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三大媽”們 顫栗吧
2024年第一場價格戰,就傷到合資車的筋骨。
過去24個小時,中國車企經歷了小范圍閃電戰,炮火主要集中在10萬區間,帶頭的是比亞迪,推出了7.98萬的秦PLUS和驅逐艦05。
比亞迪還不嫌事大的喊出一個口號——電比油低。
這四個字瞬間點起車企的熱情,隨后五菱、長安啟源、哪吒還有吉利紛紛加入這場降價潮,五菱是沖在了第一個,把五菱星光150km進階版插混轎車售價直接降6000,價格為9.98萬。
哪吒汽車降價的幅度最大,主力車型哪吒X直接暴降2.2萬,讓這款純電SUV的起售價還不到10萬。隨后啟源A05\Q05和吉利帝豪L HiP龍騰版也相繼調低售價。
開年這波新能源車價格戰,和2023年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去年主要集中在20-30萬區間,還不算是汽車市場的主力銷售區間。
10萬級才是體量最大的市場,誰能在這個市場稱霸,誰就能在汽車圈橫著走。
很長一段時間,合資品牌憑借成熟的生產和供應鏈管理,將燃油車價格下限保持在10萬元左右。
在這個價格敏感度極高的市場里,合資品牌的燃油車軒逸,卡羅拉之流,常年盤踞銷量榜單前幾名,如今隨著新能源品牌的相繼降價,使得原本燃油車的價格優勢也不再。
新能源汽車普及戰,打響了!
砍向合資油車腹地
比對手更瘋狂,才是打破內卷的唯一解藥。
1989年,國內開始征收彩電特別消費稅,導致彩電市場一片慘淡,時任長虹董事長的倪潤峰,率先對自己的彩電砍一刀,直接降價300元銷售。
這一舉措打破了長虹彩電當時的銷售僵局,使資金快速回籠,盤活了長虹的銷售市場。這次商戰告捷,也讓其他企業領教了“價格戰”的威力。
用低價卷入市場,這招對企業來說屢試不爽,放在汽車行業同樣有用。
2023年初,打響價格戰第一槍的特斯拉,用“以成本定價”的理由下調了旗下熱門車型的售價,算是中斷了彼時新能源車的漲價潮。
后來,國六B排放標準的執行加速了價格戰的節奏,同年3月,東風汽車在湖北打響了新車降價的第一槍,一向滯銷的法系車雪鐵龍C6降價9萬元賣斷貨后,連帶效應愈演愈烈,浩浩蕩蕩的價格戰序幕正式拉開。
通用、寶馬、奔馳、日產等合資車企緊跟加入,隨后自主車企的長安、奇瑞、也紛紛跟進,并且降價幅度是一個比一個大。
不過,今年的價格戰不同于往常,車企的用意也不再只是簡單地拔高銷量數據。
2月18日,小鵬汽車CEO何小鵬表示,2024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一場激烈競爭“廝殺”在所難免。
在吉利發布的開工信中,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表示,2024年將是最“卷”的一年。
復工后的比亞迪率先拋出的“王炸”,這就打在了不少車企的命門上——10萬級別市場。
這是“公路三大媽”站的最穩的市場,也是油車擁躉最多的群體。
比如在1月份的零售銷量統計榜單中,燃油車在各個細分市場都有很好的表現,其中合資燃油車在A級家轎市場中表現尤其突出,朗逸、軒逸、卡羅拉等車型的銷量都遠遠領先新能源車。
這個市場,才是比亞迪們的真正目標。
在前年,秦PLUS的價格還是十好幾萬,去年初,比亞迪打出了油電同價,降到9.98 萬,隨后又一路下滑至8.98萬,如今短短幾個月過去,價格直接不到八萬塊。
作為一臺新能源車,秦PLUS的落地價甚至可以和7萬塊左右的油車價掰掰手腕了。
可油可充電,還要什么自行車?
2023的價格戰打得雖然火熱,但不夠撼動市場的格局,這次以比亞迪為首的自主車企們,顯然,想搶灘合資品牌的最后一塊高地。
10萬市場:油VS電
10萬其實是一個坎,網上動輒提幾十萬的新車,會讓人們懷疑當下的購車環境,但不是人人都能買得起30萬的特斯拉,更多的消費者只是需要一臺10萬塊的出行代步車。
這也是為什么一眾日系車在國內份額銳減之時,日產依然能靠一款軒逸撐起近半數的銷量。而你以為10多萬無人問津的卡羅拉,在2023年依然在國內賣出了17.6萬輛。
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2023年,官方指導價10.86萬的日產軒逸,經銷商能給到7萬多的價格,雖然銷量同比下滑了14.7%,但依然在國內賣出了37.6萬輛,而9.39萬起售的大眾朗逸也賣出了35.2萬輛。
與此同時,比亞迪的秦系列2023年熱銷48萬輛,其中DM- i車型售出了30.7萬輛,在2023年全年轎車銷量排行榜中位居第三,僅次于日產軒逸和大眾朗逸。
所以不論是比亞迪的“798”,還是五菱的“998”,他們本質上想顛覆的,是被傳統合資燃油車霸占多年的市場格局。
這也意味著以比亞迪為首的中國新能源車,正在從重塑國內家轎市場格局開始,野心逐步向“合資正規軍” 開炮。
根據乘聯會的數據,去年我國新能源乘用車共計售出949.5萬輛,市場滲透率達31.6%,雖然各項數據均高于2022年,但整體增速已開始出現放緩的趨勢。
而2023年全年乘用車市場燃油車零售1395萬輛,同比降速由2022年的13.4%收縮至6%,從這一點上來看,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所以新年新一輪的價格戰不可避免,比亞迪之后,才會有上汽通用五菱、長安起源、哪吒汽車、吉利汽車等幾家車企相繼跟進。
此外,合資燃油車的基本盤還在,特別是家用轎車,多年來在國人心中的地位早已根深蒂固,因此自主品牌如果想要撼動合資燃油車的地位,快速搶奪現有市場份額,價格戰就非常有必要。
而且這些合資選手已經開始反撲。
北京現代宣布,旗下A級轎車伊蘭特車型降價2.4萬元,起售價僅為7.58萬元,還打出了了“油比電強”的口號。
而上汽通用旗下的別克,也宣布限時對部分車型進行降價優惠或置換補貼,別克君越、威朗Pro、昂科威Plus車型優惠幅度在3.5萬至6.5萬元。
10萬級市場,油和電的份額搶奪戰,正式開啟。
格局打開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已是大勢所趨,在世界范圍內都得到了大部分車企和消費者的認可,從國內來看,一、二線城市新能源汽車已經全面鋪開。
以一線城市深圳為例,截至2023年上半年,深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86萬輛,滲透率超60%。
在大中城市,新能源汽車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但在國內的三四線城市,和成千上萬個縣城與鄉鎮,受制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推廣程度等多重影響,新能源汽車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因此,價格戰更大的意義在于通過降低售價惠及更多的消費者,讓新能源汽車走入“尋常百姓家”,從而提高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市場占有率,加速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的轉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
王傳福在復工第一天就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從2020年開始,滲透率持續保持翻倍式增長,去年全年已達35%,年底單月更是突破了40%,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單月滲透率將超過50%。
超50%新能源滲透率的突破口在哪?
毫無疑問,就在消費市場最龐大的10萬級家用車細分市場。
未來,新能源汽車勢必會向下沉市場普及,而降價不僅能激活整個市場增量,還能刺激加速“油轉電”進程。從這個角度來說,比亞迪們的這波“電比油低”操作要沖出大氣層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