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一溶洞內發現大熊貓化石:完整程度十分罕見
快科技8月7日消息,據媒體報道,陜西省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陜西省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等單位的8位專家確認在漢中市城固縣一石灰巖溶洞內發現大熊貓化石,其頭骨化石完整度在90%以上,國內罕見。
為了探尋這一自然奇觀,專家們全副武裝,深入城固縣的溶洞腹地,歷經三天的細致搜尋與科學采集,最終在溶洞深處約180米的位置,成功挖掘出珍貴的大熊貓骨骼化石。
回溯至2006年,這段大熊貓化石的傳奇故事便悄然埋下伏筆。當時,一名當地村民在溶洞深處意外發現疑似動物骨骼化石,卻因缺乏專業知識而未能及時引起重視。直至今年7月22日至23日,這一線索終被上報至省自然資源廳,迅速引起了高度重視。隨即,一場由頂尖專家領銜的探秘之旅正式啟程,揭開了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篇章。
面對這具獨立存在的大熊貓化石,研究人員巧妙地運用了化石組合分析法之外的多種手段,結合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的年代背景,初步判定其年代跨越第四紀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距今已有20萬年至1萬年的歷史。這一結論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古生物時代的認知,也為研究大熊貓種群變遷提供了寶貴資料。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通過對化石頭骨形態、牙齒結構特征以及矢狀嵴不發育程度等細致入微的觀察與分析,專家們進一步推斷出這具化石屬于一只成年大熊貓,且極有可能是雌性個體。
其頭骨尺寸長30.2厘米、寬17.3厘米、高21.2厘米,如此高的完整度在國內同類發現中實屬罕見,為科研人員研究大熊貓的生態習性、演化歷程及生存環境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證據。
至于化石為何會出現在如此深邃的溶洞之中,研究人員提出了兩種假設:一是大熊貓可能不慎從溶洞上方的小瀑布跌落,受傷后行至平臺處不幸離世;二是通過溶洞內的暗河,大熊貓的遺體被自然力量“搬運”至了現在的位置。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