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雷談《拿破侖》
雷德利·斯科特畢業于英國哈特爾浦藝術學校,畢業后漂至倫敦成了一名小有名氣的廣告片導演,每周要拍兩部廣告,雖衣食無憂但他最想干的還是拍電影。
(雷導在七零年代后期執導他的處女長片)
快節奏廣告片賦予斯科特爵士兩項特別技能:1、緊湊的日程安排;2、視覺效果第一。他自己也夸口說,生就一雙慧眼是他最寶貴的財富。他的代表作(銀翼殺手、角斗士、漢尼拔、黑鷹墜落、天國王朝、火星救援、最后的決斗、古馳家族)都有至少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那是唯美廣告片后遺癥,至于更復雜的戲劇沖突與人性刨析——對不起,本店恕不供應……也許這就是老雷打拼一輩子(本月30號是老雷86歲生日)只有提名沒有獲(奧斯卡)獎的原因?
所以媒體采訪《拿破侖》的演員時會聽到一些奇談怪論,比如華金在開拍前根本不知道怎么演這個拿破侖,演約瑟芬的凡妮莎宣稱“表演很自由,一開始就沒有任何約定俗成”,于是兩人在片場自行發揮扇耳光,老雷也不置可否——他根本不關心演員能為影片帶來什么,他關心的是攝影機能拍到什么。
《拿破侖》同時使用11臺攝影機180度無死角拍攝騎兵沖鋒,即使某個演員或群演犯了錯誤也不至于整場廢掉重拍,總有能用的鏡頭。杜絕重拍使影片只用61天拍成,行業平均水準大概是120天,這也是拍廣告片留下的后遺癥。
“雷導的動作非常快,一天能拍五個大場景,演員時刻不能松懈”,凡妮莎表示要自我調整才能適應雷導的工作節奏。老雷自己畫故事板,每天帶著草圖來上班,今天要拍什么怎么拍,全都畫好了,雷導夸口說把這些草圖集結成冊就是一本漫畫書。
(對雷導有啟發的油畫)
至于評論界對《拿破侖》的批評,他一概不接受。歷史學家批評說影片細節不準確,雷導表示他不能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要罵臟話;法國媒體認為該片反法親英,雷導說法國人連自己都討厭;有人因為奧斯卡獎的事為他鳴不平,雷導說自己不在乎。
《拿破侖》院線版時長2小時38分鐘,雷導對此解釋說,以自己蹲剪輯室的經驗,超過三小時會造成生理不適,因為人在堅持兩小時后會“腰痛”,何況三小時的電影會耽誤飯點,那確實過分了。
有報道稱雷導已為Apple TV+準備了一部更長的導剪版《拿破侖》,爵士表示發行方不允許在院線宣發時刻談論這個話題,他可以談《拿破侖》之后要干什么,那就是《角斗士2》。此外還有一部尚待確認的新片,據說劇本與選角都有眉目了:
“接下來我要去馬耳他(拍角斗士2),馬耳他弄完我還要去下一站,一切都安排好了。”
爵士如果能變年輕,會有什么不同想法嗎?
“沒有想法,現在這樣子挺好,屬于萬人之上了。”
(雷導與蘋果影視、索尼影業公司高層在一起)
另外,有報道指《諜影重重》可能要拍第六部,但編劇與演員均未確定——馬特·達蒙主演了四部《諜影重重》,觀眾此刻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希望呆萌回來,這樣人物與故事才顯得可信;另一方面又實在不忍讓五十多歲的達蒙繼續打打殺殺,人家本是文青出身,演CIA Assets已超出業務范圍,一次不夠還演了幾次,次數太多毀人設。
據說(新版)《西線無戰事》的導演愛德華·伯格(Edward Berger)被找來執導《諜影重重6》,伯格(圖左)是德國人,他回到祖國溯源杰森·伯恩應該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