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角、注毒失敗之后:科學家首次將放射性物質注入犀牛角中
犀牛和大象因為它們標志性的角和牙齒而被嚴重偷獵,這對于瀕危動物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相對于象牙,犀牛角其實有相當一部分并不與血液鏈接,可以安全切除,而且它還會持續性生長,但是偷獵者依然會將犀牛殺死再取角。
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犀牛棲息地,該國大約生活著15000只犀牛,為了防止犀牛的偷獵行為,該國的保護組織和科學家們進行了許多努力和嘗試。
包括將犀牛分散到非洲的其它地方,以及在犀牛角上大做文章,比如直接切掉一部分犀牛角,將有毒物質注入犀牛角中等等。
但是所有這些嘗試都失敗了,犀牛角的偷獵行為每年都在增長,2023年有499只犀牛被獵殺,相比2022年增長了11%。
為了遏制犀牛的偷獵行為,最近南非的科學家推出了一種全新的方法,他們直接將放射性物質注入到犀牛角中,讓犀牛角失去使用價值的同時,還難以被轉移交易。
這個項目于本周二開始執行,該項目的科學家表示,這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它或許會阻止偷獵行為。
如何讓犀牛角變成具有放射性?
作為試點,第一批會有20頭犀牛參與角的改造,工作人員選定犀牛后,對其進行麻醉,在犀牛麻醉期間,他們開始處理犀牛角。
他們在犀牛角上打孔并注入兩顆放射性芯片,并在一切結束后在犀牛角上噴射微碼,以便進一步識別。
芯片的放射性劑量非常低,不會對動物的健康或環境造成任何影響,但是它會使犀牛角失去作用——也就是它會讓角變得對人有害。
最關鍵的是,這些劑量也足以觸發安全警報探測器,這些探測器在全球范圍內的邊防和出入境機場等地方被安裝,其最初目的是為了防止核恐怖主義。
如果偷獵者試圖將這種犀牛角帶走,它將會觸發這個警報,以此來威懾偷獵者。
科學家在之后會對這20只犀牛進行跟蹤調查,確保這種方法對犀牛本身是無害的,同時也會觀察這種方法是否能降低偷獵行為。
據信,這種方法注射一次放射性芯片就可以確保它在5年內起作用,被認為是一種對犀牛傷害較小,而且成本較低的方法。
任何處理犀牛角的方式,最困難和成本最高的步驟都是麻醉犀牛的時候,這個步驟甚至可能會導致犀牛直接死亡。
另一方面,由于犀牛角一直都在生長,而且生長速度還比較快,以前處理犀牛角的方法——比如切除和注毒,都不能傷及生長層,不然會導致長出畸形的角或者毒死犀牛本身。
所以,以前處理犀牛角的方法,通常持續時間都很短,就拿切除角來說,它只能維持18個月,整個角就長好了,注毒的情況也差不多。
這意味著需要再一次麻醉犀牛,增加風險和成本。
那么新方法會有效嗎?
以前處理角的方法都以失敗告終,除了它們持續的時間不長、成本較高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那些方法其實也沒并沒有起到保護的作用。
我們前面提到過,一般處理犀牛角的方法不能傷及它的生長層,所以即便角已經被切除了,只要這只犀牛被偷獵者發現,它依然會被獵殺,偷獵者會把角剩下的部分切走,這部分依然有價值。
給角注入毒液的情況也是一種比較新的方法,但是它確實失敗了,這種方法不僅會因為角的生長失去作用,還有一定幾率殺死犀牛。
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還適得其反,它還增加了犀牛獵殺數量,因為需求量就在那里,犀牛角購買方需要得到足夠無毒的“純角”,那些有毒的角即便被獵殺了也沒用。
據信,無論是有毒的角還是無毒的角,偷獵者都能以相同的價格出售給中間人,這大大鼓勵了偷獵行為。
注入放射性的方法可以說是對之前幾種方法的升級,它即讓整個角都變得有毒,還讓角無法被帶走——至少對于偷獵者來說帶走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但是,我個人覺得效果估計也不會太好,加大保護行為只會讓犀牛角變得越來珍貴,因此總會有人冒險。
而且就目前來看,犀牛角買賣者一環的處罰并不大,去年名外號“教父”的馬來西亞出售了12只犀牛角,結果他只被美國判了一年半。
報道原文:https://www.sciencealert.com/world-first-scientists-make-live-rhino-horns-radioactive-to-fight-poaching-in-south-africa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