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年度營收15億元:尚未實現盈利,近4年累計虧損3.7億元
3月9日,納斯達克上市公司荔枝(NASDAQ:LIZI)于美股盤前發布截至12月31日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截至目前,荔枝尚未實現盈利。財報發布后,其股價一度漲超16%,但截至收盤僅微漲0.29%。
財報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荔枝凈營收為4.203億元,與2019年第四季度的3.653億元相比增長15%;凈虧損580萬元,與2019年第四季度的凈虧損2900萬元相比收窄80%。
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下),荔枝2020年第四季度的凈利潤為540萬元,而2019年第四季度凈虧損2900萬元,2020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為60萬元,這一標準下實現扭虧為盈。
整個2020年度,荔枝的營收為15.02億元,較2019年的11.81億元相比增長27%;凈虧損8220萬元,與2019年的凈虧損1.33億元相比收窄38%。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其凈虧損為3140萬元,而2019年凈虧損為1.33億元。
根據計算,荔枝近4年累計虧損約3.7億元。此前的招股書及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荔枝的營收分別為4.5億元、8億元、11.8億元;同期,凈虧損則分別為1.5億元、934.2萬元、1.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荔枝在發布財報的同時,還宣布了其管理層的變動。其中,荔枝董事會已任命李澤龍(高級副總裁)為該公司首席運營官(COO),該任命于2021年3月9日生效。
在此之前,荔枝原首席財務官陳希曾在2020年6月從荔枝離職,其崗位由代理首席財務官魯成方接管。貝多財經了解到,陳希的離職距離荔枝在美上市還不滿一年。
荔枝創始人、CEO賴奕龍曾表示,“我謹代表董事會和管理團隊感謝陳希在任職期間的奉獻精神和對荔枝的貢獻,包括領導我們的IPO和在納斯達克上市。我們祝愿她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切順利。”
貝多財經發現,截至目前,魯成方尚未轉正成為正式的首席財務官,仍任職代理首席財務官一職。據了解,魯成方在點評財報時表示,“隨著2021年的順利進行,我們將努力為我們的股東帶來長期價值。”
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荔枝的平均移動月活躍用戶數量(MAU)為5840萬,相比之下2019年第四季度為5190萬;月均總付費用戶為42.24萬,而2019年第四季度為43.41萬。
2020年度,荔枝的活躍用戶及付費用戶也出現了大幅增長。其中,平均移動MAU總數為5620萬,2019年為4570萬;平均月度付費用戶總數為44.61萬,2019年為35.17萬。
資料顯示,荔枝成立于2013年,為UGC(用戶產生內容)音頻社區。2017年1月,荔枝在成立三周年之際宣布用戶數破一億。2019年10月,荔枝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遞交IPO申請,并在2020年1月完成上市。
據了解,荔枝在美上市的發行價為每股11美元,共發行410萬份ADS,首次公開募資額為4510萬美元(未包含超額配售權部分)。據此計算,相較于此前計劃募集的1億美元縮水約55%。
而在荔枝IPO次日,荔枝便已經跌破了11美元的發行價,2020年1月18日收報收于10.88美元/股,跌破發行價。截至2021年3月9日收盤,荔枝仍低于發行價,收報6.84美元,較發行價下跌37.82%,總市值為3.16億美元。
根據公開信息,荔枝并非網絡音頻市場第一梯隊成員,相比之下喜馬拉雅則占據了頭把交椅的位置。其次,荔枝、蜻蜓FM等位列第二梯隊。截至目前,僅有荔枝實現了上市。
近期,喜馬拉雅被指正在計劃上市。有消息稱,喜馬拉雅FM計劃赴美IPO,擬募資至多10億美元。不過,喜馬拉雅FM則回應稱目前沒有明確上市計劃。此前,該公司也多次傳出擬上市消息。
據第一財經等報道,艾媒咨詢分析師表示,盡管荔枝率先開啟赴美上市的步伐,但荔枝、喜馬拉雅FM、蜻蜓FM三強格局一時間很難打破,在后續一段時間里,行業頭部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