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本田欲削減在華產能 日系品牌“躺贏”時代即將結束
財聯社3月13日訊(記者 劉陽)集體遭遇“滑鐵盧”的主流日系品牌在華漸行漸遠。3月12日,據媒體報道,日產汽車已計劃將在華產能削減至多30%,并將與當地合資公司洽談;另一邊,本田也打算將其在華產能削減20%。
針對上述消息,今日,日產中國及本田中國方面均表示,“公司目前并沒有對外披露過相關信息。”作為合資公司的另外一方股東,廣汽集團方面回應記者,沒有收到(本田打算將其在華產能削減20%)相關的信息。
據悉,兩大日本汽車制造商之所以作出上述決定,是因為中國加快推進電動化轉型,而日企正面臨重建在華戰略的壓力。
數據顯示,2月,日產汽車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2月銷量為41,824輛,環比下滑36.20%。
其中東風日產(包括日產、啟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銷量為38,918輛,環比下滑37.36%;本田汽車在中國的終端汽車銷量為45,498輛,同比下滑38.63%。
“中國純電動汽車的大規模崛起,使得日系品牌的燃油車在中國市場的生產與銷售受到巨大沖擊。”在業內人士看來,盡管日系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一定的技術優勢,但其在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戰略似乎并未得到充分實施,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市場地位。
過去一段時間,日系合資品牌在華零售份額起伏不定,低谷時僅為16%左右。
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 2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總量僅為33萬輛,相較去年同期下跌了31%,且環比上個月更是大幅度減少了51%。
尤為引人關注的是,日系品牌的零售份額已經降至14.4%,相比于去年同期降低了3.4個百分點,這鮮明地反映出日系車企在國內市場競爭中的困境日益加深。
日系品牌銷量整體疲軟亦給合資伙伴帶來巨大壓力。
近日,東風汽車集團公告,公司相較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12個月的歸母凈利潤102.65億元,公司預期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12個月的歸母凈利潤虧損不超過40億元。而在2023年,東風本田累計銷量為604,800輛,同比下滑8.54%;東風日產銷量為723,139輛,同比下滑21.53%,兩者加起來損失了近30萬輛的規模。
此外,本田汽車在去年12月表示,旗下在華合資車企廣汽本田裁員900名員工,此次裁員相當于該合資企業約1.3萬名員工的7%,裁員的原因是迅速轉向電動車市場,這是繼廣汽豐田裁員、廣汽三菱停產、一汽豐田減產后,又一家在中國縮減生產規模的日系汽車制造商。
“日本車企兵敗如山倒。”前述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對傳統汽車的沖擊是全方位的,涉及生產模式、市場競爭、供應鏈、就業以及能源結構等方面,也將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與市場的重構,“面對比亞迪等本土制造商日益激烈競爭,日系車企如何穩固并拓展自身的市場地位,無疑將是一場對智慧與實力的深度考驗。”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