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中國晚報|人人車否認暴力裁員 任正非:抓孟晚舟可能是抓錯人
1、人人車否認暴力裁員,稱重視勞務糾紛
人人車最近有點不太平,負面新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昨日網上傳言稱人人車已經宣布破產后,又有自媒體在社交平臺上曝出“北京分公司被裁員工去人人車總部維權”一事。
對此,人人車方面回應稱,我們高度重視可能存在的勞務糾紛,不存在暴力裁員的情況;存在被人惡意利用的極大可能,因為昨天在微博上發布的信息,經核實,就是故意有人將名字改成帶人人車前綴的ID;嚴格按照勞動法進行處理,但不對違法行為妥協。
對于2月18日的破產傳言,人人車也在昨日回應媒體,稱純屬謠言,被人惡意攻擊,法務部門已經搜集好證據,準備向公安機關報案。【人人車破產?回應:一切業務正常】
除了辟謠之外,人人車CEO李健昨日還發布了人人車2019年戰略升級計劃,包括成立8000萬元的專項扶持基金,對合伙人進行資金賦能,定向幫助合伙人開展保賣等業務;落地新零售門店,為合伙人提供場地、檢測、定價、整備、金融、售后等一條龍服務;加大品牌廣告投放,構建從交易到維修保養、保險、延保的全方位生態。
2、首度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樂視影業:目前與法院協商撤銷事宜
此前,據《證券日報》報道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將樂視影業列入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盡管時至今日,樂視影業榮光不再,但到底還是因為孫儷、鄧超、張藝謀、黃曉明、李小璐等十多余位明星的股東身份而備受關注,我們姑且不提明星所謂的流量載體,我們就拿單純投資人的身份來說,這明顯就是被套牢的節奏,出不去也止不了損,似乎也只能眼巴巴的看著自個的投資數額一再縮水。
不出意外的是,隨著樂視影業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關于黃曉明、李小璐等被套牢的消息滿天飛, 輿論是越吵越熱,當事人樂視影業官方也終于坐不住了。2月18日下午,針對樂視影業被法院列為失信執行人一事,樂創文娛發布微博回應稱,樂視影業對仲裁結果存在異議,目前正在與法院協商撤銷事宜。
據了解,樂創文娛在微博中表示:“近期樂視影業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一事,系因樂視影業對仲裁結果存在異議,溝通過程中存在信息不暢的情況,目前正在與法院協商撤銷事宜。”
與此同時,樂創文娛還在微博中提到:“樂創文娛業務一切正常,始終重視商業信譽,未來也將一如既往。”老賴的帽子扣在身,其中滋味相信也只有當事人知曉,盡管我們當前并不清楚樂視影業能否成功摘帽,但可以肯定的是,融創中國掌舵下的樂視影業,并且最終更名為樂創文娛,這一切的一切都在說明樂視影業正在和過去說再見,樂創文娛是一個新的開始。
3、任正非接受BBC專訪:他們抓孟晚舟,可能是抓錯人了
2月18日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播出了對華為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任正非的獨家采訪。在采訪中,任正非堅決反對美國出于“政治動機”的指控,他還說,加拿大抓孟晚舟,可能是抓錯人了。
對于美國近來施壓別國抵制華為的做法,任正非警告稱“美國不可能摧毀我們。世界需要華為,因為我們更先進。即使他們說服更多的國家暫時不要使用華為,我們也只是把規模縮小一點。”
他表示,就算美國施壓,也只會讓華為提升產品和服務。
BBC記者問道,如果美國成功施壓其他國家,讓他們抵制華為,那會有什么影響?
任正非回應:“西方不亮還有東方亮啊。北方不亮還有南方亮。美國不能代表世界。美國只代表世界的一部分。”
關于華為在英國,BBC記者問:“考慮到投資和就業,華為在英國的未來有多重要?你能保證華為不會撤出英國,不會把就業機會帶出英國嗎?”
任正非說:"華為不會因此撤出我們的投資,我們會繼續在英國投資,我們仍然相信英國,也希望英國更加信任我們,我們將在英國進行更多投資。因為如果美國不信任我們,那么我們將更大規模地把投資從美國轉移到英國。”
談到孟晚舟被抓事件時,任正非明確反對美方的指控,并說:“他們抓孟晚舟,可能是抓錯人了”。
任正非認為,美國以為抓了孟晚舟,華為就會衰落,可事實上這件事對華為的生意沒有影響,而且發展的更快,就算他哪天不在了,公司也不會改變前進的軌道。任正非表示他們將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這件事情。
在提問到是否從事間諜活動時,任正非強硬的說:“如果我們這么做了,我就關閉這家公司。”
4、被抽檢出豬瘟病毒 淘寶京東蘇寧下架三全灌湯水餃
2月18日下午,深交所對三全食品出具關注函,要求三全食品說明公司涉及產品被抽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陽性的時間、公司知悉上述事項的時間等,評估上述事項對2019年度經營業績產生的影響。
2月18日上午,三全食品發布公告,回應灌湯水餃被抽檢出豬瘟病毒一事,并表示公司已將相關產品封存,并成立調查組前往湖南、甘肅兩地調查。
由于抽檢出豬瘟病毒,淘寶、蘇寧、京東等電商網站已經下架三全灌湯水餃。
三全食品多次被曝有食品安全問題,據悉,在2018年的前三個月時間里,三全食品至少遭到了顧客的7次投訴。投訴范圍幾乎涵蓋三全所以產品鏈,而消費者所投訴的吃出肥皂味、繩線還有鐵皮等問題也另社會擔憂。
2011年8月,三全灌湯水餃(豬肉玉米蔬菜)、三全灌湯水餃(三鮮)被抽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隨機,三全食品將問題產品全部召回并銷毀,并向社會工作表示誠懇的歉意。
2017年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通告,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成都全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三全”八寶粽和“三全”豬肉粽,菌落總數和大腸桿菌均超標。
三全食品總部位于河南省鄭州市,創辦于1993年,以生產速凍食品為主,注冊資本3000萬元。
5、2018年車市“寒冬”,是利還是弊?
說到2018年的車市,縈繞在我們耳邊最多的一定是“寒冬”這個詞。能夠被稱之為“寒冬”,最主要的因素無疑是2018年的車市銷量總體下滑,這也是近20年來,中國車市銷量首次出現下滑。
2018年,國內廣義乘用車產銷量分別為2780.9萬輛和2808.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銷量比上年下滑80萬輛;從狹義乘用車產銷量來看,2018年全年狹義乘用車產量2309萬輛,同比增速下降5%,全年累計銷量達2235萬輛,同比下降5.8%。
細分市場銷量下滑
從銷量下滑比例來講,2018年銷量下降并不算大,但是為什么仍然還要稱之為“寒冬”呢?乘用車整體市場下滑也體現在了細分市場。在細分市場領域,轎車依舊扮演著重要角色,全年整體銷量1117.3萬輛,同比跌4%;SUV全年累計銷量951.3萬輛,同比跌5.5%;MPV全年累計銷量166.4萬輛,同比跌17.4%;另外,2018年新能源狹義乘用車全年銷量98.5萬輛,同比大增88.9%,成為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上唯一的增長點。
近20年來,汽車市場銷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到了2018年首次出現下滑,無疑是給了長期看漲的中國市場一記重擊。無論是汽車生產廠商、經銷商、研究機構還是消費者,20年來首次看到中國車市銷量不增反降,所以用“寒冬”形容2018年的車市表現也在情理之中。
車企銷量整體趨于平穩
從車企銷量來看,整體趨于平穩。2018年全年,狹義乘用車銷量前三甲依舊是我們所熟知的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上汽通用。其中,上汽大眾已是連續第三次批發銷量突破200萬輛,達到了2065077輛,繼續蟬聯乘用車年度銷量冠軍,累計同比微增長0.1%;一汽大眾同時跨入200萬輛臺階,達到了2036966輛,同比增長4.1%,位列第二;上汽通用銷量1970117輛,累計同比下跌1.5%,位居第三。三家主要車企的2018年的銷量波動不大,并未受到“寒冬”明顯影響。
國產車企兩極分化,幾家歡喜幾家愁
銷量榜前三名均為合資車企,憑借大廠口碑,其銷量都有不錯的表現。不過國產車企并不示弱,部分車企還有驚喜。2018年銷量榜第四名被吉利摘下,2018年全年吉利累計銷量超過150萬輛,達到1500838 輛,同比增長20%;長城汽車2018年銷量達到105.3萬輛,連續三年突破百萬銷量大關;2018年比亞迪乘用車總銷量為500,028輛,同比增長約23%。
2018年,海馬汽車全年銷量約為6.76萬輛,同比下滑51.88%,與年初制定的18萬輛銷量目標相比,完成率僅為37.5%。其中,第四季度海馬汽車銷量環比下滑21.22%、同比下滑72.23%。新年的到來,再次給了海馬一記重重的耳光,2019年1月海馬汽車僅銷售1327輛,同比大跌87.45%。其中,1月海馬轎車銷售201輛,同比下滑93.16%;海馬MPV銷售61輛,同比下滑87.18%;海馬SUV銷售1065輛,同比下滑85.13%。海馬汽車成為2018年和2019年1月份最大的輸家。
2018年長安汽車銷量826432輛,同比下降20.5%,相比2017年的1039476輛,銷量了21萬輛,成為國產品牌中跌幅最大的車企之一。
2018年車市銷量增長動力不足,受多重因素影響:
近20年來,國內車市保持快速增長,產銷量多次創下新高,20年來,國內汽車年銷量基數從百萬輛達到如今的2800萬輛,銷量增加20多倍。高基數條件下,汽車市場需求逐漸趨于飽和,繼續維持高速增長的壓力增加,銷量出現下滑其實是正常的市場行為。
(2)2016年,政府為了刺激汽車市場,推出購置稅減半政策;2017年開始,購置稅減半政策改變為7.5%;然而到了2018年購置稅優惠政策完全取消。購置稅優惠政策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部分消費者提前消費,政策的改變一定程度上透支了2018年消費者的汽車購買力。
(3)2018年,西安、杭州、天津、武漢等多個城市打出“吸引人才”的政策,人才的流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中國樓市,全國房價大幅上漲。不僅如此,在全國樓市大幅上漲的大背景下,地產開發商大肆侵占二三線城市,造成全國樓市大幅上漲引發樓市泡沫,在很大程度上沖擊了汽車市場。
中國車市遇冷,是挑戰,也是機遇
2018年中國車市遇冷,對汽車廠商而言,是挑戰,但同樣也是機遇。部分廠商銷量大幅下滑,對汽車廠商而言可以說是個噩夢,企業瀕臨倒閉,對汽車廠商而言無疑是滅頂之災。但是從整個汽車市場的發展來看,汽車行業的進步總是伴隨著優勝劣汰。發展速度慢、技術進步小的企業被淘汰或者收購,汽車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強強聯合,從而推動中國汽車市場的技術進步,同時促進中國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
總結
就2018年中國車市總體而言,其銷量雖然出現下滑,但是并不意味著中國汽車市場真正迎來了寒冬,在巨大市場基數的前提下,乘用車市場銷量出現5.8%的下滑只能說是正常的市場表現。汽車銷量的下滑,短期來看,讓技術更新慢、品質不高的車企面臨被市場淘汰的結局,是汽車領域的損失。但是從長期來看,行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才能推動技術變革,逐漸縮小中國與國際汽車廠商的差距,進一步促進中國汽車行業的進步。
6、為減輕對iPhone依賴 蘋果大規模重組領導層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公司正在進行領導層重組,重新調整在服務、人工智能、硬件和零售部門的優先度,以期減少對iPhone手機銷售的依賴,將公司增長引擎轉移到服務和潛在的變革技術方面。
據相關報道援引的知情人士方面的消息稱,蘋果公司的這一系列改變始于去年,具體措施包括高調的招聘、令人關注的高管離職、重要的晉升和相應的重組。雖然原因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蘋果公司要加大服務業務關注力度的的決心,蘋果公司要從一家由iPhone驅動的企業轉型為由服務和潛在創新技術而推動增長的企業。
有消息表示,因為重組管理層和相關的人事變動,導致蘋果公司擱置了好幾個項目。好在的是,這些新任命的經理們將被賦予重新評估優先事項的機會,所以并不會對后續工作造成太大影響。
事實上,不止管理層上的調整。據國外論壇BuzzFeed爆料稱,蘋果春季發布會的主角不是硬件產品,而是全新的Apple News訂閱服務,目的在于提高蘋果公司的整體營收,用戶每月支付9.99美元訂閱費用,即可觀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等付費內容。
不可否認,蘋果公司在硬件領域的優勢早已大不如從前,而如果另辟蹊徑,借助龐大而優質的iOS生態體系推出相關的服務,或許不失為蘋果在危機中自救的良策。至于其進行的管理層重組及相關的人事變動,或許可以看作是蘋果覺醒的表現。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