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比建還難!那么高的摩天大樓 要怎么拆除
說到拆遷這件事,應該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都挺熟悉的了,畢竟大伙兒 “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 ” 嘛。
不過經歷過拆遷的建筑大多數都是低矮的居民樓,你們有見過被拆除的摩天大樓嗎?
相比普通居民樓,城市里的摩天大樓拆除率確實很低,但總會有被拆除的那一天。
當這些高樓大廈的壽命殆盡,到底該如何拆除它們呢?
天大樓的壽命有多長?
到底多高的樓能被稱為“ 摩天大樓 ”,其實全世界都沒有一個具體定義。
根據我國《 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 》( GB50352-2019 ),“ 建筑高度大于 100.0m 為超高層建筑 ”,這個高度如果是居民樓的話,大概在 33 層以上。
在如今高速城市化的進程中,摩天大樓已經無孔不入地占領了我們的生活。
可它們的壽命有多久呢?
《 民用建筑設計統一標準 》中規定,“ 普通建筑和構筑物設計使用年限為 50 年 ”。
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建造的摩天大樓,難道只能使用 50 年?
其實并非如此,設計使用年限,指的是“ 設計規定的結構或結構構件不需進行大修即可按預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并不是房屋的實際壽命。
如果通過建筑材料來推算,那么摩天大樓的生命力可以說相當頑強。
用鋼筋混凝土建成的大樓能輕輕松松使用超過 100 年。
甚至有人認為,今日的摩天大樓是“ 永生不死 ”的。
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的結構工程師比爾 · 貝克( Bill Baker )認為,“ 如果有人維護的話,結構性材料基本上永遠不會壞。 ”
不過這只是理論,在現實生活中摩天大樓的壽命并沒有那么長。
根據世界高層建筑與都市人居學會( CTBUH )對 100 棟被拆高樓的研究,它們的平均壽命只有 41 年,壽命最長的也僅僅只有 95 年。
這些建筑被拆除的真正原因,其實是為了建造新的高樓。
對地產行業來說,“ 賺錢 ” 是比 “ 殘破 ” 更嚴峻的問題。
不過,一棟結構堅固、可矗立百年不倒的摩天大樓,到底要怎么拆呢?
如何拆除高層建筑?
大家都知道建樓難,其實拆樓也并不容易。
1、爆破拆卸
可能大多數人最想先想到的就是爆破拆除。
這種拆除方式可以說是效率拉滿,而且觀賞性超強,屬于是全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
雖然咱們看到的爆炸只要幾秒鐘,實際上爆破拆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來做前期規劃。
爆破公司要分析建筑物的結構,精確計算炸藥的用量,爆破位置和時間,要達到拆除而不破壞附近建筑的效果。
爆破拆除的核心是利用炸藥爆炸所產生的能量破壞建筑的承重構件,打破結構受力平衡,讓建筑在重力的作用下失穩倒塌。
常見的爆破拆除一般有兩種,定向倒塌和原地坍塌。
我們大部分看到的,都是原地坍塌。
在爆破前,首先要拆除建筑內的非承重墻,樓梯,門窗等等。然后在承重墻和承重柱上打孔,裝填上定量炸藥。
常見的炸藥包括硝化甘油、TNT、RDX 等,爆破公司會根據不同的建筑材料來選擇炸藥。
如果是鋼筋混凝土的建筑,會選擇起爆比較快的硝化甘油。如果是鋼結構建筑,會選擇爆炸威力更大的 RDX。
接著就是疏散人群,鳴笛,引爆。
沒有了承重的建筑會在重力的作用下向內倒塌,最終變成一地的建筑垃圾。
這個過程的吸引力不亞于任何一次打鐵花和大型煙花表演,畢竟普通人一輩子能看到幾次合法爆炸呢。
所以爆破拆除也算是一項全世界人民都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
2021 年拆除 “ 特朗普廣場 ”( Trump Plaza )的酒店和賭場時,大西洋城就安排了前排座位來圍觀這一盛況,甚至附近的酒店都推出了 “ 爆破房 ” 套餐,而且銷量不凡。
雖說爆破拆除是所有拆遷方式里最快的一種,但在建筑稠密的市區,還是很難把控。
因為爆炸本身就帶有一部分不可控的危險性。
可能有小伙伴還記得當年廣西柳州花紅片大樓爆破失敗的事兒,當時爆破之后,西邊的半邊樓體應聲倒下,另一半卻斜立在原地,搞了個廣西人自己的比薩斜塔,后來又經過二次爆破才全部坍塌。
即使總體坍塌的方向可控,但爆破拆除帶來的飛石,粉塵,噪音,沖擊波等問題還是會影響周圍環境。
所以超高層摩天大樓還有一種更費時,但安全的做法 —— 機械拆除。
- 機械拆除
機械拆除一般是從上向下拆除,將配備液壓錘的小型挖掘機吊至高層建筑樓面進行機械拆除為主,再輔以人工作業。這種方法也叫 “ 降層拆除法 ”。
目前全世界自愿被拆除的最高建筑物是位于曼哈頓中城的公園大道 270 號。
公園大道 270 號的拆除過程,就是經典的機械拆除。
這棟大樓的新東家摩根大通計劃將這座 215 米高的 52 層建筑拆除,重建一棟高 434 米的 70 層建筑。
而由于公園大道 270 號太高,拆除被分成了四個部分:大樓的 16、29 和 41 層先被拆除并被改造成支撐層,來支撐上面的腳手架,再分段拆除。
工人先把大樓外部搭好腳手架和圍網,然后拆除所有的門窗,再用小型挖掘機和手持工具破壞混凝土樓板和鋼框架。
四個部分依次重復這個過程,直到大樓不復存在。
這種拆除的工程規模和施工難度都比較大,而且成本很高,據說耗資約 2.5 億美元。
整個拆除過程從 19 年 1 月開始,持續了兩年半的時間,到 21 年 5 月才結束。
- 液壓拆除
在日本,翻建高層大廈的需求大部分在市中心,所以明確規定不能用炸藥,于是他們發明了一種液壓拆除法。
首先在一層的立柱上安裝千斤頂,在臨時撐起大樓主體結構后,從低樓層開始逐層進行拆除。
完成一層的拆除后,就用電腦控制千斤頂,將高度降低 1 層,如此反復進行相同的操作,就像日本傳統游戲 “ 達摩落 ” 一樣。
這種拆除方法不需要搭建腳手架,也沒有噪音和粉塵污染,不會影響到周圍地區。
用這種方式拆掉的最有名的建筑,就是東京的赤坂王子飯店。
從外面看,酒店就像一點點在變矮,甚至周圍的居民都沒有注意到身邊的大樓在逐漸降低。
不過這種方式就要花費更高的成本,耗費更多時間。
赤坂王子酒店只有 138.9 米高,但整個拆解過程從 2011 年 9 月一直持續到 2013 年 7 月。
拆下來的東西怎么辦?
不過,讓摩天大樓從城市中消失,只是拆除它的難點之一。
另外一個難點,在于拆下來的東西怎么辦。
摩天大樓的拆除會制造出大量無法被回收再利用的廢棄材料,他們的下場只有被填埋。
比如公園大道 270 號的拆除已經將超過 90% 的建筑垃圾運往填埋場,不僅超過了建筑環保評價體系 LEED 為拆遷項目設定的最高標準,也產生了巨大的垃圾填埋成本。
我國建筑垃圾的數量已經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 30% - 40%,而砂、石供應緊張,價格飛漲,就是國家限采,逼著從業者對建筑垃圾進行二次利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再生骨料。
比如被拆除的鋼筋混凝土,在切碎分類后,骨料可以用作道路的基層材料,廢鋼筋可以回爐加工。
目前再生骨料還是個朝陽產業,有想法的小伙伴可以了解一下。
最后:
近幾年在房地產全面低迷的背景下,摩天大樓熱逐漸降溫。“ 拆樓再建一定賺錢 ” 這個行業共識已經不復存在。
所以越來越多開發商選擇了在原本建筑結構上的改造,而不是全部拆掉重建。
比如悉尼的 AMP 中心,它曾是 70 年代悉尼最高的建筑。
2014 年,3XN 建筑事務所在不拆除舊樓的情況下建造了一座新的大樓,并且保留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原始結構。
這種方式比拆除重建,省下了 1.02 億美元和 12000 噸的二氧化碳,而且還減少了一年的工期。
比起蓋了又拆造成的經濟浪費,這也許是摩天大樓重生的更好方式吧。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