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逗了!知識付費能支撐起喜馬拉雅的200億估值?
近日,據消息稱喜馬拉雅FM已經完成VIE架構搭建,并已完成新一輪4.6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春華資本、騰訊、泛大西洋投資、華泰證券、高盛和新天域,投后估值34億美元,將于明年上半年赴美IPO。對于半年多次傳出要上市的喜馬拉雅,此時官方并沒有坐實消息,但是目前已經完成e輪融資的喜馬拉雅,并被估值超200億的傳言,也恰恰說明喜馬拉雅已經到了上市的時間節點。一切準備就緒,對于占據了國內音頻市場70%的喜馬拉雅,也正在向付費內容的獨角獸企業逼近。
凸顯資本主義對音頻市場的焦慮
今年上半年,就有傳言喜馬拉雅的估值達240億元,并可能在一到兩年內上市。在IPO傳言越演越烈的背后,也克聯想到喜馬拉雅其內部與資本之間的不同決策。同時,受益于近年來付費內容的增長和崛起,網絡音頻平臺也成為資本家青睞的對象。
喜馬拉雅能發展到如今的獨角獸企業,主要與其快速的發展有關。2013年3月,喜馬拉雅App正式上線,在當時的互聯網各色app中顯得并不出色,后來喜馬拉雅FM開始走進音頻細分市場,通過PGC+UGC的內容生產,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從此開始進入音頻市場的高速發展期并且在兩年內用戶規模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從2016年開始,知識付費市場開始慢慢崛起,人們越來越愿意為優質的內容買單,因此,在用戶對優質內容需求越來越大的需求背景下,這一年就衍生了由知乎、果殼、得到等各類優質內容平臺,此后知識付費的用戶也開始迅速增長,知識付費也因此成為了新一個“風口”。
有了賺錢的模式,資本家當然紛紛投錢給這些音頻平臺,融資也一個接著一個而來,在各方資本家砸不動的時候,推動其上市自然就合理了。以喜馬拉雅來說,這兩年都在變現模式的路上慢慢探索,當內容付費業務急速擴張時,作為行業里的獨角獸企業,自然就面臨著燒錢的煩惱,靠廣告盈利的模式已然單一。在這種情況下,喜馬拉雅上市的渴望就越加明顯,資本家也開始對音頻市場焦躁起來。同樣的,對于承載著音頻市場的希望之光,如果喜馬拉雅估值能超200億,那么對行業中的其他同行來說,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喜馬拉雅并不能成為付費內容的獨角獸企業
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進入付費市場分食這些虛擬物品的紅利,不止是喜馬拉雅FM、以得到、蜻蜓FM、荔枝等平臺都在分搶這個大市場。各大音頻紛紛走上了內容特色,喜馬拉雅FM、知乎、得到、蜻蜓、荔枝各家都在商業化的道路中慢慢摸索出了自身的優勢,開始線下線下場景,探索廣告變現,蜻蜓嘗試商業定制電臺,考拉投入1.7億元融資用于音頻廣告平臺搭建等等。但當付費內容的風口漸漸過去時,整個音頻市場行業也逐漸進入瓶頸期。
隨著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就開始出現,各平臺的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多,人們漸漸發現知識付費帶給他們的東西或許并沒有想象中的好,越來越多的會員不再相信這些虛擬的內容付費產品。盈利已經變得逐漸艱難,但為何還有資本家前仆后繼的這個市場?而知識付費模式的未來又在哪里呢?
從一開始和高校電臺、廣播電臺的合作,到買斷眾多原創版權,內容付費平臺的模式走得并不容易。今年3月,作家曾鵬宇手撕喜馬拉雅,有聲書《世上有顆后悔藥》沒有得到他本人和出版社的授權,后續發酵成多名作家聯合維權事件,最后以喜馬拉雅承認侵權,致歉并承諾整改告終。不止如此,在內容平臺之間,這種同質化侵權的問題也屢次發生,今年7月,大眾點評被爆抄襲小紅書原創內容。此外,羅永浩和PAPI醬也停更于去年9月停更“得到”和“分答”。
有著這樣的前車之鑒,喜馬拉雅也開始尋找更多的商業變現方式,但不論是會員年費業務還是海外市場的擴張,用戶似乎都不買賬,此時業態單一的內容付費模式也開始顯示疲緩狀態。此時的喜馬拉雅FM雖然憑借海量用戶和巨大的市場份額被眾多資本家看好,但成為付費內容獨角獸卻還有待考量。
內容付費并不足以支撐喜馬拉雅200億的估值
5月25日,在私享橋主辦的中國新時代企業家論壇上,證大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戴志康在演講時透露,音頻平臺喜馬拉雅FM今年估值已經達到200億元,明年希望能夠在A股上市。“2011年,我們投資了喜馬拉雅FM,(是)我們投資孵化互聯網的獨角獸,今年已經估值200億,明年希望能夠進入國家A股上市,正在做這樣的準備。”戴志康說。作為持有喜馬拉雅10.36%股權占據第二大股東地位的正大集團,同樣有對喜馬拉雅抱有獨角獸企業的信心。
據比達咨詢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6月移動電臺APP月活躍用戶數中,喜馬拉雅FM以8068.8萬人位列第一;荔枝排在第二位,為4273.6萬人;蜻蜓FM排名第三,為3554.3萬人。作為一家成立滿7年的公司,喜馬拉雅憑著低調的風格走到即將上市的今天,亦可看出其發展的不易。
毫無疑問,不論是擁有4.7億用戶的喜馬拉雅,還是其用戶帶來的粘性社交,都為音頻市場帶來了一種長尾社交的優勢,而這些都是喜馬拉雅估值200億的自身優勢。如果僅憑付費內容去衡量喜馬拉雅的估值,都是無法支撐起來的,因此,未來喜馬拉雅會以什么樣的估值走上IPO之路,都不能否定喜馬拉雅多年在音頻領域沉淀下來的過硬實力。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