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屏幕都被塞到車上了:這玩意做這么大真合適嗎
前兩天托尼在沖浪的時候,看到了一篇介紹天馬最新顯示技術的文章。文章里介紹了一款最新發布的 13 寸 OLED 儀表中控屏。
有一說一,這么大的 OLED 屏,還是曲屏,光是看照片就感覺挺震撼的。
但評論區的網友們,貌似對這款屏幕并不感興趣,反而是對 “ 該不該在車機上用 OLED ” 這個問題討論得異常起勁。
支持 OLED 屏幕上車的網友認為, OLED 屏幕 “ 暗黑模式下更省電 ” 、技術成熟之后還能降本,甚至還搬出了不用 OLED 顯得十幾萬的車掉價的論調。
而反對的網友認為,車上的屏幕更應該關注使用壽命、觸控響應速度、亮度等等更加現實的問題,而不是高色域、高色準、高對比度這些顯示的效果。在車上用 OLED 完全是廠商們沒活硬整,甚至有 “ 計劃報廢 ” 的嫌疑。
有意思的是,這已經不是 OLED 屏在車上的第一次亮相了,去年年底發布的 ZEEKR 007 ,車機就用上了一塊 15.0 英寸的 OLED 屏幕。
過了這么久也沒看到有問題出現,但沒想到還是有這么多人不放心讓 OLED 上車。
其實不光是車機,但凡是尺寸大一點的設備,只要一提自己用的是 OLED 屏幕,就避免不了被質疑,更夸張一點的甚至會因為上了 OLED 直接被消費者踢出考慮范圍。
大部分不信任 OLED 的消費者,擔心的點還是那幾個—— OLED 的會不會很容易燒屏, OLED 使用壽命會不會很短等等。
這些問題,雖然已經在智能手機、智能手表上解決了,但是像車機、平板、電視,這些大尺寸的設備上呢?會不會重新出現甚至變得更加嚴重?
要回答這些問題,還是得回到講了很多遍的 OLED 顯示原理上來。
對電子產品稍微有點了解的差友們應該都有聽說過, OLED 最大的特點就是屏幕自己會發光。
這個說法更嚴謹的版本應該是, OLED 屏幕的發光和色彩顯示都是由同一部分完成的——這個部分就是有機發光材料。
通過給不同顏色的有機材料施加電流就能顯示不同顏色的光,同時通過的電流越大,亮度也就越高。
這意味著 OLED 可以為紅、綠、藍三種基本顏色的子像素提供獨立的光源,每個子像素都能根據需要調整亮度。
相當于燈泡更小了,不用像 LCD 那樣還得靠整塊的背光模塊,色彩控制當然也更準確。顯示黑色也更加容易——哪個像素點要顯示黑色,就不給它的有機反光材料加電流,直接 “ 關燈 ” 就好了。
但是這也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其中就有壽命——這些材料在發光的同時,也在逐漸分解老化。除此之外電流流過這些有機材料還會發熱,發熱會加快材料老化的速度。
大尺寸 OLED 上,這樣的情況會更嚴重。因為像素點更密集,有機材料產生的熱量也更集中。再加上,大屏 OLED 的一些應用場景,比如車內,白天大太陽曬完之后環境溫度也很高,內外都熱的結果就是,大尺寸的 OLED 屏幕就時比小尺寸的更容易老化。
除此之外 OLED 還有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燒屏。這個問題,當初搶先體驗還沒有成熟的 OLED 屏幕的 “ 幸運兒 ” 理解應該會更深刻。
嚴格來講,燒屏也算是 OLED 屏幕壽命短的一種表現。
當屏幕長時間顯示同一圖像時,參與發光的像素點會持續工作,特別是那些需要顯示高亮的像素點,老化的自然就比那些沒有發光的像素點更快。
老化之后的有機材料發光效率會下降,帶來亮度不夠等等問題。
再加上紅、綠、藍三種顏色像素的老化速率可能不一致,尤其是藍色像素的老化速度更快。這會導致屏幕上常亮的部分色彩平衡失調,出現偏色。
亮度下降和偏色一疊加,肉眼看過去就變成屏幕上留下了 “ 殘影 ” 。這些 “ 殘影 ” 即使是畫面換成別的也不會消失。
這就是所謂的燒屏。所有的 OLED 其實都會有燒屏的風險。
大尺寸 OLED 由于面積更大,用戶使用的時候長時間停留在同一個畫面的概率更大。而且大部分人的使用習慣都是只會跟屏幕上的一塊內容有交互,屏幕越大畫面內長時間靜止不動的內容也就越多,燒屏的概率也就跟著變大了。
不管是壽命問題還是還是燒屏問題,都是 OLED 的固有問題,在大尺寸設備上用 OLED 只是增大了這些問題出現的概率。
去年年底,一家叫 RTINGS 的網站對所有 OLED 面板材質進行了長達 10 個月的極端測試。結果顯示,測試的 OLED 面板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燒屏情況。
種種跡象都表明,在大屏上, OLED 并不是個理想的解決方案。
當然啦,廠商們也不傻子,大家都意識到了這些問題,也在積極嘗試更加適合的解決方案。
概括起來這些改進的方案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努力去減少 OLED 屏幕上有機材料的發熱。
這個方向其實已經有落地的產品了,就是最新的 iPad Pro 上的那塊雙層 OLED 屏幕( Tandem OLED )。它的顯示原理,托尼也在之前的文章里跟大家想詳細聊過了,忘記了的可以回去復習一下。
粗暴一點理解,雙層 OLED 就是用數量換壽命。兩層有機材料一起發光的話,同樣的亮度下,每一層的需要承擔的亮度壓力就更小,也就意味著每一層有機材料發熱就會更低,就能做到老化得更慢。
但有機材料老化的問題依舊沒有徹底解決,雙層 OLED 如果長期放在溫度偏高的環境下,也會遇到跟 OLED 同樣的問題。而且還帶來了另一個煩惱——兩層 OLED 的老化速度很難保持一致,時間一長顯示效果也會下降。
而至于另一個方向就是放棄研究 OLED ,轉而使用其他面板材料,比如 Micro LED 。
Micro LED 把發光材料從有機換成了無機,無機材料能用更低的功耗實現更高的亮度,使用壽命也比有機材料更長,相當于直接從根源上解決了問題。
但往往這種這也好那也好的技術,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缺點——貴。率先吃上 Micro LED 的三星,已經給我們打了個樣,一臺 89 寸 Micro LED 顯示器價格都沖 75 萬去了。
相比之下,比它更大的 98 寸 LCD 只要兩萬多。
可想而知要是 Micro LED 用在車機上,這車得賣多貴。
所以現在在大屏上用 OLED 其實也只是一個不得已的暫時方案——想要更好的效果的,但是又不能太貴,就只能犧牲一下使用壽命了。
要我說,平板、電視這些普通消費類電子產品,用 OLED 也就算了,畢竟整體偏娛樂,用使用壽命換更好的顯示效果,咬咬牙也能接受。
但是車機這種壽命和可靠性比娛樂更重要的產品,還是穩一手吧。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