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務平臺大有玄機,阿里為其“燒錢“4億元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6-07-26 08:53人閱讀
近日,阿里影業發布業績預警公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凈虧損將較去年同期增加,達人民幣4億至4.5億元之間。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淘票票的市場推廣支出。
據悉,目前淘票票市場占比超過20%,榮升為在線售票行業的“二把手“。在阿里影業的高額投入下,淘票票到今年5月月活躍用戶超過2500萬人,而2015年1月其月活躍用戶僅為147萬人,足足增長了17倍。
問題來了,一個在線售票平臺究竟有多大價值,阿里竟然為它燒了這么多錢。事實上,如今的在線票務平臺遠不是一個出票窗口那么簡單,其背后的整個電影生態才是真正的寶藏。淘票票已經成為阿里影業的宣發平臺,是阿里影業未來參與市場整合的重要方式,也是其全產業鏈娛樂平臺的關鍵一環。從2015年超400億的中國票房來看,花4個億的代價來獲得在整個電影生態的地位也許并不出人意料。
在積累大量的用戶之后,在線票務平臺就開始借助自身的優勢,通過聯合出品、聯合發行向電影產業的上游滲透。今年上半年,淘票票就通過這種方式參與了《西游記之三打白骨精》、《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火鍋英雄》等多部高票房影片的發行工作,助力影片取得可觀的票房成績。
據悉,2015年電影在線票務平臺參與發行52部電影,占總影片數量的11.2%。貓眼電影發言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快在上游業務的布局。據藝恩7月11日公布的研報顯示,貓眼電影2016年上半年參與出品或發行影片7部,影片總票房達51億。
這種“線上買票+選座+線下兌票“看似簡單的幾個步驟,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生意。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400億的成績,在線票務平臺就占了70%。然而,眼看著在線票務平臺越來越 壯大,院線開始不樂意了。
票務平臺要想擁有話語權,首先得有一定的市場份額,而“票補“則是平臺壯大屢試不爽的法寶。但是長期的”票補“卻損害了院線和影院的利益。此外,票務平臺倒逼院線排片也使得兩者矛盾升溫。不少院線開始重視自助運營平臺,自建會員體系。
票務平臺愿意花錢獲得話語權無可厚非,從資本的流向上也能看出票務平臺將在整個電影生態里的扮演著重要角色。票務平臺身后,不少電影公司,發行公司紛紛“拿錢站隊“。而票務平臺與院線之間如何協調發展仍是一個問題,但是兩者也并非要拼的你死我活,提升影片質量才是雙贏的關鍵。

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