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什么好現象,阿里村淘618成交額水分太大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6-06-28 07:52人閱讀
非常在線2016年6月28日消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電商交易正在以驚人速度進行全方位的擴張,其中海外市場和農村電商成為中國B2C以及C2C平臺正在布局的戰略重點。然而海外擴張的代價遠比想象的要多,專利、資金以及文化等成為中國電商巨頭們擴張海外的桎梏,因此下沉農村電商成為巨頭們的當務之急。
淘寶和京東在農村電商的布局已然初具規模,想盡一切辦法走馬圈地,只為能夠在下一個風口占據主動權,就目前而言,阿里村淘貌似更勝一籌,從去年的雙十一以及今年618可以看出,阿里在農村電商領域已經愈加的成熟。
不過在輝煌的背后卻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詬病。有消息稱,阿里村淘618數據含有水分,政府行政干預現象較為嚴重,行政干預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原理,這是一種病態的發展,這樣的GMV真的能夠持久嗎?
根據山西孝義市近期發布的一份令人乍舌的文件顯示,為了推薦阿里村淘項目,孝義市強制向下攤派消費指標,該市要求下級單位完成農村淘寶在618期間的7萬個APP安裝量以及2600萬的交易額指標。
為此,孝義市要求各鄉鎮、街道以及市直有關單位分別進行一條龍排隊,考核成績納入年終責任制考核,考核依托阿里巴巴公司為大會戰工作領導組組長、副組長以及辦公室主任分別安裝后臺APP管理系統,隨時掌握各單位任務目標完成其情況。
可以想象,這種依靠政府部門利用行政手段而造成的虛假繁榮并非長久之計,對于其他平臺也造成了不公平的競爭,地方政府為了GDP,阿里村淘為了GMV,兩者之間一拍即合,對于這種推動農村淘寶繁榮的假象最終只會化為泡影。
從阿里11年CEO衛哲、COO李旭輝雙雙離職的人事大震蕩,到刷單,再到如今農村淘寶虛假繁榮的演變,無不說明了電商平臺的詬病依然存在,監管不力,尾大不掉成為阿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必須克服的難題。




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