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稀缺的紅:探尋華為Mate 60 RS 非凡大師紅色陶瓷背后的極致工藝
提到國產手機里的高端品牌,相信絕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華為。
為什么這么多號稱要沖擊高端的牌子,只有華為真正做成,并印到用戶腦海里了呢?
其實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購買那些超高端品牌產品的人,他們往往更加看重是自己對品牌的認同感,這種認同感通常來自這個品牌的獨一無二的氣質,一定是其它品牌上都找不到的尊貴和稀缺。
很多人對華為的認同,就來在于它身上那種勇于突破,永不服輸的進取精神。
比如今年9月發布的華為Mate 60 RS非凡大師采用的紅色陶瓷后蓋,就把這樣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
為了實現陶瓷背蓋上的那一抹高端驚艷且極致稀缺的紅色,華為在背后下了很多常人想不到的功夫。
華為Mate 60 RS的特別之處在于,它第一次做出了紅色陶瓷后蓋。這一切聽起來似乎“順理成章”,但其實生產一片紅色的后蓋的難度,可能遠超你的想象。
陶瓷在我國古代,有這非常悠久的歷史。有句老話叫“千窯一寶”,這個寶就是指的紅色陶瓷。
自唐代發明了紅銅釉,到宋代的鈞紅瓷,直至明清時期的祭紅、郎紅、胭脂紅、豇豆紅、珊瑚紅等紅色釉瓷,都被譽為歷代文物收藏中的精品。
因為紅色的陶瓷對于工藝、溫度以及濕度的要求非常高,無法大批量生產,所以還有 “十窯九不出”的說法。
在紅色陶瓷中,生產局部紅色陶瓷的難度最小,表面紅色的難度次之,通體紅則是最難的一種。市面上常見的紅色陶瓷,大部分都是通過表面的紅色釉燒制呈現的,上釉的顏色在燒制后成為二氧化硅晶體,不耐摔也不耐刮。
從溫度控制來看,紅色釉對窯內“氣氛”以及工匠的手藝經驗要求苛刻。溫度稍低一點,顏色就會變黑,喪失美麗的觀感;溫度稍高一點,就會導致紅色釉分解,導致色彩消失。這種近乎苛刻的制造工藝與極低的成品率,注定了紅色瓷器充滿稀缺性與珍貴性。
不僅如此,要想燒制出紅色,對原材料本體的純度要求很高。本體包含的雜質,會造成燒結的色斑。因此在本體的制備中,純度需要達到99.999%以上的純度,才能保證沒有缺陷。
由此可見,燒出紅色陶瓷很難。燒出可以用作手機背蓋材質的通體紅色陶瓷更是難上加難。
那華為是怎么克服的呢?根據華為的說法,通過以往對陶瓷材質的生產經驗,他們在紅色陶瓷燒結過程中首次加入了二氧化鈰(sh ì)稀土元素。
據了解,二氧化鈰是一種強氧化物,它可以作為氧化還原反應的催化劑,讓燒制出來的陶瓷發色更加完美。同時,二氧化鈰還是一種很好的增韌穩定劑,它能提升陶瓷材料的強度和硬度,如此一來就滿足了手機背蓋的耐摔和耐刮需求。
選料只是其中一步,整個紅色陶瓷后蓋的生產過程還需要一系列非常復雜的工藝配合。
在60天的精工細作中,經過1400℃高溫煅燒、50余道制作工序,將這抹“紅”固定在特定參數下,并讓陶瓷后蓋不存在表面上釉層,而是由一整塊陶瓷胚體燒制而成,打造內外如一的通體紅色,讓美不流于表面,深入肌理,成為了紅色陶瓷在手機行業中首次量產、商用的里程碑。
為了一塊更高端的紅色陶瓷后蓋,華為甚至花了三四年的時間去鉆研。這一系列背后的努力,不就是華為那股不服輸拼勁兒的最真實寫照么。
做別人想不到的事情或者想到但做不到的事情,甚至是他們不敢想的事情,華為做了。
別人啃不下來的技術,華為敢啃。別人還沒有的技術,華為直接 “遙遙領先”。但其實“遙遙領先”非常不容易,每一個領先的背后都是華為研發創新,強大的技術投入和不斷地努力,最終才能給用戶帶來的非凡體驗。
這么多年以來,華為一直在堅持打造高端品牌,從未停止對極致體驗的追求。
比如,堅持簡約、純凈的設計理念,融匯東西方美學,引領美學創新,推出了天空之境、秋日胡楊、昆侖破曉、鎏光金等經典配色,把中國設計變成世界設計,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獨特、極致的美學體驗。
將極致美學、極致工藝、極致創新集大成,才最終造就了華為超高端品牌——ULTIMATE DESIGN非凡大師。
它更象征性一種精神——非凡,是擁有“不是天生非凡,而是敢于非凡”的勇氣,也是努力把平凡一步步走出精彩的堅持。
屬于普通人的非凡,也許不是驚天動地的,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將平凡走出精彩。怎么樣把平凡走到精彩,它就是非凡。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非凡大師。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