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力不足 聯發科恐難撕掉“低端”標簽
[釘科技述評] 曾經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山寨機,它們很多都有一顆聯發科的“芯”。也正是從這時開始,聯發科被打上了“低端”的標簽。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后,聯發科高速發展,也曾經風光一時。然而想要甩掉“低端”的標簽,只有想辦法進軍高端。釘科技認為,如今來看,聯發科的高端之路,似乎失敗了。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兩點,一是高端產品的產品力不足,二是中高端產品與廠商合作不好被“放逐”至低端。
產品力不足
聯發科于2015年發布Helio X系列高調進軍高端。首發產品Helio X10采用28nm制程工藝,八核Cortex-A53架構。該芯片被用在小米紅米、魅族、樂視等款手機。一時間,Helio X10被不少手機廠商使用在旗艦機中,看似風光無限。
然而X10在制程工藝上并不先進,在整體性能上也依舊比不上高通和三星。很快這款處理器就被放在了紅米Note2這款起售價僅為799元的手機上,高端形象徹底崩塌。
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后續聯發科推出X20/X25/X27/X30等高端處理器,而X20十核設計,缺乏對UFS 閃存和 LPDDR4 的支持,頻頻爆出核心調度問題,被網友戲稱“一核有難,九核圍觀”。同時功耗也過大,完全沒有給人高端應該有的體驗。
而后聯發科Helio X30雖然也采用了10nm制程工藝、并且支持LPDDR4x RAM及UFS 2.1,但其只支持UFS 2.1 1-Lane,無法發揮UFS2.1的全部性能,讓其在體驗上依舊不如對手。而后又遭遇產能問題,使其錯失沖擊中高端市場的機會。
而采用了Helio X30的魅族Pro7銷量表現不佳,以及網友的負面評價,讓魅族這個聯發科在中國大陸市場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選擇了去和高通商議和解事宜。
說到底,X10的成功,只是因為當年驍龍810被爆出功耗和發熱過高,廠家紛紛尋找一個替代品所致。而沖擊高端很快見到成效的聯發科,卻沒有將這次優勢繼續放大,之后高端產品帶給人們的體驗并不理想,讓聯發科最終錯失了高端市場。
被品牌“放逐”
前面我們就有提到,聯發科用Helio X10沖擊高端市場,受益于驍龍810出現了功耗控制問題。首發Helio X10的HTC One M9+,售價高于4000元,但其后魅族搭載該芯片的MX5的售價僅為1799元,隨后小米的紅米Note2更直接標價799元,此舉直接將聯發科X10拉入入門級的“深淵”。
魅族Por7更是一大敗筆,其搭載的X30配置依舊不低,但其出現的問題和魅族創新的失敗,使其價格也很快“跳水”。由于自身實力的孱弱,所以聯發科不少合作伙伴,逐步倒向了高通陣營。例如,OPPO、vivo將自家銷量主力機型搭載了高通驍龍600系列。
沖擊高端失敗的聯發科,卻連中端都沒守住。聯發科在今年年初發布了HelioP22和P60處理器,主打中端市場。
HelioP60是聯發科推出的首款內建多核心人工智能處理器及NeuroPilot AI技術的新一代SoC,12nm FinFET制程工藝則提升了Helio P60優異的功耗表現,大幅延長手機電池的使用時間,是目前聯發科Helio P系列最為優異的系統單芯片,對標驍龍660不逞多讓。
但高通對于市場的嗅覺十分靈敏,隨后發布了驍龍710,Helio P60頓時就顯得力不從心,僅有寥寥幾款手機搭載Helio P60。而后P60地位再次被打入“入門級”,Nokia x5起售價999元。
連中端市場都沒守住,即使有不錯產品也會被品牌用于入門級產品。聯發科尷尬的同時,卻是競爭對手不斷攻城略地。比如,華為麒麟成功沖擊高端市場,中端市場則被老對手高通拿下。
綜上,聯發科一直頂著“低端”、“千元機”的帽子,目前產品力不足以支撐高端,中高端產品被品牌“放逐”到入門級。如何擺脫消費者心中的固有印象,讓消費者愿意為搭載聯發科芯片的手機產品買單,是目前其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