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鰩獨居8年居然懷孕!不奇怪 人類也干過孤雌生殖
近日,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水族館發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生活在水族館中的刺鰩夏洛特神秘懷孕,預計將在接下來的2周內產下4只幼崽。
原本動物生孩子,沒什么大驚小怪的,但這件事情,奇怪的點在于夏洛特已經8年沒有見過異性了,一直以來它都被孤獨地“囚禁”在一個單獨的水族箱內,與它共處一室的,只有5只小鯊魚。
這讓水族館里的工作人員非常困惑:“它是怎么懷上孩子的,難道是鯊魚惹的禍?”
事情經過輿論發酵,很快,這幾只鯊魚就受到了諸多媒體的“指控”。
為了平息這場鬧劇,也為了弄清楚夏洛特肚子里孩子的來源,水族館進行了科學的調查。
獨居8年的刺鰩懷孕
一直以來,刺鰩夏洛特就被孤立在一個容量為2200加侖的水族箱里,和它共處的魚類只有幾只未成年小鯊魚。
按照水族館工作人員的話來說,夏洛特至少有8年沒有見過異性了,更不用談和異性生活在一個水族箱里。
去年9月份,工作人員突然發現夏洛特的背上有一個餅干大小的腫塊。
難道是腫瘤?為此,工作人員給夏洛特進行了超聲波檢查,結果發現,夏洛特居然懷孕了!
吃驚的同時,大家都在猜測讓夏洛特懷孕的“他”是誰!
第一時間,科學家推翻了“鯊魚犯錯”的言論,因為夏洛特是一條刺鰩,是不可能和鯊魚產生后代的。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夏洛特自己讓自己懷孕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孤雌生殖。
而且,夏洛特可能是人類首次發現,刺鰩孤雌生殖的個體。
能實現生育自由的孤雌生殖,是如何生育后代的?
孤雌生殖,在大自然中很常見,普遍存在于一些植物和較原始的動物中,例如螞蟻、蚜蟲、蜜蜂等等。
脊椎動物中也有發生,但發生概率非常小。
眾所周知,大多數動物的發育始于受精卵,而受精卵是由卵子和精子結合產生的,而孤雌生殖特別之處在于它不需要借助精子的幫助,直接由卵子發育成胚胎。因此,也被稱作單性繁殖。
孤雌生殖的種類也有多種,有的是自然發生的,叫作天然單性生殖,與之相反的,則叫人工單性生殖,我們國家已經實現人工干預下讓小鼠孤雌生殖。
自然中比較罕見的叫“兼性單性生殖”(兼性孤雌生殖),這種方式,意味著動物原本是雌雄生殖細胞結合產生后代的,但在某些情況下,尤其是缺少雄性的時候,雌性放棄尋找雄性,通過自身努力獨自完成繁殖。
刺鰩夏洛特用的就是這種方式,它的孩子基因全都來自母體,是不是意味著孩子的基因會和母體完全一樣呢?
事實上,并非如此,孤雌生殖的基因組合,完全取決于“非受精胚胎組織”的融合方式。
從科學角度來說,正常個體細胞是雙倍體,而卵子和精子是單倍體,兩者結合后才能形成正常的雙倍體胚胎。
雙倍體基因減半成為單倍體,是通過減數分裂實現的(過程參考下圖),經過兩次減數分裂,將會形成3個極體和1個卵細胞。
正常情況下,極體會被吸收掉,最終只有卵子和精子重組形成受精胚胎。
但在孤雌生殖的個體中,會發生極體-極體,極體-卵細胞錯誤融合,意外產生了雙倍體胚胎。
有的孤雌生殖情況還要特殊一些,它很有可能是沒有進行第二次減數分裂,第一次減數分裂后,形成了1個極體和1個含有母體全部基因的“雙套卵”,雙套卵也可以直接發育成了后代個體。
不同的融合方式,意味著孤雌生殖會產生多種基因組合,就會和母體基因不同。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如果母體是雜合體,那它孤雌生殖的后代是有可能是純合體。
只有當完成第二次減數分裂后,極體-卵細胞融合,原本分配給卵細胞和極體的基因,又重新組合在一起,這樣的基因組合和卵原細胞一樣,就會形成母體的“完美克隆體”,也就說基因和母體完全一樣。
人類可以孤雌生殖嗎?
孤雌生殖,雌性不需要另一半的努力,就能實現生育自由,因此也有人笑稱,這是雄性終結的開始!
從過去的報道來看,脊椎動物的孤雌生殖似乎越來越普遍,蟒蛇、火雞、加州禿鷹都發生過,2023年還曾報道過鱷魚孤雌生殖產下14個小鱷魚的案例,這也算是鱷魚孤雌生殖的首例。
那人類有可能發生孤雌生殖嗎?
科學家認為,在自然情況下,人體發生孤雌生殖的概率是“十億分之一”!
人體中,卵子自發性在卵巢中發育成胚胎完全是有可能的,這在1955年就已經發現了。
遺傳學家Helen Spurwa認為在沒有授精的情況下,卵子可以自發形成胚胎。
但這樣的胚胎發育容易出現問題,它能分裂產生一些皮膚和神經細胞,但不能產生類似骨骼肌這樣的細胞。由于“先天的發育障礙”,導致胚胎發育出現很多問題,最終演變成“畸形”胚胎,無法順利生產,也無法存活,有時也被稱為“畸胎瘤”。
但也有意外,1955年,《新科學家》報道了一例人體“孤雌生殖”的真實案例,主角是一個男孩。
在檢查中,醫生發現男孩的個別類型的細胞內只有母親沒有父親基因,而其它細胞里既有母親又有父親基因。
科學家猜測,這是因為早期卵子未受精就開始自我分裂,將卵子單倍體的基因成倍增加形成雙倍體,而且還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生長發育。
只是在后來發育遇到了障礙,為了能順利發育,卵子不得不和精子結合,但這種結合并不是完全融合,未受精的卵子組織只用其部分細胞和精子授精。
受精部分的細胞在后期接管了整個胚胎生長發育,才最終讓個體順利出生,但是男孩還是存在有面部特征不對稱、學習困難等先天疾病。
嚴格來說,男孩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孤雌生殖人類。
他的孤雌生殖并不徹底,只有部分細胞是由孤雌生殖產生的,而大部分是受精的細胞胚胎發育,因此這個男孩只能稱之為人類部分孤雌生殖的案例,又或者可以用現在的嵌合體來形容。
至此案例之后,類似的孤雌生殖案例報道有幾十起,但是,這些案例沒有經過醫學驗證。
最后
總的來說,孤雌生殖,自然狀態下,在人類身上發生的概率幾乎為零。
不是說人類的技術不能實現(韓國科學家有通過孤雌生殖產生人類胚胎),最主要的原因是,孤雌生殖,本質上對人類的發展是不利的。
因為基因太單一,只有母親一套遺傳基因,如果環境對其不利,最后的結果就是全族覆滅!
但是,兩性生殖,接受的是兩套不同的基因,就有了更多的可能,也有利于基因突變的傳播。
無論這種突變是好是壞,基因多樣性的特點,在面對不利環境時,總有一方是能適應環境的,因此也更有優勢!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