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2.3億人白嫖5年!它為啥只能做你的舔狗
家人們,這周Epic免費游戲《幽靈行者》領了嗎?
當年的賽博朋克風跑酷游戲,現在居然免費送了,沒領的趕緊領一下。
從 Epic 白嫖了這么多年的游戲,我現在越發感覺到,Epic 屬實是一個大善人游戲平臺。
為什么這么說呢?不僅是這周送的游戲給力,它前段時間做的事,也讓我感覺很像是掀游戲行業桌子,只為了更多人吃飽飯。
不久前,Epic突然宣布,要在iOS和安卓開移動游戲商店了。
開個應用商店不牛逼,牛逼的是它的撒錢行為。
在這個 Epic 移動游戲商店上,免費游戲開發者分發游戲,不用給 Epic 付任何費用。用Epic系統支付,前六個月不抽成,之后Epic抽 12% 。
最厲害的還屬最后一條,開發商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支付方式,對于新支付方式Epic不收任何費用。
如果你看不出這幾條到底多良心,不妨看看友商。
別的不說,2020 年左右,因為被太多人抗議,iOS 和安卓應用商店的抽成才從 30% 降到了 15% ,而且還有個大前提——收入超過100萬美元,還是抽 30% !
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Epic 不只是在移動端抽成上讓利。
去年,它宣布了一項新計劃。
如果游戲在發布后的前六個月在 Epic Games Store 上獨占,那它將在這六個月獲得 100% 的收入分成。
六個月結束后,恢復到標準的廠商 88% 、 Epic 12% 的分成。
作為對比,它的同行 Steam 還在搞一千萬美元以下收益三七分,國內騰訊的 WeGame ,玩的是一千萬人民幣以上收益三七分,此外蘋果的 App Store 以及谷歌商店則是看情況抽 15% 到 30% 。
打游戲的基本都知道,除了發布 DLC 、獲獎等情況之外,游戲銷量基本就靠剛發布的那一陣子往上沖了。
最賺錢的一段時間,給 100% 的分成,別說廠商了,我看了都想喊聲活菩薩。
哪怕是六個月后廠商的 88% 分成,也高的離譜。
被同行這么一襯托, Epic 幾乎成了活菩薩,高低得給它磕一個。
在鈔能力攻勢之下, 2022 年的 Epic 已經有了超過 2.3 億的 PC 用戶,并且限時獨占過《荒野大鏢客 2 》、師父、僵尸世界大戰等游戲。
除了對廠商好,Epic 還對玩家好的離譜。
畢竟,像它這樣每周雷打不動送游戲,一送就是好幾年的平臺,我是沒見過。
這只是我這個普通玩家的感嘆,Epic可一毛錢都沒給我。
但我依舊愿意吹捧它,因為它確實給不少人打開了正版單機游戲的大門。
那么問題來了,對玩家好對廠商好的 Epic ,它到底憑本事賺了多少錢呢?
答案是: 0 !
沒錯,過了這么多年,名聲如此響亮的 Epic ,一毛錢都沒撈著,甚至可能倒貼了不少。
之前 Epic 與谷歌的反壟斷法案大戰中, Epic 拋出了一個大新聞,公司高層 Steve Allison 表示, Epic Games Store 在這幾年并沒有實現盈利,基本都是在賠本賺吆喝。
別看它 22 年的年度報告里寫著消費金額有十來億美元,但這些錢吃進去多少,最后都得吐出來。
本來都要裝進腰包的錢,最后都得一毛不剩的拿出來。
錢用在什么地方了,這個倒是不難猜。
你不會以為 Epic 商店里那些供人白嫖的游戲,是游戲廠商自愿發給大伙的吧。
除非游戲廠商也大發善心,非要讓免費 Epic 把自家游戲往你游戲庫里塞,不然的話, Epic 還是要把送出去游戲的分成付給游戲發行商。
領的人越多, Epic 就掏的越多。
另一個花錢的大頭,則是限時獨占。
既然玩了這一招,不花點錢是不行的, Epic 為了吸引廠商,會提前支付限時獨占合同的費用,即便這個游戲會虧本。
舉個例子,外媒報道 Epic 為了獨占《 Control 》,為它的發行商 505 Games 支付了超過 1000 萬美元的預付款保證。
這就需要《 Control 》至少能在 Epic 賣出大概 20 萬份,不然就虧本了。
獨占確實是好事,能吸引一批新用戶注冊。但要是遇到我這種寧愿等一年也要在 Steam 上購買的人,敢問閣下如何應對?
所以 Epic 不虧本,那才有鬼了。
再加上各類優惠活動、優惠券、給廠商的補貼……花錢的地方處處都是,地主家里也沒有余糧了。
更要老命的是, Epic 不但沒賺到錢,還沒創造出較大的優勢。
Epic 沒有對外公布市場份額的變化,但我們不妨通過一些公開數據來進行判斷。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Epic 和 Steam 的年度回顧里很多數據統計類別都不太一樣。
不過在 2021 年,雙方都統計了當年的最高同時在線人數, Epic 為 1320 萬人,而 Steam 為 2740 萬人。
人氣看上去相差不大,但是銷售額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了。
在 Epic ,玩家購買游戲的花費是 8 億 4000 萬美元,而 Steam 這邊,雖然沒有一個官方數據,但外媒 VGInsights 進行了統計, Steam 在 2021 年游戲市場達到了 66 億美元的規模。
這還不包括游戲內購,不然光是《 CS : GO 》、《 dota2 》兩款游戲就能創造出閃瞎眼的數據了。
一眼看過去不難判斷,散財童子 Epic ,還是被 Steam 吊著錘。
Epic 永遠是那個追著玩家的舔狗,而 Steam 永遠是玩家們的女神。
舔狗 Epic 白送玩家游戲,玩家還要考慮會不會污染了自己的庫存,女神 Steam 稍微打個折,大家都會對著它打開錢包:shut up and take my money!
噫吁嚱,舔狗和女神之間,也不知道隔了多么遙遠的距離。
不過 Epic 似乎也沒有多么緊張,也不知道是手握 Epic 40% 股份的騰訊給了它勇氣,還是說它只是在假裝毫不在意。
反正在中文互聯網上, Epic 的形象充滿了愛與和平,看起來毫無斗爭的欲望。字里行間,還有股自嘲的風味。
有人在知乎提問 “ 玩選擇 Epic 而不是 Steam 的理由是什么 ” ,它表示自己在 Epic 上玩游戲的總時長加起來,都沒有在 Steam 打 dota 的十分之一多。Epic 只是給玩家提供一個額外的選擇。
有人提問為什么玩不到盜版大型單機游戲,它振臂一呼 “ 全體目光向我看齊 ” !
然后丟出一個鏈接,讓你上去領游戲。
它活成了玩家的嘴替。
在玩家對它那個落后的客戶端、抽風的網絡以及小游戲級別的免費游戲開噴之前,它已經稱呼自己為孔 E 己,把自家數落了個遍。
不得不說,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
想當年, Epic 也曾因為客戶端、網絡、游戲獨占等各種問題被玩家噴的死去活來。
然而數不盡的白嫖,以及任勞任怨的運營人員,讓玩家們都感覺有點不好意思。
比較明顯的轉變,可能是它綽號的變化。
最開始它的名字叫做 Epic ,現在人們把它叫做 E 寶。
Steam 是什么玩意,別來沾邊,我怕 E 寶誤會( 僅限送 3A 大作時 )。
不過就算 Epic 給玩家的印象逐漸變好,它最多也是從玩家的舔狗,晉升成了備胎。
不然 Epic 怎么可能還會虧錢,你說是吧。
所以, Epic 到底有什么原罪,讓它留不住人?
從游戲上說, Epic 和其他平臺沒什么區別,從網絡上說, Epic 甚至還有優勢,不像隔壁 Steam 網頁半死不活,沒加速器都打不開。
但是游戲數量上,那就差多了。
2022 年, Epic 商城里共有 1548 款游戲,然而這一年, Steam 光是上線的新游戲就有 12939 款,你說這怎么打?
而且 Steam 在 20 年前,也就是 2003 年就已經出現了, Epic 直到 2018 年,才開始推出游戲商城,這十來年的差距,除非 V 社抽風,不然短時間內根本追不上。
最重要的是, Epic 是一個字面意義的游戲平臺,平臺是留不住人的,它給玩家提供只有消費這個過程。
買完游戲之后,玩家之后的任何行為基本和平臺沒有什么關聯了。
而 Steam 不只是一個游戲平臺,還是一個社區。
在這里玩家可以借助創意工坊下載一些玩家制作的 mod ,也可以在市場里以交易游戲道具。有耐心和強迫癥的玩家會逼著自己完成全成就,閑得蛋疼的玩家會在評論區發個貓貓頭讓你摸摸。
在 Steam 里,玩游戲的過程能給玩家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
我至今難以忘記,當年那位在評論區里,送給我 mirror 的反和諧補丁,并且告訴我安裝位置的老哥。
恍惚間,我以為自己是在逛百度貼吧。
這種情況,我在 Epic 根本不可能遇到。
我不知道誰在和我一起玩這款游戲,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因為游戲免費入庫而大喊 “ 我是 SB” 。
其他人可能也不會知道,社區一頭的玩家有一個蒂法的 mod ,而另一頭的你,正好需要。
玩家之間互不關心,正如 Epic 不關心烏拉圭的人口有 345.7 萬,同時,僅澳大利亞就有 4700 萬只袋鼠。如果袋鼠決定入侵烏拉圭,那么每一個烏拉圭人要打 14 只袋鼠。
它不知道,也不在乎,它只在乎它自己. JPG
從 2018 到 2023 ,這么多年,也不知道 Epic 燒了多少錢,那些從虛幻引擎、堡壘之夜里賺到的 dollar ,連個響都沒聽到,就悄悄花光了。
這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包括 Epic 在內,每個人都不知道燒錢的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
現在的 Epic ,進一步卻又撼動不了 Steam 的地位,退一步,那這么多年燒的錢就打了水漂。
在這個尷尬的位置, Epic 尬住了。
但這樣的 Epic ,作為一個玩家,你可以說它不對,但不能說它不好,至少 Steam 沒有送過你 10 美元的折扣券,也沒送過你各種 3A 大作。
畢竟,游戲便宜點,總歸是好事。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