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主動安全發展史:保時捷提出、博世首創、德日車企推動
快科技6月26日消息,去年以來,汽車主動安全成為了很多人熱議的話題,其中AEB又是焦點,實際上主動安全的范疇很大,AEB只是其中一項。
汽車的主動安全,是指一切能夠使汽車主動采取措施,以避免或減輕事故發生的安全技術,包括ABS、ESP、AEB等,那么主動安全在業界到底是誰先提出來、誰率先實施、誰推動發展的呢?
主動安全的概念在汽車工業發展中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最早由Ferdinand Porsche(費迪南德·亞歷山大·保時捷)率先提出,在設計中強調車輛的操控和穩定性,以提高安全。
20世紀60年代后,隨著汽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和交通事故的增多,歐洲,尤其是德國汽車制造開始更關注車輛的安全性。
20世紀70年代,著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子防抱死剎車系統(ABS),通過防止車輪抱死,幫助司機在緊急剎車時維持對車輛的控制,這成為了汽車主動安全技術的重要里程碑。
進入到90年代,隨著電子控制技術的進步,更多的主動安全系統被引入,比如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SC)和牽引力控制系統(TCS),汽車主動安全得以更進一步。
21世紀初,雷達、攝像頭等多種傳感器的進步推動了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發展,出現了包括車道保持輔助、自動緊急制動等當前大家耳熟能詳的技術,日本和歐洲的汽車制造商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推動角色。
值得一提的是,就連某人喜歡大書特書的側向、后向主動安全也有很多不同汽車品牌已經量產交付,比如2018年奧迪就配備了主動懸架,可實時感知路況和突發情況,如果側面突然有碰撞物襲來,可緊急抬高被撞一面的車身,用底盤去迎接撞擊,減少對車內乘客的傷害。
近些年來,隨著智能汽車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車輛在主動安全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尤其是激光雷達的加入,即便是逆光環境甚至能實現120km/h識別障礙物能剎停,確實值得稱贊,但不能因為如此就不尊重歷史,罔顧事實,嘴大更得講理才對。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