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屢登質檢黑榜!“只有更好”的澳柯瑪為何問題頻發(fā)?
曾經標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澳柯瑪近幾年來的日子并不算好過,在市場中似乎沒能刷出個存在感,也無法與包括海爾、美的等行業(yè)大佬一較高下,甚至目前已經淪落至主流消費者眼中的陌生品牌。而雪上加霜的是,近幾年更是因為質量問題屢登質檢黑榜,惹人唏噓的同時,也不禁讓人質疑:澳柯瑪為何問題頻發(fā)?
屢登質檢黑榜
2017年3月,江蘇省工商局公布了2016年第一階段電冰箱抽檢不合格商品名單,澳柯瑪生產的型號為“BCD-177H”的電冰箱產品被檢出不合格,生產日期為2015年10月19日,主要不合格項目為耗電量與能源效率等級。
事實上,從各地消費者投訴網站上和相關部門通報的抽檢報告中,無論是售后的不得力還是質量的不過關,澳柯瑪都多次登上了質檢黑榜。據小編統(tǒng)計,僅在2012年2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澳柯瑪就曾兩次登上工商部門“黑榜。”
2012年2月2日,上海市工商局抽查AUCMA澳柯瑪商標的室內加熱器,發(fā)現該批次商品存在標志和說明、非正常工作等主要不合格項目。
無獨有偶,2012年2月22日,安徽省工商局消保處公布室內加熱器質量監(jiān)測的情況通報,澳柯瑪室內加熱器再度登上“黑榜”。其規(guī)格型號為NS8N7和NS9A9(S)220V900W的兩款室內加熱器主要不合格項目為穩(wěn)定性和機械危險。
縱觀澳柯瑪的黑榜史,不難發(fā)現,企業(yè)一旦對于質量和售后放低要求,就會陷入到質量不過硬的旋渦當中,隨之而來的便是屢登質檢黑榜的打臉行為。回想過往的無限榮光,再對比當前境遇的尷尬,著實讓人費解。“只有更好”的廣告語依稀還在耳邊想起,緣何到了現在“覺今是而昨非”?
對此,法律人士趙占領認為,“根據《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guī)定,生產者應該對產品質量負責,確保產品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有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應當符合該標準;沒有標準的應當具備產品應當具備的使用性能。”
多元化之路影響主業(yè)
上世紀90時代中期,澳柯瑪以“中國電冰柜大王”揚名全國。隨后,澳柯瑪大舉多元化擴張,涉足產業(yè)包括自動售貨機、汽車、電腦等近20大類。原本野心勃勃想要干出一番事業(yè),也情意綿綿的期許著未來,但殊不知做大未必能做強,有時候也會陷入到“家電主業(yè)沒做好,多元化新項目沒起來”的兩難困局中。而不幸的是,澳柯瑪恰好沒有這份幸運。
其實道理大家都能想明白,多元化勢必會導致其成本的快速上升,而對于澳柯瑪來說,其中最難控制的除了成本、產品品質外,還包括產品工藝等。成本增長率大大高于營業(yè)額增長率,繼續(xù)多元化就需要占用更多資金,而資金也只能從主業(yè)中“抽血”而來。
也正是因為如此,澳柯瑪自重組多元化布局以來,就幾乎沒有在冰箱和冰柜等主營業(yè)務上進行大規(guī)模投入,從而也最終導致了澳柯瑪失去了曾經引以為傲的冰箱行業(yè)的江山。
此前,澳柯瑪董事長李蔚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上市之初,我們也曾進行過多元化擴張,目前來看,是比較失敗的。但是,如果沒有當時的多元化布局,現在你在展廳也看不到洗衣機、小家電這些非制冷產品的出現。”
與此同時,李蔚還指出,近幾年來,澳柯瑪逐漸形成了專注制冷主業(yè)的共識,在產品線上做“減法”,形成了涵蓋通用(家用)制冷、商用冷鏈、生物冷鏈、超低溫設備和裝備、冷鏈物流等全冷鏈產業(yè)體系,在此基礎上,澳柯瑪正式推出全冷鏈戰(zhàn)略,并向著“互聯(lián)網+全冷鏈”的特色發(fā)展之路邁進。
澳柯瑪緊急剎車多元化固然是明智之舉,但市場顯然并沒有給澳柯瑪留下機會。除了家電環(huán)境的變化外,家電行業(yè)的寡頭化發(fā)展也導致了澳柯瑪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一方面澳柯瑪的市場占有率會逐漸受到家電巨頭擠壓;另一方面,家電行業(yè)寡頭化發(fā)展,逐漸使得澳柯瑪這樣曾經輝煌過的中小型家電企業(yè)的品牌影響力與家電巨頭相比沒有明顯優(yōu)勢。
中低端的品牌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電商平臺搜索澳柯瑪相關產品時,消費者給予差評的原因也大多與質量有關。比如在檢索一款名為 BCD-176NE 176升雙開門冰箱時,其收獲的差評中,不乏產品質量差的評論,例如,一名用戶為j***m的用戶表示“便宜沒好貨果然是真的 沒咋的螺絲就掉了 慢慢休修 修好了在上圖”。
實際上,陷入便宜沒好貨爭議的也并非是個別現象,另一名為j***r的用戶也出現了問題,他表示:“不得不說便宜沒好貨,買來第二天開始,保鮮層就已經結冰了,從5檔調到1檔都是這樣,剛買的就需要維修,這到底什么質量???翻新機還是出廠就那么垃圾”。
一個名為滄***2的用戶,也發(fā)表評論稱:“差評,門太緊,每次開門都把冰箱整體拉動了,門確沒開。還有門上的轉動軸沒裝平,嚴重的質量問題”。而值得注意的是,該用戶還在購買100天后發(fā)表追評表示:“才用了四個月不到,保鮮室的密封條就要掉了,最差勁的一次購物了”。
實際上,仔細看看這款產品的差評,該產品存在的問題遠遠不止于此,類似噪音,制造工藝等不乏有消費者口誅筆伐。當然了,小編并不否認澳柯瑪想要借性價比的決勝殺招搶占市場的企圖,但歸根結底產品質量才是一個企業(yè)的生命線,即便是過往有再多的光環(huán),如果產品質量或服務飽受質疑都經不過消耗。
其實說白了,在大浪淘沙的家電江湖,只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才能牢固地占據市場,而對于那些在市場中暫時還處于弱勢的品牌,想要躋身一流市場,除了深入人心的營銷策略外,自身的產品品質和品牌形象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總結
在這“不進則退”的時代,現如今澳柯瑪的品牌形象、品牌附加值、品牌溢價能力比較低,導致其產品在高端市場上基本賣不動,產品主攻的是中低端市場或者農村市場。加上如一旦對于質量和售后放低要求,再長久不衰的企業(yè),也會遭到市場的淘汰,這對于正處于轉型期的澳柯瑪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存在。
【 各方反應 】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lián)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