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鮮下的丑陋:作坊式整容撐起顏值經濟一片天?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醫美產業市場規模達2190億元,預計到2021年,這一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大關,行業規模處于持續擴張的狀態,2018年中國醫美用戶滲透率達7.4%,目前,中國共有10000多個已注冊的醫療美容機構。
今年22歲的悠悠,在大學畢業后進入星級酒店做前臺,她表示:“做酒店前臺一行的,長相跟氣質挺重要的,周圍幾個同事有做雙眼皮的有做鼻子的,我也打算找個時間去改變一下自己祖傳的單眼皮。”
盡管近年來的醫美市場肉眼可見地壯大,但行業背后依舊存在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灰色產業鏈。近日,央視報道的醫美亂象讓人觸目驚心:沒有固定場所和店面,靠租借培訓中心或賓館會議室等地,非法做醫療美容手術;美容院店主聲稱三天學會割雙眼皮、墊鼻子,出師靠膽量;沒有醫療美容資質,醫療器械的消毒在一個簡陋的消毒鍋里……
種種做法只表面看上去就使很多醫美消費者后怕出一身冷汗來。
作坊式整容撐起顏值經濟一片天?
今年8月份,新氧大數據研究院發布《新氧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根據Frost&Sullivan的調查,2017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類為1629萬,僅次于美國的1634萬,且中國年增速26.4%。以此推算,2019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量將超過美國、巴西、日本、韓國等醫美消費大國,居全球第一。
悠悠通過同事推薦,聯系上一家微整形機構的醫師,本來在微信上做了簡單的咨詢,一腔熱情卻在看到所謂的整形機構“大門”時煙消云散。據悉,該機構位于市區某座商住兩用的居民樓中,三室兩廳,其中一間充作“手術室”。悠悠通過電梯與樓道里琳瑯滿目的廣告得知,整座樓上的小型醫美機構不下十家。
了解后得知,這類醫美機構的客戶主要以經濟能力較弱的學生黨或者年齡偏大的家庭主婦為主,整體價格在市場上處于下游。以雙眼皮手術為例,價格平均在三千上下,而大型機構的價格在1萬到3萬不等。
不可否認,顏值經濟下的市場價值以及對于美麗的追求,不僅僅放大了愛美人士的消費欲望,也在吸引著作坊類醫美機構為此狂歡。醫美平臺“新氧”曾在南方某城市調研后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該城市僅有43家正規醫美機構,而美容院數量超過6000家,其中95%聲稱可注射玻尿酸或進行微整形手術,除此之外,還有數不勝數的無名微整工作室。
根據中國數據研究中心、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醫美“地下黑針”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整容黑診所數量已經超過60000萬家,是正規診所的6倍,值得一提的是,黑診所的年手術量是正規診所的2.5倍,超過2500萬例。
“有些被叫作‘渠道商’的人,甚至成立了專門的醫美公司,但他們只負責網羅客戶。每給民營診所介紹一個客戶,就會拿到回扣,回扣高達費用的70%-80%。”一位整形從業者對此表示。
機構整體質量大幅度滑坡的另一面,是從業人員的魚龍混雜。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醫美合規執業者大約在17000名左右,而非法執業者數量卻超過150000名,高達合規醫師的9倍。
2016年,紹興查獲2噸美容假藥,最常見的玻尿酸與肉毒素;2018年,湖州特大銷售假藥案中,共查封9個制藥窩點,肉毒素3828盒,玻尿酸40771盒,涉案金額1.5億元。
兩相加持,后果可想而知。畢竟整形手術無論大小,人員資質、醫療環境、衛生器械都極其重要,缺一不可。11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2019年醫療美容違法違規典型案件,有調研機構統計,醫美事故每年有7萬起,平均每天出現110起,手術感染、疤痕嚴重等問題屢見不鮮。更嚴重地,今年19歲女孩在貴陽某醫美醫院隆鼻意外死亡。
仔細想想,以安全合理的方法來改變自己的外貌并不是一件壞事,相反,大家喜聞樂見。時至今日,越來越多人對自己外貌的每個細節吹毛求疵,整容便不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
然而,為什么我們在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時常見到的是,眾多網友分享自己的整容經歷,她們往往一邊沉迷其中,一邊仍舊勸解外人理智慎入?說到底,還是因為在這個偌大的財富市場中,有人如愿光鮮亮麗,自然就有人淪為前車之鑒。
你的愛美之心,商家迫不及“貸”
如今,很多大學生都會選擇在正式進入職場前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外貌。在知乎、微博或者新氧等平臺上也經常看到類似丑小鴨整形后華麗變身,繼而走向人生巔峰的“勵志”故事。
這也是醫美機構最熱衷的營銷手段,翻看一篇篇勵志雞湯故事,總會不出意料地在文章結尾看到整形機構的名稱地址甚至是主刀醫師的聯系方式。前段時間,新氧APP上的造假“美麗日記”在輿論與監察的推動下偃旗息鼓,據了解,新氧平臺封禁作弊違禁賬號達71萬,刪除作弊違禁主貼15萬,刪除作弊違禁評論232萬。
其實,這類營銷套路并不值得深究,但一味地將外表與勵志捆綁在一起,試圖打造顏值命運論是極其可悲的。更可悲的是,這種營銷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無數女生的“共鳴”。
尤其是還未畢業或者剛剛畢業的女生往往理性不足,陷入商家營銷出的精致命運套路中,由于經濟能力不足,所謂的“醫美貸”也便順勢而生。
蘇蘇于去年9月份就讀濟南某高校的空乘專業,在第一個寒假的空閑時間里,她打算做個隆鼻手術,“我們專業的女生都很漂亮,每次上課時我都覺得抬不起頭來。反正沒錢的話整形醫院可以讓你辦分期。我第一次去那里的時候,當時我正式交錢之前還在咨詢醫生,他們就拿著二維碼來讓我掃,說是分期貸也辦好了,催我趕緊掃碼。我一時糊涂,就同意辦理了分期貸款。”據悉,蘇蘇當時辦理了16800元的高額貸款。
“我貸款總共分24期,一開始每個月連本帶息一共要還900多塊錢。我還在上學,每個月家里給的生活費只有1500塊錢。”蘇蘇無奈地表示,“但我并不后悔,起碼我的鼻子真的比原來漂亮多了!”
查看“黑貓投訴”、“聚投訴”等平臺時發現,愛美女性因被誘導貸款而投訴醫美醫院的案例不計其數。一位女士曾在黑貓投訴上稱,去年在當地一家醫美機構祛痘的時候,該公司主治醫師故意夸大其臉部“病情”,誘導其簽了兩次醫美貸合同,每次4980元。此后因資料無效協商退款,卻發現她之前簽的協議是偽造的。
此外,醫美貸愈演愈烈,逐漸發展成招聘公司、醫美機構、貸款公司三方“合作”,分工明確的荒唐產業鏈。據報道,河南某女大學生在應聘某模特公司時,被要求到指定醫院做整形手術,該學生貸款7萬元手術后,所謂的模特公司早已人去樓空。
商家投下誘餌,利用顏值造“英雄”的陷阱理論,讓缺乏理性與認知的年輕消費者深陷其中,我們不得不承認,多少人的自卑,正中商家下懷。你永遠也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何況是沉浸在美麗的夢里。
始于熱愛,終于癡狂
美容大王大S曾經在《康熙來了》里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毒死我非常容易,只要你告訴我這個東西喝了會變美,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喝下去。
這句話無疑戳中無數愛美人士的內心,在這個“顏值即正義”的時代,市場飛速壯大的原因幾乎可以用大S的變美言論一言以蔽之。從用戶規模看,截止2018年底,中國成為全球醫療美容第三大市場,占整體市場的10%。
或許,正是由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更有不少愛美人士在變美的道路上秉持不瘋魔不成活的態度,在這片流淌著滿眼財富的可觀市場,不僅混跡其中的灰色部分便逐漸顯露出來,甚至衍生出一些專門收割“智商稅”的黑科技型美容項目。
其實,近幾年,形形色色的奇葩美容方法見慣不慣,前有大S為了美白服用抗凝血劑,后有張大大爆料某女明星為減肥吃蛔蟲,直言吞食活體蟲卵是模特界廣為人知的方法。事實上,并不只有女明星會為了美麗而劍走偏鋒。
例如,有個頗為風靡的“洗血美容”被廣大醫美商家吹噓得天花亂墜。據央視網報道,該美容方法是把靜脈血管中暗紅色的血抽出來,注入臭氧,“洗”成鮮紅色,再打回體內,由此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排毒,改善膚質,提亮膚色,從而達到美容的效果。根據調查顯示:這種洗血美容法火于日韓市場,在東京的市價約為250cc/1500元左右,一度吸引著大量國內女生趨之若鶩。
暫且不論這種方法是否科學是否合理,此前,一位微博粉絲在50萬左右的美妝博主在個人社交賬號中分享了去日本的“洗血美容經歷”。值得關注的是,該洗血場所看上去十分簡陋,無機械操作,醫護人員甚至連最起碼的衛生手套都沒帶。
國內一家整形醫院的工作人員表示,這種所謂的血液凈化項目在日韓做得比較多,目前國內還沒有,“這種項目沒有通過國家的認證,像這種臨床上的項目都需要經過認證才能進行的。”頗為戲劇化的是,不少醫療機構雖然未在平臺上直接宣傳洗血美容,但在咨詢醫師時這類項目就會“憑空而生”,個中緣由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一度大火的還有類似于電擊療法、灌膚法,鳥糞面膜以及活體蝸牛SPA等等……個個聽上去都令局外人感到頭皮發麻,有人將其稱為高配版的“行為藝術”。然而無論聽上去多么不可思議的美容方式,都會有很多愛美人士為此掏出錢包,由于嘗試。
當他們抱著“吃螃蟹”的心態前赴后繼地走進醫美機構時,接下來就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盡管他們可能也知道這其中藏有多少虛假。
歪道道,互聯網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wddtalk)。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