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反殺”奧迪
奧迪求購中國電動車技術的事,有了最新消息:
正在跟奧迪密切商談采購純電平臺的,被曝出是上汽。
而且曝料還說,這樁合作明確指向上汽旗下的智己。
未來的奧迪純電,很可能和智己L7、LS7共用同一個平臺。
挺出乎意料。
技術積累最深厚的比亞迪,對外合作最積極的吉利,都沒拿下奧迪。
而智己,在極度內卷的中國新能源市場中,甚至擠不進第一梯隊。
上汽智己到底有些啥東西?這樣的合作雙方能得到什么?
“奧迪純電,上汽出品”
根據路透社的曝料,他們從上汽“內部人士”獲得的消息稱,奧迪的目標是上汽集團旗下IM智己品牌的電動汽車平臺,而且,這個項目談判已經接近尾聲。
上汽集團、奧迪官方對于消息目前都是不予置評,但也沒有否認。
所以,“奧迪純電,上汽出品”,不出意外的話基本成為定局。
另外,奧迪洽談和上汽智己的合作,涉及三電系統、車體、智駕系統等智己電動汽車架構。
也就是說,奧迪很可能直接點一份智己汽車的智能電動“全家桶”,在這樣的底層架構上定義自己的車。
這一輛車上,三電、智駕、甚至底盤車身等等,都是智己的,而這樣的方案還表明,電子電氣架構,極大概率也是使用上汽零束自研的產品。
留給奧迪的,其實只剩下車機UI界面、內飾,以及Logo。
換一句最熟悉的表達:“奧迪成了軀殼,上汽成了靈魂”——情節反轉未免來的太快。
雖然這樣說德粉、奧迪粉心里有一萬個不情愿或感到憤怒,但現實明擺:
智能純電時代,有近百年歷史、曾統治中國公務車豪華車半壁江山的豪華車奧迪,成了一家依賴中國車企核心技術的“貼牌廠”。
當然,以后奧迪也不是沒有機會翻身,畢竟大眾集團還有專門為奧迪保時捷研發的SSP平臺,但大眾內部的震蕩斗爭洗牌遲遲穩定不下來,SSP平臺可能要延期到2030年左右了。
但中國市場激烈內卷,中國車企在電動、智能研發上的遙遙領先,已經不可能再留給奧迪時間了,況且中國市場占奧迪全球銷量的一半…
所以奧迪做貼牌廠,也是時局、形勢所迫下,無奈但必然的結果。
路透社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此舉突顯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上,所有傳統品牌和西方品牌在電動汽車爭奪戰中所面臨的壓力。
這是奧迪為了生存所作出的前所未有的努力。
智己有什么?
奧迪想要買的純電平臺,上汽叫做“星云”。
這也是上汽所說的“靈魂”,搭載上汽自研的“魔方”電池技術、“綠芯”電驅動力系統和 “銀河”SOA電子電氣架構。
“星云”具備高度靈活的技術延展性,搭載電池包大小可以覆蓋44-150kWh,也支持固態電池技術體系。
動力總成功率可達150-600kW的功率范圍,緊湊型車、中型車、中大型車、豪華車和轎車、跑車、SUV、MPV等多級別、多種類整車產品。
智能化層面,“上汽星云”軟硬解耦的車載OS,可以升級和自我進化。車載OS出自上汽旗下零束科技,主打“云管端一體化”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實現智能車生態與IoT生態深度融合,給用戶提供高度定制化的智能座艙功能。
智能駕駛上,“上汽星云”采取的是提供底層線控底盤方案和相應的車控OS端口,“開門做生意”,方便合作伙伴適配智駕產品。
比如,智己L7、LS7上,就是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提供的高階智駕方案:包含激光雷達,具備城市NOA的OTA條件。
安全性上,“星云平臺”電池安全、結構安全、主動安全,滿足全球五星標準。
總結一下星云平臺,首先是完全純電架構:車身結構、能量效率、空間利用率、載荷分布等等技術參數,遠超油改電車型。
這也是目前奧迪這類老牌車企最迫切需求的技術。
從三電技術來看,星云平臺中規中矩,但也完全能滿足主流乘用車需求。
上汽星云平臺真正的先進之處和獨特優勢,在于底層電子電氣架構對于智能化的高度支持,以及完全開放自由的智能功能定義能力。
這一點,甚至超過了到處跟人合作的吉利SEA浩瀚架構。
上汽和奧迪,到底誰贏了?
從表面上看,是雙贏。
除了技術上的因素,奧迪買智己的直接原因,還在于智己本身就是豪華車定位,價位本身和奧迪主銷車型重疊。
其平臺支持的尺寸、動力總成、電子電氣架構等等,符合奧迪的需求。
當然,上汽和大眾、奧迪的合作關系由來已久,在電動車技術合作中快別人一步,也沒有太多意外的。
和上汽智己合作,對比奧迪自身以往的純電產品來說,屬于“一步登天”,從ICU直接上了百米沖刺賽道。
當然奧迪還能某種程度上“偷師”中國車企的先進經驗,回家偷摸發育自己。豐田和比亞迪的合作就是如此。
上汽這邊,通過合作賺了老牌汽車強國的錢,也是美滋滋。
但仔細琢磨,這件事還有更深遠的影響。
當年上汽首開合資車企先河,合作對象就是大眾,“技術換市場”是一開始設計的劇本。
后來大眾成了中國最暢銷的汽車品牌,也給上汽貢獻了難以估量的利潤。但技術上不只是上汽,大部分中國車企從合資中學到的技術不能說一點沒有,也是寥寥無幾,自主品牌的燃油車根本沒起來。
但如今汽車工業的智能化、電動化革命,中國車企實現彎道超車,有了自己的技術壁壘。同樣是依賴關系,但角色地位反轉。
至于奧迪,這個消息傳出的一瞬間,就已經輸了。
值得玩味。
所以,真正的贏家,是上汽和智己。
尤其是智己,名號并不大,銷量也不高,在國內新能源內卷中可以說是一直“咬牙堅持”。
但現在,智己一夜間成了豪華品牌奧迪的純電核心技術供應商,扛起了中國新能源技術對外輸出的大旗。
簡直贏麻了。
One more thing
最后講一點行業八卦。
星云這個平臺下的大部分主要技術,本來就出自智己汽車。
只不過智己亮相和第一款車上市時,沒有把純電平臺作為主要宣傳點,也沒提出星云這個名字。
而從后續飛凡汽車情況來看,很明顯就是高度復用了智己的平臺,屬于“智己Mini”。
尺寸、設計、動力方案等等高度相似,只是配置有所降低。
從時間線上看,成立于2020年的智己,也是上汽第一款擺脫油改電,完全自主研發的純電智能車型。
通過智己的研發,上汽首次形成了對智能汽車的理解基礎,其車型平臺自然而然也就成了上汽現階段全面轉型的基礎承托。
而上汽第一次明確把出自智己的這套純電技術作為車型平臺概念提出,是在2022年6月。
其實追溯歷史,上汽前期全力投入建設的新能源品牌是榮威,也就是后來的R汽車,現在改名叫飛凡汽車。
智己汽車,是上汽、阿里、張江高科合資成立的品牌。直接的推動因素,據說是2019年上汽拒絕出資救蔚來導致蔚來出走合肥,上海市“不太高興”,于是上汽拉上阿里,一起給地方政府交了一張“投名狀”。
但智己在技術上拿出了上汽第一個高度支持智能化的純電平臺,明確了未來轉型的大方向。
飛凡汽車據說跟智己也競爭過集團內部高端旗艦的位置,但最終啟用了智己的技術平臺,車型定位低于智己。
“無心插柳”的智己汽車,現在不但成了上汽集團轉型領頭羊,還成功實現對外技術輸出、賺老牌資本主義的利潤。
也是很有意思。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