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中驚現神秘哥斯拉之卵:它的祖先5.3億年前就存在地球!
今年 3 月,有人在俄克拉荷馬州的麥基溪水庫劃船,發現在水下的樹枝上倒掛著一串串黏糊糊的棕色球狀物。
如果把它連著樹枝拉出來,你會發現它的質感和蟾蜍差不多,仿佛有一袋奶茶珍珠堆疊在里面,沉甸甸的。
看到這張照片后,網友們表示,這要么就是外星人入侵留下的產物,要么就是哥斯拉下的蛋,反正沒人會想碰到它,一想到觸碰到外觀不大美好的不明生物,就直犯惡心。
無獨有偶,去年在浙江衢州,有人在自家水塘發現了幾塊褐色的半透明膠質狀物體,表層布滿“花紋”,且伴有濃濃腥味。
給其中一塊稱重后,發現它大概有六七斤重,以為它是“太歲”。不過,怎么看著有點像桂花糕呢?
那這到底是什么奇怪的生物呢?后來,水產站的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了觀察和比對,很快就給出了答案,這是苔蘚蟲。
苔蘚蟲,又稱為苔蘚動物門(Phylum Bryozoa),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約 5.3 億年前的寒武紀。這么說來苔蘚蟲比恐龍還要古老了。
苔蘚蟲不是單一生物,而是由數千個微小的個體組成的群體性生物。
苔蘚蟲單體 圖源:sciencedirect
這些個體稱為“枝蔓”,它們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我們看到的“果凍”狀結構。
苔蘚蟲群體的大小和形狀多種多樣,從幾毫米到幾厘米不等,形狀可以是扁平的、球狀的或者像樹枝一樣分叉。它們的顏色通常是透明或略帶綠色、黃色,這使得它們在水下的環境中幾乎可以完美融入。
每個小個體都生活在一個由膠質物質構成的微小“房間”內,這些“房間”緊密連接形成整個群體的結構。苔蘚蟲通過一個類似于觸手的結構捕食,這些觸手能伸出“房間”外捕捉食物,然后再收回來獲取養分。
近距離觀察下的苔蘚蟲 圖源:lifeinfreshwater
苔蘚蟲主要靠過濾水中的微小生物和有機物為生,它們是優秀的過濾者,對維持水質清潔有著重要的作用。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苔蘚蟲的過濾能力對于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項研究發表在《水生生態學進展》(Advances in Aquatic Ecology)雜志上,研究團隊通過對若干淡水湖泊進行長期觀測,發現苔蘚蟲群體能有效降低水中懸浮顆粒物的濃度,提高水質透明度,促進水下光合作用的進行,從而維持水生植物的生長和水生生態系統的平衡。
苔蘚蟲單體 圖源:sciencedirect
根據該研究,苔蘚蟲每天可以過濾掉相當于其體積數百倍的水,這一發現顛覆了我們對苔蘚蟲生態角色的傳統認識。研究指出,苔蘚蟲通過其高效的過濾系統,不僅能捕捉食物,也同時去除了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和污染物,這對于保護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換言之,如果你在一片水域看到了這種“哥斯拉之卵”,說明這里的水質是無污染的。
苔蘚蟲通常附著在巖石、木頭或其他硬質底面上,有時也會附著在水草上。它們喜歡清澈、流動的水域,這是因為這樣的環境有助于它們捕獲食物。
附著在枝條上的苔蘚蟲 圖源:網絡
苔蘚蟲的繁殖方式多樣,包括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兩種。無性繁殖通過分枝或分裂的方式進行,這種方式可以迅速增加群體的數量。有性繁殖則是通過產生卵和精子進行,這需要在特定的季節和環境條件下才會發生。
不僅繁殖方式多樣,它的基因也展現了對環境的超強適應性。
在《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對苔蘚蟲的基因組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苔蘚蟲擁有一套復雜的基因編碼,使其能夠適應多變的環境條件。研究還指出,苔蘚蟲能夠在低氧甚至缺氧的條件下生存,這得益于它們獨特的能量代謝路徑。
正因為生存能力強,所以苔蘚蟲分布廣泛,幾乎遍布全球的淡水和海洋環境。它們能適應多種環境,從靜止的湖泊到流動的河流,甚至是咸水環境。
那問題來了,苔蘚蟲可以吃嗎?
盡管苔蘚蟲可能含有一定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但沒有專門的研究表明它們具有對人類有益的顯著營養價值。
而且光看這模樣,也沒人想吃吧,什么都吃只會害了你!
參考文獻
[1]Cook P L. Colony-wide water currents in living Bryozoa[J]. Cahiers de Biologie Marine, 1977, 18: 31-47.
[2]Riisg?rd H U, Manríquez P. Filter-feeding in fifteen marine ectoprocts (Bryozoa): particle capture and water pumping[J].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1997, 154: 223-239.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75951109000188
策劃制作
來源丨把科學帶回家(ID:steamforkids)
責編丨何通
校對丨徐來、林林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