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電車 快熱成狗了
暴熱季節,又到了車內“日光浴”時間。
最近一段時間,你可能會看到這樣:
也有這樣:
或者是這樣:
入夏以來,持續的高溫讓不少電動車車主叫苦不迭。全景天窗,這個時髦的配置,此時成了一個大面積“采暖器”,“貼心地”把陽光帶給了車內每個乘客。
“曬,非常曬!”
“這是一個雞肋的設計。”
這是不少電動車車主的感慨,事實也的確如此,在入手帶有全景天窗的電車之后,他們大概率會選裝遮陽簾,或者貼上隔熱膜。
按照最初的設計,全景天窗是為了增加采光面積,抬頭就能看到藍天。但眼下這個趨勢,似乎有點背離初衷了。
車外太陽曬,車內曬太陽
劉彤是一位Model 3的車主,去年10月份她買下人生第一輛車,當時天氣正轉涼,并沒有感覺全景天窗有什么不好,但也沒感覺全景天窗能帶來什么美觀效果。
進入到夏天后,全景天窗才開始“發揮作用”。
剛入手這款車的時候,劉彤買了店里相對好的隔熱膜,即便如此,到了夏天還是非常曬。現在她有點后悔,還當初不如買一個便宜的隔熱膜,自己再配一個黑色天窗。
看到網上對全景天窗的吐槽,司機帶著草帽,手里拿著扇子,后排乘客全副武裝,防曬衣、墨鏡、遮陽傘一樣不少,頭頂的全景天窗也用一塊舊報紙遮住,劉彤表示,“這些操作真的是一點都不夸張。”
就算車內開了空調,只能起到周邊降溫的效果,坐在座位上還是能感覺到太陽的炙烤,雖然車內溫度有所下降,但太陽光依舊曬的人睜不開眼。
“設計師只顧著好看,沒想到夏天會這么烤人嗎?”劉彤抱怨道。
有車主用溫度計測了車內溫度,高達69度。
還有乘客分享打車經歷,在前幾天高溫達到39度時,她不想擠地鐵,就選擇打車,打到了一輛純電車,上車之后發現是全景天窗,還沒有任何遮擋,為了不被太陽直曬,她默默地撐開了傘...
在微博上,還出現了一個#全景天窗的意義在哪#的討論詞條,有人表示,我看誰能第一個做到,讓用戶選擇“不安裝天幕/天窗”。
全景天窗是怎么來的?
燃油時代,全景天窗可是豪華車專屬,所以傳統認知下,帶全景天窗的汽車屬于“比較高檔”的那種。
而實際上,全景天窗的最初模型,只是一個在“車頂上鑿開的洞”。
20世紀20年代,車輛開始有了擋風玻璃的概念,但是把整個車子密封起來后,車內的光線就非常不好,索性就在車頂處打了一個洞,這也是最早意義上的“天窗”。
最早一批配有全景天窗的車,是1941年發布的林肯大陸Derhan Coupe。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全景”也有了新的要求,為了讓車內保持良好的視線亮度,天窗面積越來越大,甚至覆蓋整個頭頂。
所以在電動車流行前,燃油車就已經用上了全景天窗,而且大多數配備手動遮陽簾,以此避免太陽的暴曬。
而對于眼下的新能源車來說,全景天窗幾乎成了標配。
不同于燃油車,電動車的底盤還有電池組,重量及厚度大概在400kg和10cm以上,厚重的電池組會壓縮車內空間。
尤其是轎車,車內的縱向空間會被電池組侵占,最直接的表現是在后排頭部空間,肉眼可見變得局促。
所以大部分電動車的做法是,降低坐墊的高度,因此當你坐在電動車后排時,大概率會感覺坐姿很低,但即便如此,座墊距離車頂的高度仍然被壓縮不少。
在這種情況下,車企就開始在視覺方面下功夫,用全景天窗打開視野,來減小后排空間的壓抑感,從而最大程度提升后排頭部空間。
一般來說,全景天窗加上遮陽簾的厚度,少說也要40mm,對本就空間不富裕的電動車來說,情愿在天窗上加點科技,也不想破壞掉空間布局。
這樣一來,車企們就開始卷全景天窗的科技性了,他們當然也注意到了防曬功能。
比如特斯拉采用的是高強度夾層玻璃材質,據說可以隔絕100%的紫外線和96.3%的紅外線。
小鵬P7則采用的是低輻射玻璃,可99.9%隔絕紫外線和紅外線;小鵬G9采用的是雙層隔熱設計,采用納米級鍍銀層加抗輻射膜的雙層隔熱方案,可做到紫外線隔絕率大于99.9%,光透過率小于14%,可見光透過率小于5%。
而其他品牌則是在配置上下功夫,比如極氪001可以選裝光感天幕,以此避免太陽直射。有些車型則是在玻璃上加入了可變色技術,兼顧隔熱保溫和明暗可調。
但事實上,隔熱不等于不熱,即便天窗可以隔絕大部分的紫外線,但紅外線卻一半被反射一半被吸收。吸收了紅外線的天窗玻璃,就像一個采光設備,這也是為什么車內仍然會感覺到暴曬。
當然,雖然吐槽很多,但全景天窗仍然是個趨勢。只不過在接下來的設計中,還需考慮夏天暴曬的場景,如果只是為了美觀而脫離實際,顯然有些本末倒置。
中看還得中用
其實不止是全景天窗,還有一些看似“人性化”的設計,實際使用起來也是一言難盡。
比如隱藏式門把手。
有些隱藏式門把手,會感應乘客靠近自動彈出,有的則是觸摸一下車門打開,看起來比機械式門把手,多了種迎賓儀式感。
這個設計的初衷,一方面是想降低風阻,從而減少能耗、提高續航,另一方面是更美觀高級。
但問題在于,隱藏式門把手的出現,為車輛多了一個故障來源,增加了維修成本。特別是在寒冷天氣,門把手還有彈不出來的情況。
更危險的情況是,一旦發生交通事故,路人無法開門救援。
此外,后排大屏也是被不少車主吐槽,一些大型SUV車在第二排車頂,配備了大尺寸OLED屏幕。
而對于小孩來說,在汽車上看液晶屏本就對眼睛不好,同時在車上本以為會擺脫手機、電視、ipad等電子產品,卻依舊被屏幕包圍,而對于老人來說,看后排大屏還可能導致暈車。
哪吒CEO張勇也對后排大屏表示拒絕,稱不會在自家車后排安裝顯示屏。
另外還有一些比較新穎的功能,比如單踏板模式、虛擬外后視鏡等,都被不少消費者吐槽不夠實用。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新能源汽車,一些新奇的配置和功能也在不斷上線,但好的設計應該回歸原本初心,而不是用“中看不中用”的設計,讓消費者買單。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