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單體容量最大漂浮式海上風電平臺出港:年均發電5400萬度
快科技8月11日消息,據媒體報道,全球矚目的單體容量之最——漂浮式海上風電巨擘“明陽天成號”,在廣州海事部門的精心護航與嚴密保障下,已安全穿越水域,順利抵達珠江口,標志著其壯麗征程的又一里程碑。隨后,該風電平臺將揚帆啟航,直指陽江海上風電場,進行其歷史性的海上安裝作業。
“明陽天成號”的正式投運,預計年發電量將高達5400萬千瓦時,這一龐大的能源供給足以滿足3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不僅為千家萬戶點亮綠色生活的希望,更為我國海上風電領域向更大規模、更深海域的探索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與裝備保障。
此次浮式風電平臺整機的拖航出港,在廣州港歷史上尚屬首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未知。鑒于其龐大的受風面積,船組編隊在拖航過程中遭遇操縱性受限的難題,加之復雜多變的風流影響,極易引發偏蕩風險,為整個拖航過程增添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面對重重挑戰,項目團隊展現出卓越的前瞻性與協作精神,攜手武漢理工大學、廣州引航站等頂尖機構,共同開展了深入細致的前期安全研究工作。他們充分利用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進行了多輪浮式風機拖帶操縱的仿真模擬試驗,通過對航道條件的精準分析、拖帶方案的反復優化、拖輪配置的科學配置以及拖帶操作技術的精細打磨,全方位、多角度地為整機拖航出港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與保障。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明陽天成號”以其219米高的巍峨葉輪、369米的空中最大寬度以及約12250噸的龐大排水量,不僅彰顯了我國在漂浮式風電平臺自主研發領域的卓越成就,更以全球首創的雙風輪、雙主機設計,以及獨特的“V”字形塔筒排列方式,引領了海上風電技術的新風尚。
這一平臺總容量高達16.6兆瓦,具備在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廣闊海域作業的能力,其誕生與投運,無疑將為全球海上風電產業帶來新的變革與機遇。
“明陽天成號”是全球首臺在一個浮式基礎上安裝兩座塔筒的海上風電平臺,總容量達到16.6兆瓦,可應用于水深35米以上的全球廣泛海域。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