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小鵬汽車的機會 沒了
前幾年,流行著一種“投資理財”方式——買一輛特斯拉,同時再把買特斯拉同樣的錢,去購買特斯拉的股票。當你賣掉特斯拉的時候,再把特斯拉的股票賣了。如果運氣好的話,不僅能把你充電和養車的費用賺回來,就連購車的錢也都能賺回來。
然而,風水輪流轉,汽車圈最流行的“投資理財”,終于也輪到小鵬汽車了。
去年底,因為小鵬G9上市失利,導致其銷量崩盤,股價也隨之跌入谷底。但從今年6月開始,“小鵬G6的上市”和“小鵬汽車與大眾汽車合作”相繼帶來了兩波行情。小鵬汽車港股股價一路起飛,從去年11月最低的24.75港元,漲到現在的61港元(8月18日收盤),漲幅134.62%。
截圖自 @姚昱
汽車博主@姚昱 就表示,他在小鵬G6上市那天進行了兩波操作:第一個操作就是下了小鵬G6的定金,第二操作就是把G6全款的錢,全部all in了小鵬的股票。然后,就看著股價從40多漲到80多。不止是買車沒花錢,保險也沒花錢,就連電費也不花錢。
當然,曾經這樣抄底小鵬的機會,大概率是沒有了。
在8月18日,小鵬汽車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財務業績。雖然,小鵬當前仍處于持續性的虧損中,凈利潤則處于歷史低點,毛利率更是一度跌入負值,這也是小鵬近十個季度首次毛利率為負。但小鵬的交付量正在穩定攀升,第二季度其交付量為23,205臺,環比增長27%,也帶動營收規模達到50.6億元,環比增長26%。
毫無疑問,小鵬汽車的這份財報并不好看,甚至處于低谷狀態。但在隨后的財報電話會上,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直言:“過去?個季度的?我變?,?鵬汽?從今年三季度開始,進?了銷量、品牌、??、現?流初步的正循環。”
“臭搞技術的”,也要踏實賺錢了
“蔚小理”三兄弟中,蔚來以琢磨服務著稱,理想以研究產品著稱,而小鵬則是以死磕技術著稱。更直白的說,蔚來是“車圈海底撈”,理想是“車圈蘋果”,小鵬就是“臭搞技術的”。
對于“臭搞技術的”這個梗,小鵬內部已然釋懷。今年7月,小鵬汽車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在公開場合,還笑稱“小鵬是一家臭搞技術的公司”。后來,小鵬還做了一件印有“真搞技術”字樣的文化衫。
現階段,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投入產出比極低。車企的大額研發投入,往往可能面臨的是“死路一條”和“調頭重來”。這也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小鵬汽車,雪上加霜。從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中就能看出,小鵬對研發的策略就是——“博一次,富三代”。
在2023年第二季度,小鵬汽車的總收入為50.6億元,同比下降31.9%,環比上升25.5%;凈虧損為28億元,去年同期為27億元,今年第一季度為23.4億元。
雖然小鵬在第二季度大幅砍掉了營銷和廣告開支,但最最燒錢的研發開支卻不降反升。在第二季度,小鵬研發開支為13.7億元,同比增長8.1%,環比增長5.5%。這意味著,其二季度的研發費用率(研發費用/總營收)高達27%。
作為參考,理想汽車同期的研發費用為24.3億元,對應的研發費用率為8.5%??紤]到理想在第二季度的營收規模高達286.5億元,所以研發費用率比小鵬低,也是情理之中。
縱觀整個汽車行業來說,如果隨著產銷規模的增大,研發費用率還能維持在10%的話,那絕對能算是一家“臭搞技術的公司”了。據日經中文網的報道,包括大眾、通用、豐田、寶馬等在內的全球主要跨國汽車集團研發費用率平均在5%左右。從表格中可以看到,研發費用率最高的是通用,而對研發投入金額最高的則是大眾。
也許正是“臭味相投”,小鵬和另一家被譽為“臭搞技術的”公司合作了——7?,小鵬汽車宣布與全球最????眾汽?集團建??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在財報電話會上,何小鵬再次談及對“大鵬組合”的期待。
“我相信這不僅是?鵬汽?,也是整個中國汽??業發展的?個?程碑。我們和?眾集團的科技信仰以及對智能電動?的?期愿景?度契合,雙?的優勢互補。”在他看來,小鵬的智能汽車技術+大眾集團的設計、?程能?以及供應鏈能?相結合,從兩款B級純電動?型開始,能將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產品、最好的體驗帶給客戶。
何小鵬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貝瑞德的合照
與此同時,何小鵬也強調“大鵬組合”不是為了賺快錢,而是做長線投資。“我們將與?眾集團不斷深化合作關系,在下?代電動?平臺、軟件技術和供應鏈??建?更強有?的戰略協同,共享規模效應。”翻譯一下就是,我們不僅要從德國人身上賺錢,還要德國人幫我們賺錢。
如今的“蔚小理”,難有機會再抄底
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蔚小理”都難有抄底機會了。
截止8月18日周五收盤,港股市場理想汽車-W年內漲幅高達102.34%,小鵬汽車-W漲幅為59.06%,蔚來-SW年內漲幅11.91%。在美股市場,理想汽車同樣是領漲,其當前市值已達到411.02億美元。而蔚來為189.12億美元,小鵬汽車則為129.35億美元。
放眼整個中國市場,理想汽車已經悄悄地成為了市值第二的中國車企,并且大幅超越傳統車企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而蔚來和小鵬,則還在長安、廣汽等“第二梯隊”中往上攀爬。
像蔚來當年“股價1.19美元”的抄底機會,未來也不可能再有了。但造車新勢力的“追高”機會,或許會在今年下半年顯現。
從銷量基盤來看,“蔚小理”在今年7月都表現出極強的增長勢頭。尤其是理想和小鵬的月交付量數據,幾乎就像樓梯臺階一般的穩定向上。李想本人也在微博上說:“互聯網出身的三家新勢力重返新勢力的前三名,這個趨勢是可以持續的。”
接下來的第三季度,供不應求仍是“蔚小理”的主旋律。
在財報中的交付量指引中,理想汽車給出了100,000輛至103,000輛的破記錄數據,同比增長277.0%至288.3%;而小鵬預期的交付量則為39,000-41,000臺;雖然,蔚來還未公布第二季度財報,但從7月起破2萬的交付量數據,第三季度爭6萬臺季度交付量也是板上釘釘。
交付量規模的提升,對理想汽車來說就是凈利潤更多。而對現階段的小鵬和蔚來而言,是虧得更少一點,讓盈虧平衡來得更快一點。
在財報電話會上,小鵬汽車副董事長、聯席總裁顧宏地表示,“我們最關注的是如何提升效率、如何降低成本。2024年我們會達到季度現金流的正值,對此我們非常有信心,到2025年整個公司可以實現收支平衡。”
蔚來的盈虧平衡時間點,較預期稍有推遲,但和小鵬的節奏基本一致。在今年3月,李斌曾樂觀地預測:2023年第四季度NIO主品牌業務能夠盈利,2024年整個公司有希望實現盈虧平衡。不過在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李斌直言:“從目前的情況來講,盈虧平衡的時間表要往后推了,我希望推后的時間能夠在一年以內。”
而在理性的增長之外,不排除會有“天降巨款”和“天降神兵”。
像今年6月底,蔚來就已與阿聯酋阿布扎比政府旗下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簽訂股份認購協議。CYVN將通過定向增發和老股轉讓的方式進行總計約1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并將在蔚來國際業務上進行戰略合作。盯上蔚來的,不只是中東人,還有德國人。
在8月初,小鵬與大眾宣布合作后不久,有消息稱蔚來和奔馳將達成合作,前者將向后者開放換電平臺,開啟新的盈利模式。雖然,針對此事雙方都沒有正面回應,但“蔚奔”的緋聞早就開始在業內流傳。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CEO康林松和蔚來董事長、CEO李斌曾同框出現,雙方被拍到在蔚來的NIO House內會面。
股價正處于相對低位的蔚來,似乎正醞釀著下一波“大行情”。
寫在最后
對于“蔚小理”的股價,肯定還有人表示看不懂。就那“仨瓜倆棗”的銷量,還不抵長城和上汽的一個子品牌賣得多,為何市值還能夠“遙遙領先”。
事實上,支撐“蔚小理”股價成倍上漲的估值邏輯,應當是智能電動汽車廣闊而真實的市場需求,雖然這些需求還要更長的時間來證明。
“傳統的估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失效。”曾投過理想、小鵬的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認為,如今判斷企業估值的核心因素包括現金流、增長和風險,估值思路從靜態走向動態、從回顧走向前瞻。二級市場對公司價值判斷正在非??鋸埖厍爸?,呈現出“二級市場一級化”特性。
張穎還提出,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的估值源于“車企的營收+科技股的利潤率”。車企往往有幾千億營收,但利潤率很低;科技公司是利潤率高,但營收規模不及車企。如今市場認可了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預期,這種預期導致了特斯拉今天的市值超過了豐田和大眾汽車的總和。
當百年車企開始向新勢力尋求技術合作時就說明,世道已經變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