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順風車致信滴滴順風車:并不高明的碰瓷營銷
作者:龔進輝
眾所周知,去年滴滴順風車在短短3個月內連續發生兩起惡性案件,成為眾矢之的,此后便一直處于無限期下線、全力整改的狀態,至今仍未恢復正常運營。日前,滴滴順風車事業部負責人張瑞在公開信中坦誠,去年兩起令人悲痛的事件,讓自己和自己的同事感到無比痛心和自責,痛心生命的逝去,自責未盡到責任。
他反思,滴滴順風車在追求規模增長的過程中丟掉了應有的敬畏之心,“我們并沒有真正理解這個行業,沒有認識到線下出行場景的復雜性,忽視了應盡到的責任。”對此,滴滴順風車將從五個方面進行整改:
一、回歸順風車本質,嚴格按照指導意見要求限制接單次數,規定車主在常用的路線上搭載乘客;二、去掉個性化頭像、性別等個人隱私相關信息的顯示,只展示出行相關必要信息,禁止合乘雙方編輯互評內容,評價標簽僅與出行相關;三、用戶準入信息篩查持續加強,盡最大努力杜絕人車不符;四、加大客服資源投入,提高客服處置能力;五、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優化調證流程。
滴滴順風車在安全、合規方面做出的努力,引起了哈啰順風車事業部負責人江濤的共鳴,他在致張瑞的一封信中不僅透露哈啰頂著巨大輿論壓力做順風車的原因,還介紹了哈啰順風車在安全、合規方面的措施。
今年春節前夕,即1月25日,哈啰順風車正式上線,1個月后登陸全國。江濤坦言,哈啰已經為2億用戶提供覆蓋3公里出行半徑的共享單車服務,用戶同樣期待一種普惠的、綠色的中長途出行服務,“只有順風車這種車主分享空座的共享模式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所以我們堅定地開展了順風車的研發。”
江濤還重點“安利”了哈啰順風車在安全、合規方面已落實的具體措施:一、限制車主的接單次數是讓順風車回歸本質的有效做法;二、從源頭上切除順風車的社交屬性;三、用嚴苛的車主準入門檻為安全設下防火墻;四、7*24小時客服服務,警企聯動快速響應。
抱歉,看完這封信,我完全沒看出哪里體現了江濤的思考,反而看他打得一手好廣告,說難聽點是赤裸裸碰瓷,借思考的名義來懟滴滴順風車。尤其是“我堅信壟斷會阻礙行業的持續進步,哈啰的加入一定可以促進良性競爭”,這番表態諷刺意味更濃。
在我看來,哈啰順風車作為后來者,仍處于起步階段,刻意擺出一副成功者的得意姿態來評(嘲)價(諷)先行者滴滴順風車,此舉非常欠妥,十分讓人反感。
要知道,一方面,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滴滴順風車現在處于低谷不假,但一旦重新上線后,憑借原有勢能,日訂單量、市場份額很快超過哈啰順風車問題不大,要不然后者不會承認滴滴順風車占據壟斷地位;另一方面,現在哈啰順風車不出事,不代表以后不會出事,估計江濤也不敢打包票其安全機制可以做到滴水不漏,所以還是低調點,做好份內事即可,不應通過踩滴滴順風車來彰顯自己優秀。
恕我直言,哈啰順風車這波碰瓷營銷實在不怎么高明,很low!未來其還需要證明自己,等做得比滴滴順風車規模大、更安全,才有資格出來得瑟一把,也才能讓人信服。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