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三家盈利新能源車企!賽力斯已成為華為最好的廣告牌
和華為合作四年后,賽力斯拿出了最好的一份半年報。
近日,賽力斯公布了 2024 年上半年的財務數據。據公告顯示,賽力斯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639 億至 660 億元,同比增長 479% 至 498%。更令人矚目的是,賽力斯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 13.9 億至 17 億元,相比去年同期成功實現扭虧為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預計為 11.9 億至 15 億元。
這也讓賽力斯成為繼比亞迪和理想之后,國內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自 2021 年底與華為攜手打造「AITO 問界」以來,賽力斯的交付、營收大幅增長,迅速躋身造車新勢力的前列。伴隨品牌影響力的提升,賽力斯股價也一路攀升。截至 2024 年 7 月 22 日,賽力斯股價達到 78.47 元,總市值超過 1185 億元。
然而,盡管市場營銷和股價表現亮眼,賽力斯的盈利能力一直備受質疑。數據顯示,賽力斯在 2020 年至 2023 年間連續四年虧損,累計虧損高達 98.35 億元。具體而言,賽力斯分別在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和 2023 年虧損 17.29 億、18.24 億、38.32 億和 24.5 億元。
那么,賽力斯在 2024 年上半年如何實現扭虧為盈?未來,賽力斯能否繼續保持這一增長勢頭?
01、問界貢獻超過九成的銷量
實際上,賽力斯在 2024 年一季度實現了驚人的扭虧,成為新能源車企中的頭部。數據顯示,賽力斯 2024 年一季度營收達 265.6 億元,同比增長 422%,歸母凈利潤達 2.2 億元,同時毛利率提升至 21.5%。
在 2024 年第二季度,賽力斯的盈利規模進一步擴大。預計單季度營收為 373 億至 394 億元,同比增長 538.4% 至 563.8%,環比增長 40.6% 至 48.5%;Q2 歸母凈利潤預計為 11.7 億至 14.8 億元,而 2023 年同期為-7.2 億元,2024 年 Q1 為 2.2 億元。Q2 單季度扣非歸母凈利潤為 10.8 億至 13.9 億元,相較于 2023 年同期的-9.6 億元和 2024 年 Q1 的 1.1 億元,取得了大幅提升。
在單車盈利方面,2024 年 Q2 賽力斯合并報表口徑下的單車盈利為 1.3 萬元,而 2024 年第一季度僅為 0.1 萬元,盈利能力環比大幅改善。Q2 公司凈利率為 3.55%,雖然非問界品牌的其他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但如果將這部分虧損剔除,問界品牌的盈利能力依然強勁。
賽力斯表示,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首先,上半年賽力斯超額完成了倍增計劃,產品結構向高端顯著轉移,上半年賽力斯在中國市場豪華品牌銷量中位列第六。其次,賽力斯堅持軟件定義汽車,跨界融合,技術創新,以及成本控制的新質生產力方針,引領公司經營質量不斷提升,利稅增長,盈利能力持續向好。
簡單說,此次賽力斯的扭虧為盈,主要歸功于與華為合作的問界系列,它貢獻了賽力斯超過九成的銷量。據了解,賽力斯的主要產品包括 AITO 問界系列、藍電新能源汽車、瑞馳電動商用車及風光 SUV 等。
根據賽力斯發布的最新產銷快報,在 2024 年上半年,賽力斯累計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 20 萬輛,達到 20.09 萬輛,同比增長 349%。其中,賽力斯品牌銷量 18.26 萬輛,增幅高達 609%。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在其他汽車品牌中,銷量最高的通常是價格較低的車型,例如朗逸、軒逸、秦 PLUS 等,但問界卻出人意料,銷量最好的是價格最高的問界 M9 和 M7。
目前雙方共推出問界 M5、M7、M9 三款車型,隨著銷量的持續增長以及高價車型問界 M9 的熱銷,問界品牌已進入收獲期。數據顯示,今年 6 月,問界 M9 交付 1.72 萬輛,累計大定超 10 萬輛,位列 50 萬元以上車型銷量第一;問界新 M7 交付 1.85 萬輛,上半年累計銷量突破 11 萬輛;而售價較低的問界新 M5,只有 7046 輛。
這大幅拉升了問界品牌單車售價和毛利率的提升。前三個月,定價在 24.98 萬至 32.98 萬元之間的 M7 占據銷量主導,而定價在 46.98 至 56.98 萬元之間的 M9 銷量并不多。據了解,3 月問界全系共交付新車 31727 輛,其中問界新 M7 交付新車 24598 輛,問界 M9 單月交付新車 6243 輛。
02、還有不少「后手」
賽力斯在 2021 年正式與華為合作之際,正處于低端和廉價車型泥沼中的困境,在新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停滯不前。然而,憑借與華為的合作,賽力斯迎來了新的轉機。
2021 年底,賽力斯推出了問界品牌,借助華為的技術和鴻蒙智能座艙,問界迅速崛起,成為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發布初期,問界連續多個月單月交付破萬,2022 年全年銷量超過 7.5 萬輛。
然而,高峰之后,問界銷量陷入停滯。2023 年,市場價格戰打響,M7 高開低走,M5 智駕版因定價偏高未能達到預期目標,賽力斯和華為經歷了漫長的產品空窗期,使得去年上半年賽力斯的日子并不好過。
轉折點出現在 2023 年 9 月,問界新 M7 通過增配降價策略,迅速成為市場爆款,重新贏得市場關注和消費者青睞。這一戰略調整幫助賽力斯重新站穩腳跟,并在 2024 年實現了扭虧為盈。
在賽力斯的崛起過程中,華為的作用不可忽視,不僅提供技術支持,還通過品牌影響力提升了問界的市場認可度。在 4 月 23 日 AITO 問界新 M5 上市發布會上,賽力斯汽車總裁何利揚表示,感謝每一位選擇賽力斯汽車、選擇 AITO 問界的用戶,感謝偉大的華為。
然而,賽力斯的未來業績能否持續增長,關鍵在于問界的訂單趨勢和產品布局。
從目前來看,問界品牌在手訂單充沛,訂單和交付持續驗證了其市場需求的穩健。作為華為智選模式下的首家合作車企,賽力斯與華為在渠道和研發方面的合作十分緊密。
賽力斯的三款車型在下半年的銷量前景較為確定。M5 和 M7 均于第二季度完成改款和新款發布,其中問界新 M5 于 4 月 23 日發布,問界新 M7 Ultra 版于 5 月 31 日發布。下半年,這些車型有望持續放量,特別是 M7 Ultra 版在上市 20 天內新增大定 3 萬輛,表現出色。此外,M9 的訂單表現也相當穩定,截至 6 月 26 日,大定數已達 10 萬輛,截至 6 月底已交付約 6 萬輛,顯示在手訂單仍然充足。
不僅與此,未來的產品布局同樣值得關注。據了解,問界計劃推出更多新車型,包括 M9 的 5 座版預計將在下半年發布,全新 M8 車型也有望于年底或明年年初發布,這將進一步補全問界的產品體系,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問界新 M7 | 圖片來源:賽力斯官網
更重要的是,賽力斯的扭虧為盈,不僅標志著自身的轉型成功,也為華為智選車模式增添了信心。華為進入汽車領域時,提出「華為不造車,只利用 ICT 技術,幫車企造好車」的口號,并推出了零部件模式、HI 模式和智選模式三種合作方式。
然而,不少車企領導擔心,與車企合作的華為會變成為了車輛的「靈魂」,而車企的工作最終只剩下「軀殼」部分。
目前,智選車模式下有四家合作伙伴:除了賽力斯的問界品牌,華為還與北汽合作推出享界 S9(預售價 45-55 萬元,將于 8 月上市)、與奇瑞合作的智界 R7(9 月上市)、以及與江淮合作的高端轎車也有望在近期開啟預熱上市。
當前,與華為合作的車企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表現不一,反映出不同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境況與挑戰。例如,與華為共同研發阿維塔的長安汽車預計凈利潤同比大降 58.19% 至 67.33%,表現平平。即將與華為聯合發布享界 S9 的北汽藍谷預計上半年凈虧損高達 24 億元至 27 億元,虧損幅度加劇。然而,與華為共同發布「傲界」的江淮汽車則憑借預計 2.9 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 86.86%,顯示出不錯的增長。
在過去汽車百年發展過程中,主要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比亞迪和特斯拉的垂直整合模式,另一種是問界與華為合作的專業分工模式。雖然當前大多數車企都熱衷于垂直整合模式,但賽力斯的業績證明,專業分工模式也能成功,關鍵在于打造出讓用戶感受到差異化的產品。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