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云張宏江:數據和計算存儲資源決定生物醫學發展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5-11-30 05:27人閱讀
“計算存儲能力與急劇增加的生物醫學數據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金 山云CEO張宏江博士在11月28日舉行的2015中國醫 療健康大數據峰會指出,“大數據時代生物醫學領域的競爭將主要體現在數據資源和計算存儲資源兩方面。”
例如,杜克大學的Kevin?Shianna實驗室完成了200個全人類基因組測序,以及另外100個基因組外顯子(即蛋白編碼區域)測序,消耗了300TB以上的磁盤空間,并需要24-32GB的計算帶寬,巨大的計算和存儲需求令該實驗室幾乎難以為繼。幸運的是,他們選擇云模式——AWS的EC2云計算平臺和S3在線存儲服務完美解決了問題。
那么,大數據時代下的國內生物醫學和智慧醫 療領域是否呈現類似的情景?金 山云、阿里云、騰訊云等一批宣布進軍該市場的廠商能否如AWS一樣大顯身手?醫 療機構和科研機構奔向智慧醫 療的關鍵在哪里?

金山云CEO張宏江博士在2015中國醫 療健康大數據峰會上做精彩演講
“20億條信息”的機遇和困惑 先來看一組來自上海市衛生信息系統的驚人數據,該系統每天生產1000?萬條數據、已建立起3000?萬個電子健康檔案、每天調閱10000萬次,信息總量已達20?億條。 但是,如何讓“20億條信息”發揮作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要有足夠的存儲資源來存儲這些信息;其次,要有通道將海量信息給到數據使用方,例如科研機構、制藥企業、數據分析企業等;最后,更為重要的是,數據使用方要有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才能解碼這些信息中蘊含的秘密,并為其所用。 顯然,依靠單家醫院或者科研機構進行服務器和硬盤的堆砌來增加計算和存儲能力,顯然無法再適應大數據時代智慧醫 療的需求。 因此,要想攬那瓷器活,必須要有金剛鉆。而那個金剛鉆就是計算和存儲能力幾乎可以無限擴展的云計算。 紛沓而來的智慧醫 療玩家 云計算和大數據與智慧醫 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智慧醫 療體系的建立依靠三大技術支撐,一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結合,二是移動醫 療的普及,三是連接起孤島的云平臺。”張宏江介紹說。 在提升就醫體驗方面,利用云計算與數據需求方完成數據交互,提供一云三端的移動醫 療服務,同時整合院內、院外數據,實現以患者為中心全生命周期數據收集。在提升臨床質量方面,云計算提供了多醫 療機構間數據流動的條件,并給集成應用系統提供彈性計算及存儲的能力。對于醫 療機構運營來說,云計算幫助醫院無縫擴展業務到新的機構,提供全流程的業務保證及控制,降低運維管理壓力。 隨著智慧醫 療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公司在該領域日益活躍。騰訊分別以7000萬美元、1億美元戰略投資丁香園、掛 號網;2014年7月,百度宣布協助北京市政府打造“北京健康云”;2014年?11月,“阿里健康”APP客戶端運行測試。 金 山云則率先實現了醫 療云的落地。今年6月,金 山云宣布與北大醫信達成戰略合作發布“金 山醫云”,幫助北大人民醫院成為首家上云的三甲醫院。目前,北大人民醫院日新增存儲量達到60G。作為國內最大的云存儲服務商,金 山云為北大人民醫院預留高達180G的云上存儲空間。 智慧醫 療云:2B?or?2C 如上所述,云計算正在滲透進智慧醫 療的各個環節,各類廠商也摩拳擦掌,雖然產品和解決方案名稱紛繁復雜,但是主要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2B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這類解決方案深入到醫 療機構和科研機構的IT流程和管理系統,從根本上提升其效率。 例如,繼聯合北大醫信幫助北大人民醫院成為首家上云的三甲醫院后,10月金 山云又宣布引入新的戰略合作伙伴——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推出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智慧醫 療解決方案。在三方合作中,北大醫信是數據產出方,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是數據使用方。而金 山云一方面為北大醫信的合作醫院提供IT系統上云方案;另一方面為上海產業技術研究院提供科研分析研究所需的海量數量分析云平臺和大數據工具,真正讓“20億條信息”發揮作用。 另一類是2C的產品和APP應用等。這類產品更關注患者端,致力于為其提供便捷的就醫服務。 例如,騰訊投資的丁香網是一個專業的生命科學方面交流的平臺,掛 號網則主要為患者提供了分診導診、預約掛號、醫 療支付等服務;阿里推出的“支付寶錢包+醫 療”的模式主要還是解決一家醫院內部掛號、支付、信息流動等患者就診流程繁瑣的問題,這種模式很難涉及整個醫 療行業資源重構。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