沒有以肌少癥為適應證的藥物,臨床上治療其他疾病的部分藥物可能使肌肉獲益,進而擴展用于肌少癥。包括同化激素、活性維生素 D、β 腎上腺能受體興奮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生長激素等。
6、預防不良事件
肌少癥患者還應注意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首先應進行不良事件的風險評估,包括衰弱狀況、易跌倒和失能風險等的詳細評估,從而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不良事件干預方案。預防肌少癥不良事件的發生,特別是預防、減少骨折,是肌少癥治療的重要目標之一。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
下一篇:有這種特質的人 真的更容易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