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排查出5436條疑似制售假貨線索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8-03-01 10:05人閱讀
非常在線2018年3月1日消息 ?今日,阿里巴巴披露新一年打假案件刑事處罰比例。阿里巴巴平臺治理部共排查出5436條銷售額遠超過起刑點(人民幣5萬元)的疑似制售假貨線索。
眾所周知,“假貨”對于電商平臺有著致命性打擊。深受其害的馬云就曾表示:“打假應該參考酒駕醉駕治理”。
劉強東也曾表示:“從做生意第一天開始就不賣假貨”。
但事實真的有如大佬們所說的那么理想嗎?豈不知電商平臺的“假貨問題”防不勝防。
前段時間,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7年“雙11”網絡購物價格、質量、售后服務》曝出眾多涉嫌銷售假貨名單。京東、淘寶、聚美優品、網易考拉海購、蜜芽網、拼多多、貝貝網、國美在線的相關店鋪均在列。可以看出電商平臺幾乎全軍覆沒,令廣大消費者大失所望,有不少網友表示:“以后還是去專賣店或選擇人肉帶”。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方面指出80、 90 后已成制售假貨的絕對主力軍,假貨毒瘤的侵蝕已經讓年輕人鋌而走險走向犯罪。
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平臺治理官鄭俊芳表示:“必須要完善法律法規,對線下假貨生產源頭進行圍剿,全社會共同推動制假直接入刑,并引入懲罰性賠償,讓制售假者傾家蕩產,才能徹底遏制全社會的假貨問題?!?
附:阿里方面認為中國的假貨產業帶呈現出七大特點:
第一,假貨產業帶分布廣泛、區域性、行業性、領域性特點非常鮮明,從經濟發達地區向經濟不發達地區廣泛的流向;
第二,假貨的產業從業者青年人居多,80后、90后占有非常大的比重;
第三,假貨產業已經分布到各個產業,從鞋類、服裝、箱包、保健品、數碼產品,大量的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
第四,假貨問題已擴散到線上交易的不同場景中并呈現跨平臺流竄的態勢,不僅傳統的電商平臺面臨假貨困擾,社交平臺已成為一個新的假貨洼地;
第五,假貨在線上線下交互隱蔽地傳播已成為普遍現象;
第六,假貨的跨境流竄已逐漸成為趨勢;
第七,以知識產權流氓和刷單炒信,收取保護費為代表的網絡黑社會現在開始盛行。


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