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Q3財報解讀:實現同比扭虧為盈 美團點評真的變"美"了?
11月21日盤后,美團點評公布了其2019年Q3財報。數據顯示,期內,營收2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1%,超過市場預計的259.24億元,創單季新高。業績保持高增長的同時,凈利潤為13.33億元,而市場預計虧損9.18億元;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經調整第三季度凈利為人民幣19.42億元。
從核心數據來看。美團Q3季度的業績報告延續了上個季度的增長態勢,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今年二季度美團點評實現首次整體盈利時,令其受到了頗多關注。公司股價在上個季度大漲,一度沖擊100港元大關,成為了市值僅次于阿里騰訊的國內排名第三的互聯網巨頭。
從其新一季的財報來看,三項主營業務依舊保持了不錯的增速。餐飲外賣及酒旅業務,明顯受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繼續推動美團餐飲外賣的交易額,隨著平臺交易筆數的增加,訂單密度也相應增加,數據顯示,美團的整體變現率逐年走高。
但這并不代表這一領域的業務發展就能高枕無憂,畢竟三季度交易額的提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季節因素的影響。至于新興業務,美團在三季度也采取了相關的優化措施,這一季度的營收為57億元,毛利率為18.7%,財報表示,對這一業務將加大投入。港股研究社通過美團Q3的財報來分析其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Q2繼續保持整體盈利 兩大主體業務持續發揮高效運營效率
財報顯示,三季度美團營收275億元,同比增長44.1%。在餐飲外賣和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美團保持強勁增長,并由此帶動總交易金額同比增長33.6%至1946億元。利潤為13.33億元,經調整后的凈利潤為19.4億元。其中,每位交易用戶平均每年交易筆數增長至26.5筆,反映出本地生活服務的內生動力。
具體表現為,餐飲外賣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營收156億,同比增長39.4%,交易金額同比增長40.0%至1119億元,訂單量也同比增加38.1%達25億筆,再次實現季度盈利。隨著本地生活服務的內生潛力不斷被釋放,中國消費者對生活服務的需求日益旺盛,餐飲外賣的便捷功能越發凸顯。
到店及酒旅業務板塊,本季度收入達62億元,同比增加39.3%,交易金額增長加速,由2018年同期的人民幣493億元增長29.4%至2019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幣639億元。得益于在下沉市場的進一步滲透以及與高端酒店的深入合作,本季度酒店間夜量首次超過1億間,同比增長44.4%。
除了主體業務表現亮眼,新業務在本季效率穩步改善。期內營收57億元,同比增長65.4%,毛利率為18.7%。只不過,新業務雖然效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從業務的長期發展來看,未來仍然需要加大投入的力度。當然,兩大主體業務的發展也為新業務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綜上來看,美團三季度的財務數據表現亮眼。不但實現了營收的快速增長,而且也維持了二季度的盈利狀態,不得不說,美團這個國內互聯網老三的位置也不是白給的。未來,在5G和AI技術的相互作用下,仍然還存在空前的機遇。但從美團的各項業務來看,實際上也是存在一些不小的挑戰。
亮眼的財報背后 美團還有這些不能忽視的挑戰
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盈利,對美團來說無疑是值得慶賀的,也彰顯了美團業務此前所做的市場積累。但結合財報和當前業務的發展環境來看,美團的壓力也不小。
1、餐飲外賣業務依舊是營收"功臣" 依靠流量存活的現狀短期內難改變
從Q3財報來看, 餐飲外賣業務占據著總營收57%的比例,二季度這一數據為56.6%。可以看出美團對餐飲外賣業務的倚重,同時說明美團即使實現盈利,也仍然是一家依靠流量存活的公司,性質上并沒有變化,仍然是在走老路。
除了外賣,美團業務板塊中毛利率較高的還有酒旅業務,而這一業務實際上同餐飲外賣業務一樣對流量十分依賴。即便是新業務板塊中的"買菜""生鮮"等,其流量也是依靠其餐飲外賣流量入駐的新市場所帶來的。
美團的這些業務,說白了就是依靠餐飲流量引進門,做的就是流量生意。但問題是餐飲的流量到底能給非餐飲的業務導流多少?與美團餐飲外賣業務相關性越強的項目,其流量效應當然會越明顯,反之則會越來越弱。
這也就意味著美團的餐飲外賣流量不能有大的變化,一旦餐飲外賣流量受到影響,其他的非主營業務也會受到波及,甚至相互拖累。盡管,目前來看,今年美團Q2、Q3的業績均持續增長,且凈利潤也呈現出較好狀態,但在餐飲外賣業務受到阿里追擊的狀態下未來會不會呈現不一樣的格局?從長遠來看,美團這門"流量"生意也是迫切需要破局的。
2、主營業務備受競爭 新老對手齊上陣
最新財報顯示,餐飲外賣業務占據著其季度營收57%的比例,依舊是美團最主要的營收支柱,這一業務對美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面對餐飲外賣巨大的市場,美團的競爭對手也實力不小。
眾所周知,美團和餓了么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明顯,雙方的明爭暗斗也已成常態。就目前市面上的數據來看,美團仍然占有優勢。據易觀發布的《2019Q3互聯網餐飲外賣行業數字化進程分析》,今年第三季度美團外賣市場份額占比為53.0%,餓了么及餓了么星選占比則為43.9%,相較于2017年被阿里巴巴收購前兩者50.6%和41.8%的市場份額分配差別不大。
但我們看到了阿里奮起追擊的態勢。10月21日,餓了么口碑宣布以上億元紅包補貼正式進入天貓雙11,再次以紅包補貼爭奪市場份額。更重要的是,面對目前并未飽和的外賣餐飲市場,也迎來了順豐的入局。
前不久,順豐宣布正式進軍同城配送,這對美團來說無疑產生了很大的沖擊。畢竟同城配送也包攬了外賣行業中的配送這一項,相信順豐進場后,很多的商家和騎手也會選擇順豐。而美團雖然有外賣平臺這么一個優勢,但在配送這一塊順豐是不是更專業?
不管順豐進入餐飲外賣行業會迎來怎樣的發展,但必會招攬部分美團的騎手,對美團和整個行業來講都會構成相應的競爭,也必會搶走相應的市場份額。
3、酒旅到店業務增速不錯 亦是對手環繞
Q3 財報顯示,期內,美團的酒旅到店業務營收62億元,占季度總營收的22.5%。也是僅次于餐飲外賣業務的一項主營業務。不過,在線酒旅業務的賽道亦是略顯擁擠。
這一市場已經是巨頭云集,BAT都通過不同的方式直接或者間接的參與當中。垂直領域內,攜程、同程藝龍各占陣地。同程藝龍二季度營收也實現了21%,凈利潤同比增長60%。攜程Q3財報顯示,營收105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國際酒旅業務實現了50%的同比增長。
據艾瑞發布《2019中國在線住宿預訂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住宿預訂市場交易額預計超2700億元,間夜規模預計達9.6億間夜。在"市場集中度"CR5中,攜程系交易額口徑占63.8%,間夜量口徑占47.5%,均超過CR5總量的一半,繼續超越美團等行業對手,穩坐第一把交椅。值得一體的是
盡管美團三季度酒旅到店業務繼續發揮著不錯的市場效應,但這一市場的競爭使得美團必須踩緊油門,稍有松懈便有可能被同行超越。
完善餐飲業務的同時不斷拓展新興業務 以此打開更多的想象空間
目前,對于美團來講,餐飲外賣業務是根本,是最主要的營收支柱。未來的發展,仍舊要圍繞餐飲業務展開,而外賣配送也是其最為核心的關鍵點之一。據同花順財經網顯示,目前餐飲外賣增長速度均在10%以上,超過了傳統餐飲行業的增速,預計互聯網餐飲外賣市場在未來仍將繼續保持增長,2020年有望突破3000億元。
當然,美團正在利用AI技術加碼無人配送。11月6日有消息稱,美團運營主體北京三快在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獲得在北京市申領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試驗用臨時號牌的資格。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美團就曾在在美國的CES展會上宣布,與汽車零部件巨頭法雷奧、芯片巨頭英偉達以及汽車設計公司意大利意柯那設計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聯手打造無人駕駛配送小車。并在今年三季度對園區機器人等做了一些相應的測試。
很顯然,美團的自動駕駛技術主要落地于無人配送領域,畢竟,這將可以幫助美團在即時配送行業獲得更大的優勢,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進而提高自身市場份額。另一方面,無人配送車的落地也可以節省不少人力成本。根據資料顯示,美團2019年前6個月的餐飲外賣騎手成本為177.45億元。以此粗略計算,平均一個騎手的成本是近5000元。
那么,AI技術利用在美團的無人配送機上,無疑會提高派送率和盈利能力,在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上,就會擁有明顯的優勢。但從行業內看,美團的老對手蜂鳥即配,近來就公布了一組數據,其無人機"青蜂"已累計完成訂單3200單,無人車"玉獅"累計完成6.5萬單,日最高配送400單,機器人"赤兔"配送量也接近50萬單。美團如若在無人配送技術上的發展落后于對手,在未來5G+AI的時代下差距被進一步拉大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此外,我們認為美團不能落下對新興業務的拓展。三季度,美團對共享單車和打車業務不斷優化,同時不斷投資餐廳管理系統和在線零售等新項目,雖然短期內或許會對整體利潤水平造成相應的影響,但長遠來看,對美團的整體營收結構具有積極意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新業務的發展,譬如生鮮領域、美團單車等領域仍然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領域,未來也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能不能在未來得到較好運營仍需市場考驗。
綜合看來,美團點評三季度財務數據值得肯定,交出了一份滿意的成績單。在未來外賣餐飲市場廣闊的空間以及5G+AI的賦能之下,美團的營收增長空間仍然值得期待。港股研究社也將持續關注其下一步的發展。
本文來源:港股研究社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