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絕望、殘忍的死法!螞蟻轉圈 一圈一圈 旋轉至死
近日,西蒙·杰弗里 (Simon Jeffery)在社交網絡上上傳了一個奇特的視頻。
視頻中幾十只白蟻在一個蘑菇內排成一圈,暴走。
這個視頻拍攝于五年前,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馬萊尼的一個真菌識別活動中拍攝的。
蘑菇和白蟻主人是一名男子,他正在自己的攤位前高談闊論,談論真菌和昆蟲對生態的重要性。
這些可憐的小白蟻,正在攤位上賣力表演——轉圈圈,一刻不停地旋轉。
發布的視頻,沒有拍攝到這些白蟻的結局,但西蒙表示,這些白蟻正在扼殺自己。
在科學上,螞蟻轉圈有一個非常別致的學名,叫作螞蟻死亡漩渦,這意味著旋轉一旦開始,至死方休,幾個小時,幾天,無論多久,反正以死亡為終結。
白蟻為何要以這方式折磨自己呢?一旦陷入死亡漩渦,白蟻就無法走出來嗎?
死亡漩渦,進化帶來的副作用
死亡漩渦現象,在行軍蟻中比較常見。
行軍蟻,和其他螞蟻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沒有固定巢穴,就像一個“侵略者”,四處覓食,而且總是集體出行捕獵。
別的螞蟻,派出去偵察的螞蟻基本都是單個的,找到食物后,再回蟻巢搬救兵。
但行軍蟻,出去就是一群,而且這些行軍蟻訓練有素,配合默契,在路上發現獵物,無論是什么動物,都會利用“蟻海”戰術,將其淹沒殺死,然后撕成小塊帶回巢穴。
一個行軍蟻家族,一天的捕食量高達500000只獵物,這意味著行軍蟻的運作非常高效。
出行時,它們會排列成規整的縱隊前進(有的行軍蟻是橫著排的),外出的行軍蟻在兩側,而返回的螞蟻在中間。
因為數量多,整個捕獵小隊可謂是浩浩蕩蕩,行軍隊伍的范圍寬度可超20米,長度可達100米。
這么多螞蟻,如何保持隊伍井然有序,絲毫不亂呢?答案就是信息素。
行軍蟻基本都是失明的,它們是靠信息素來指引方向。
整個行軍道路,中間的信息素濃度會高一些,而兩側濃度低一些,高濃度的信息素正是返回的行軍蟻釋放的。
高低不同的信息素,是行軍蟻大軍覓食井然有序的關鍵。
如此高效的集體覓食策略,對行軍蟻來說是成功的。
只要前頭有同伴帶路,無論前面是何種兇猛野獸,是溝壑還懸崖,行軍蟻都會義無反顧跟著前進。
但是,如果其中幾只帶頭螞蟻出錯了呢?后面的螞蟻是不是還是盲目跟隨呢?
螞蟻死亡漩渦就是這么來的!
當行軍蟻在前進過程中受到威脅或者干擾,導致螞蟻軌跡偏離原來的方向,為了盡快歸隊,行軍蟻就開始追蹤周圍最近的信息素來源,互相追逐,這些偏離的行軍蟻群慢慢就形成了一個不斷旋轉的圓圈,而且速度越轉越快。
科學家也將這種行為視為一種防御手段,越轉越快,是為了迷惑捕食者。
死亡漩渦一般范圍比較小,旋轉的螞蟻也就幾十只,圓圈的直徑也就幾厘米。
目前規模最大的螞蟻死亡漩渦,預估周長有370米,螞蟻轉一圈大概要2.5個小時。
一旦陷入死亡漩渦的螞蟻,靠自身的力量是難以逃脫的。
螞蟻生物學家T.C.Schneirla在觀察一個死亡漩渦時,發現螞蟻旋轉了一天,中間還下了一場大雨,也沒有阻止它們停下來。
即使身邊都是同伴尸體,第二天,還有少數螞蟻拖著疲憊的身體慢慢繞圈,奄奄一息!
最后
行軍蟻的這個BUG,很多螞蟻都有,包括白蟻,因為白蟻視力同樣不好,還有一些昆蟲和魚類也有類似的行為。
比較殘忍的是,死亡漩渦是可以人工模擬的。開頭白蟻的旋轉,就是人為造成的。
西蒙認為是攤主故意將白蟻放在蘑菇內的,白蟻在密閉的空間中,為了追尋信息素,不得不暴走旋轉,它們的結局最終只有死亡。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