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三號F氣象衛星正式上線:超期服役的C星終于退休
7月1日,風云三號F星正式投入業務運行,將接棒在軌超期服役的風云三號C星,開展全球地氣系統綜合探測業務。
就在此前的6月28日,F星通過了地面和應用系統在軌測試總結評審和業務試運行,具備正式業務運行的條件。
F星在軌測試及試運行期間,星地系統運行穩定,狀態良好,測試進展順利,在2024年1月下旬內蒙古東部、東北地區、華北北部、西北東北部出現的大范圍降雪以及新疆強降雪,近期長江中下游強降水等天氣過程的監測服務中,發揮了較好的應用效益。
根據部署,F星將盡快與風云三號D星(下午星)、風云三號E星(黎明星)、風云三號G星(降水星)等其他在軌風云氣象衛星組網業務運行,充分發揮協同觀測優勢,支撐精密監測業務。
中國作為目前全球唯一同時業務運行晨昏、上午、下午、傾斜四條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將繼續發揮低軌氣象衛星完備全球觀測網的整體優勢,強化全球精密監測能力。
F星是風云三號系列的第七顆衛星,同時也是風云系列第三顆太陽同步上午軌道衛星,2023年8月3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定點于高度836公里、傾角98.75度的近極地太陽同步軌道,同年10月23日啟動在軌測試,設計壽命8年(6年考核)。
F星搭載了10臺業務儀器,包括2臺全新研制首次上星的紫外高光譜臭氧探測儀-天底型(OMS-Nadir)和臨邊型(OMS-Limb),3臺改進型的微波成像儀(MWRI-II)、 地球輻射探測儀(ERM-II)、中分辨率光譜成像儀(MERSI-III)。
此外還有5臺繼承型的紅外高光譜大氣垂直探測儀(HIRAS-II)、微波溫度計(MWTS-III)、微波溫度計(MWTS-II)、全球導航衛星掩星探測儀(GNOS-II)、太陽輻射監測儀(SIM-II)。
通過全譜段、高光譜、定量化觀測,F星在觀測全球大氣、地表環境的同時,可大幅提高對大氣溫濕度垂直廓線、大氣痕量氣體及地球輻射收支能量的觀測精度。
該星在確保氣象全球成像和大氣垂直探測業務的基礎上,強化了地球系統綜合觀測能力,提高對臭氧、二氧化硫等平流層和對流層大氣成分以及地球輻射收支能量的探測能力,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數值天氣預報、全球氣候變化應對、生態環境監測和綜合防災減災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