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從不敢露腳的人:都有這個難言之隱!
炎炎夏日,當別人穿上輕便的涼鞋、露腳的拖鞋,享受清涼時,有一群人卻怎么也不敢露出自己的雙腳。
他們之所以會選擇隱藏自己的雙腳,不是因為腳氣,也不是因為腳臭,而是有一個比腳氣和腳臭更難讓人忍受的問題——灰!指!甲!
灰指甲,一個聽起來就讓人避之不及的病變,大大地影響著我們的美觀。相信很多人對此苦不堪言,甚至好多街邊的修腳店都在打違規行醫的主意,宣傳能治療灰指甲。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灰指甲,爭取還大家一腳靚麗的趾甲蓋。
灰指甲的真相
關于灰指甲,有兩個天大的誤區。一個誤區是,誤以為指甲變灰就是灰指甲;另一個誤區是,誤以為灰指甲就只是指甲變化。實際上,灰指甲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這樣。
灰指甲在醫學上的正規稱呼是“甲真菌病”。顧名思義,這是真菌感染手指甲或者腳趾甲后出現的指甲病變。
引起灰指甲的真菌,一般喜歡溫暖、潮濕、多汗、不透氣的環境。因此,在夏天,出汗和捂熱后的腳趾頭,就更容易有真菌安營扎寨,引起感染。
灰指甲的真面目,其實不是變灰這么簡單。展開來說,灰指甲常常會有指甲變色(有的發白、有的發黃),指甲增厚(或者指甲下面甲角質增多),甲分離(也就是指甲和趾頭貼合不好),甲板裂開(也就是指甲蓋開裂)等表現。嚴重的話,還有指甲蓋的破損,就像捏碎了的芝麻餅。
下面的幾張圖片,就是典型的灰指甲,歡迎對號入座。
不過,有的時候,灰指甲表現不是很典型,可能會和其他類似的指甲病變搞混。舉例來說,鞋子不合腳、長期穿高跟鞋、經常跑步和爬山的時候,腳趾甲因為重復的機械作用,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尤其是容易增厚、變黃,這時不要輕易診斷為灰指甲。
除此之外,灰指甲還會有一些特點,比如:
· 灰指甲主要影響成人,兒童會少見得多;
· 灰指甲是慢性的,逐漸出現,逐漸加重;
· 灰指甲一般長期存在,很少會自己好(例外情況是兒童灰指甲并且病變比較輕微時);
· 灰指甲基本沒有瘙癢,也基本沒有疼痛(例外情況是引起甲溝炎或者蜂窩織炎);
· 灰指甲可能會逐漸傳染到周圍指甲蓋,也常常會伴隨有腳氣(學名叫做足癬)。
如果要進一步確定是不是灰指甲,最穩妥的辦法是找我們皮膚科醫生來幫忙。醫生可以通過“火眼金睛”、皮膚鏡檢查、顯微鏡檢查等手段來幫助確診,盡量降低誤診誤治的風險。
灰指甲是怎么找上門的?
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有人會好奇,為啥無端端地會出現灰指甲呢?這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在思考灰指甲是如何傳染的。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引起灰指甲的真菌,它以“角蛋白”為食。角蛋白的來源,既包括了指甲蓋,也包括了皮膚的表層,只是指甲蓋的角質很致密、很硬,相當于我們啃的骨頭。基于此,我們不難知道,真菌可以有這樣幾個感染途徑:
· 途徑1:自身皮膚有真菌,偶然感染了自己的趾甲。常見的情況就是本身有腳氣,腳上的真菌感染了鄰近的指甲。
· 途徑2:自己有灰指甲,一個傳染倆。雖然這是廣為流傳的一句廣告詞,但并非空穴來風。
· 途徑3:直接接觸他人的病變,包括他人的腳或者腳趾甲。這樣也可以傳染,但是概率藥效一些。
· 途徑4:間接接觸真菌污染的物品,比如共用了拖鞋、指甲剪。還有一種間接傳染的途徑,是在赤腳在公共區域行走,例如公共浴室和游泳池的地板。
所以說,之所以灰指甲會找上門,肯定是有人給它開了門。這個門,要么是“直接接觸”,要么就是“間接接觸”。總之,灰指甲可不會無中生有。
灰指甲偏愛這些人
雖說灰指甲是被傳染來的,病變指甲本身也有傳染性,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得灰指甲。它不像水痘、手足口病那樣,有很強的傳染性,且人群普遍容易感染,而是有特定的偏好人群。那么,哪些人是“不幸兒”呢?我們進行了梳理,以下幾類人群更容易得灰指甲:
· 老年人口:大數據顯示,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灰指甲的患病率也會隨之上升;
· 有皮膚疾病:尤其是本身有腳氣的,或者有銀屑病、多汗癥的,感染灰指甲的概率會更大;
· 有皮膚損傷:皮膚或指甲損傷后,真菌就更容易有機可乘,甚至經常美甲的人,感染風險都要比普通人大一些;
· 衛生習慣不好:比如鞋子不透氣,不愛洗腳,指甲清潔不到位,指甲經常浸泡在水里;
· 有某些慢性疾病:經典的疾病就是糖尿病,它容易影響免疫系統,對真菌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更容易感染;
· 使用免疫抑制藥物:比如口服激素,這類藥物一般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反應,進而增加感染的風險。
不過,話又說回來,凡事沒有絕對。上面只是說相對容易感染灰指甲的人群,談的是概率問題。要想遠離灰指甲,還是要主動出擊才好。怎么遠離它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遠離灰指甲,這里有秘訣
灰指甲作為一種感染性的皮膚病,要遠離它,我們的要點有 3 個:
要點 1:控制傳染源
要點 2:切斷傳播途徑
要點 3:治療易感人群下面,
我們用表格梳理了各個環節可以做的事情,它們都能夠讓我們一步步地遠離煩人的灰指甲。
總上面這些措施,其實不僅可以減少感染風險,即便得了灰指甲,做好相關的防護后,也能夠減少灰指甲復發、加重以及傳染給他人的風險。
好了,今天關于“灰指甲”的“手把手”科普,就到此為止了。雖然灰指甲比較頑固,但通過科學治療和有針對性的日常防護,相信可以更好地控制這個難言之隱。愿大家能夠早日自信地穿上涼鞋、拖鞋,露出腳趾甲,享受夏日的清涼和暢快!
參考文獻
[1] Jin Park, Jae-Hui Nam, Ji Hyun Lee, et al. Korean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onychomycosis: Purpose and process of algorithm guideline development. JMI. 2018, 23(2): 33-44.
[2] 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和診斷.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onychomycosis-epidemiology-clinical-features-and-diagnosis
[3] Toenail Fungus. Cleveland clinic.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11303-toenail-fungus
策劃制作
作者丨唐教清 皮膚科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
審核丨馮珺 國藥同煤總醫院 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策劃丨鐘艷平
責編丨鐘艷平
審校丨徐來 林林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