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安全遭威脅的背后 運營商也難辭其咎
來源: 編輯:vbeiyou 時間:2015-10-16 10:18人閱讀
非常在線?2015年10月16日消息,據官方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以來,我國通訊信息詐騙發案數保持年均20%至30%的增速,僅2013年詐騙損失就高達100億元。僅今年上半年就產生了兩種新型詐騙:發紅包、婚禮請柬。發案量高,但破案率低,人們的通信安全受到嚴重威脅。那么,這種現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
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益高明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很多新興的電信網絡違法犯罪五花八門,讓人防不勝防。犯罪分子以不法手段取得用戶資料已經不是什么難事,甚至可以利用改號軟件偽裝成客服電話進行詐騙。而現在還有一種違法職業——偽基站背包客。顧名思義,一群人背著包騎著電動車穿梭在大街小巷中,而他們的包內背著的就是便攜式偽基站,可以自動給手機發送垃圾短信,只要一開機從人流中走過就會有多部手機中招,這些短信大多都鏈接著釣魚網站。此手段攻擊范圍更廣,隱蔽性更強,危險系數更大,目前在沿海一些地方存在此種現象。
運營商:“不作為”也是詬病
雖然運營商均已開啟了投訴平臺,用戶可通過人工服務和短信兩種方式投訴,但后續的調查大多都已沉寂告終。此外,據了解,其實在防范電信詐騙的工作中,運營商除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和管理手段監測攔截外,主要是配合執法部門行動,并通公司網站、官方微博、新聞媒體、客服等等渠道發布防范電信詐騙的信息,顯然,覆蓋面極其有限。
對于此類問題,早在2008年,工信部就曾發文要求各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加大對網間傳送虛假主叫號碼的整治和監督。同年,各大運營商也與工信部簽署不良信息處理備忘錄。今年10月9日,國務院又召開了首次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宣布將嚴格規范對“一號通”、“400”、“商務總機”等重點電信業務市場的管理,加強對電話卡社會營銷渠道管理。
雖然目前在通信安全上還有諸多問題,但對于用戶來說,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了!


分享到: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
標簽:
通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