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出租車商業運營真的來了!Waymo一周付費載客15萬單
Waymo商業化火線提速。
最近,Waymo官宣了商業化最新進展:
Robotaxi每周載客超15萬單,5個月翻了整整3倍。
這是已公開數據中,目前最領先的Robotaxi商業化成果。
大洋兩岸,無論是商業化落地,還是資本熱潮,都指向了同一個現象:
自動駕駛商業化,暖春已至。
一方面,此前武漢“蘿卜”出圈,馬斯克高調入局,接力點燃L4級Robotaxi落地。
近期文遠敲鐘,小馬遞表,Waymo最新融資400億…..十年技術高筑墻,今朝資本廣積糧,行業頭雁都在準備更多彈藥,沖刺自動駕駛王座。
另一方面,L2級智駕已實現城區NOA,起步就能用,有路就能開,正在占領用戶心智,已成為車企必爭高地。
自動駕駛不再是科幻場景,已經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冰雪消融總無聲,春暖花開正當時!
Waymo商業化進展提速
谷歌CEO劈柴哥(Sundar Pichai)在Q3財報電話會議官宣,Waymo每周付費載客超15萬單,1周無人駕駛里程超160km,相當于繞地球40圈。
商業化數據和增速,都挺讓人意外。
因為就在今年5月11日,Waymo當時的周訂單還不過5萬單,100天后就翻了一番,增至每周10萬單,排在當時行業首位。
并且此后增長速度越來越快,從10萬突破至15萬,只用了2個多月。
以當前增速估計,Waymo將在今年年底突破至20萬單/周,日均訂單很可能接近3萬單。
商業化進展讓Waymo受到了谷歌的高度重視。
先是在上周六,谷歌早前承諾的投資到賬了。
Waymo當時官宣,完成C輪融資5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00億元,谷歌領投,超額認購。
然后劈柴哥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也強調:
Waymo創造了不斷增長的商業機會,這是谷歌最重要的“Other Bets”
所謂Other Bets,是指谷歌除了廣告、消費者服務和云服務以外的“非核心業務”,包括Waymo和生命科學業務等。
最新財報顯示,三季度Other Bets的整體營收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30.6%,為3.8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6億元。
這背后當然離不開Waymo商業化進展的推動。
商業化提速背后
為什么下半年,Waymo的商業化進展提速這么快?
這主要與其商業化運營有關,首先是運營范圍擴大了。
今年6月以來,Waymo先后在鳳凰城、舊金山和洛杉磯擴大了運營區域和服務群體,不過僅披露了在鳳凰城的擴張情況,當時一次性擴張了約233平方公里,面積差不多相當于半個武漢經開區。
此外,Waymo還通過和Uber合作,將在亞特蘭大和奧斯汀提供服務,目前奧斯汀已開放內測,具體“開城計劃”排到了明年初。
其次是商業運營策略,Waymo最近推行試點,為往返特定公交站的乘客提供3美元代金券,為期一個月,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訂單增長。
Waymo商業化提速的目的在哪?
結合近期資本市場相關動態,如地平線和文遠知行先后敲鐘,小馬智行遞表納斯達克, 還有Waymo自身的400億元C輪融資,有人推測Waymo這是在沖刺IPO。
除了商業化外,Waymo剛剛還官宣了其自動駕駛最新成果:
基于大模型Gemini打造的多模態端到端模型EMMA。
主要有三項關鍵工作:
首先,EMMA可以處理圖像和文本數據,直接生成軌跡、感知對象以及道路圖元素,可以通過任務提示處理不同任務。
其次是將非傳感器輸入和輸出表示為文本,能最大化利用Gemini的世界知識。
最后是融入了思維鏈,增強了模型的決策能力和可解釋性。
不過,盡管EMMA在多項基準測試中表現不錯,Waymo透露目前EMMA還有很多局限性。
包括目前可處理的圖像幀很有限,還有大家前面應該也注意到了,EMMA暫時還不能處理雷達數據。
這并不是說Waymo也要走純視覺,只是因為EMMA依賴于預訓練的MLLMs,現階段3D感知編碼器的能力不夠強,后續會開展相關的工作。
因此,目前EMMA應該還沒有上車,也無法確認Waymo的技術范式是否已轉向了端到端。
當然從目前的趨勢和研究成果來看,Waymo轉向或許也只是時間問題。
畢竟,端到端已經收獲了學術界的認可,在業界落地也自下而上,展現出了強大的威力。
首先是帶火端到端的特斯拉,采用FSD V12轉向后進展迅速,馬斯克憑此直接All in自動駕駛。
國內的華為、小鵬、理想和元戎啟行等轉向端到端后,也都展現出了更高的能力上限。
Robotaxi玩家中,百度在推出兩段式端到端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后宣布,其業務在不同城市遷移的速度更快,成本還會降低。
此后百度的商業化進展也在提速,百度二季度財報顯示,蘿卜快跑1天接近載客1萬單。
所以從整個行業來看,新的技術范式加快了所有自動駕駛玩家的步伐,支撐了商業化沖刺。
自動駕駛經歷多年發展,幾度興衰后,再度站上了浪潮之巔。
只是這一次,無論技術基礎,還是出圈熱度,都遠勝以往。
智能駕駛為車主提供的美好體驗,實實在在。
自動駕駛對新質生產力的推動,真真切切。
而大洋對岸已經開始提速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