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漢子養狼8年 掏空家產 卻經常被咬傷!為什么狼養不熟
2016年央視《講述》欄目播出了一期人與狼的故事,主人公徐永貴在2008年的時候撿到了兩只小狼崽,然后就一直養著狼。
在節目錄制的時候,他養的狼已經發展到5只大狼和7只小狼的規模。
為了養活這些狼,徐永貴每天都要在草原上溜達,尋找那些死去的牧羊,并帶回去給狼吃。
有些死去時間較長的羊,他還要先給它煮過了再喂給狼。
草原有規定不允許買賣死羊,所以當有羊死去的時候,牧民們也都愿意直接送給徐永貴。
一只死羊確實能夠讓那些狼頂個幾天伙食,但是草原的死羊也有季節性,在一些季節死羊會很少,徐永貴就不得不去買肉給狼吃,一次幾百塊錢,也就只能頂幾天。
據徐永貴的姐夫介紹,這些年為了養狼,徐永貴一家生活變得非常拮據,經常入不敷出,但是狼永遠是狼,似乎并沒有被徐永貴打動。
即便這些狼一直跟著徐永貴,由他養大,但是它們對待徐永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友好。
徐永貴在錄制節目時表示,喂狼必須要穿工作服,他這里說的工作服其實就是一件普通的T恤,只要給狼喂食的時候,他就會穿上這件衣服。
節目中他并沒有說為什么要這么做,可能是狼會認衣服或者氣味吧,但是那件所謂的工作服已經到處都是狼留下的抓痕。
徐永貴的手上,腿上,也到處是被狼抓傷、咬傷的痕跡,就連拍攝的當天,他都被狼給抓傷了好幾處,不得不現場處理傷口。
“狼是養不熟的”,許多地區都有這樣的說法,“白眼狼”也就是這么來的,徐永貴的經歷似乎也很好的驗證了這個說法。
那么,有趣的問題是,為什么狼就是養不熟呢?
這個問題可以有簡單的答案,那就是狼是野生動物,它們沒有被馴化,具有野性,所以不可能養熟。
但是到底是什么讓它們養不熟呢,或者說這個野性是什么?
我找了一下資料,還真有相關的研究。
即便從小由你養大的狼,它也很難對你有任何感情,至少這項研究中的所有狼是這樣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狼完全無法理解你聲音、手勢、表情等暗示。
換句話說,狼很難理解你的聲音和肢體語言要表達是友好還是敵意,所以它們與你相遇的時候會充滿警惕和緊張,這些情緒從幼狼到成年一直存在。
不過,狼的近親——寵物狗則是這方面表現最好的動物,這項研究正是對比了寵物狗和狼的一些表現得出的結論。
研究人員找了 44 只拉布拉多獵犬、金毛獵犬或拉布拉多-金毛雜交犬的幼犬,以及37只5至18周齡的幼狼,這是迄今為止對狼和狗的認知進行最大的定量比較[1]。
首先,研究人員對幼狼和幼犬的記憶力、解決問題等進行測試,兩者在這些能夠體現它們聰明與否的非社交測試中表現得差不多(很多人覺得狼更聰明也有一些誤解)。
但是,當涉及與人的社交相關的測試時,兩者就表現出巨大的不同。
與幼狼相比,幼犬更容易被人類吸引,能夠更熟練地理解人類的手勢,并且與人類進行更多的目光接觸。
其中一項測試是,將獎勵食物放在兩個碗中的其中一個,然后研究人員通過凝視相應的碗來給幼狼和幼犬提供線索。
結果31 只幼犬中有 17 只總是能夠總是選擇正確的碗,而26只幼狼沒有一只能夠在測試中比隨機猜測的表現更好。
在對手勢的解讀方面,有超過一半的幼犬能夠很好地解讀人的手勢,而同樣沒有一只幼狼能夠做得很好。
其中一個測試是31只幼犬和26只幼狼,每個個體都參加了12個手勢試驗(六個指向和六個標記),結果也是17只幼犬表現高于預期(12個手勢至少10次正確),而沒有一只幼狼表現高于預期。
另外,所有研究的幼犬都會試圖尋求研究人員的幫助和靠近人類,但是幼狼不會。
比如,當研究人員走進圍欄時喂食時,幾乎所有幼犬都會聚到研究人員身邊,并爬到人的身上,以及舔舐人,而大多數幼狼并不會,它們只會躲到角落。
如果你沒有攜帶食物,幼犬可能會盯著你看,顯然是在尋求幫助,而幼狼則不會與你有任何交流。
這項研究于2021年7月份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研究人員的結論就是,從幼兒期開始,幼犬就可以捕捉到人類的線索,而狼幼犬則不能。
其實,不難發現,這種改變是在基因層面的,它根本無法通過后天來改變。
與這項研究差不多時間也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的另一篇文章則揭示了這一點,該研究發現,跟隨人類指向手勢的能力確實是高度遺傳的——超過 40% 可歸因于遺傳[2]。
寵物狗是人類最早的馴化動物,可能也是唯一一種在人類發展農業之前就已經馴化的動物,它們與人類共同生活的時間,比任何農作物都長。
在長期的馴化過程中,我們不僅改變了它們的外表,也改變了它們的思想——在基因層面。
狼并沒有接受馴化,也沒人知道它們能否被馴化,因為現在的寵物狗并不是現在任何一種狼的后代,現代寵物狗的野外祖先已經滅絕。
所以,狼養不熟是在情理之中的,它們甚至可能根本不會像寵物狗的祖先那樣具有馴化的潛力。
參考:
[1].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06.051
[2].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04.055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