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93億日元!日系巨頭崩了:裁員9000人、高管集體降薪50%
日產爆雷!
剛剛,形勢危機,日產發布了一系列降本計劃來緊急自救:
削減全球20%的產能,并且裁掉9000員工。
并且為了表明決心,CEO帶頭,聯合執行委員會高管,集體自愿放棄50%的月薪。
一切都來源于日產上周公布的財報,表現令人大跌眼鏡:
全球銷量和營收都在下滑,營業利潤率只有1.1%,凈利潤甚至轉盈為虧,單季度虧損了93億日元(約4.4億元)。
財報公布后,日產的股價一度跌超4%,今年以來已經下跌了27%。
日系車三巨頭之一的日產,如今怎么這樣了?
日產汽車業績堪憂
日產公布的第三季度財報中,不管是銷量還是盈利水平,都在以驚人的速度“跌落”。
從銷量上看,第三季度日產的全球銷量為80.9萬輛,同比下跌2.8%;今年1-9月份,全球銷量為250.58萬輛,同比微增0.4%。
其中,中國市場的銷量下降幅度最大。
1-9月,日產在中國的累計銷量為49.7萬輛,同比下跌了9.1%。第三季度在華銷量為17.2萬輛,同比下跌12.5%,下降幅度增加到兩位數。
除了中國以外,第三季度北美和歐洲的銷量也在下滑,同比降幅分別是0.2%和5%。
銷量的下滑,對日產業績影響巨大,從財報關鍵指標來看:
今年第三季度,日產汽車營收為29858億日元(約1397億元),同比下降5.1%。
營業利潤大幅下滑,第三季度下降到319億日元(1.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081億日元(約97億元),大跌了84.7%。
相應下跌的營業利潤率,第三季度只有1.1%,同比下滑5.5個百分點。
表現最糟糕的是凈利潤,去年同期還有1907億日元(約89億元)的凈利潤,本季度直接由盈轉虧,凈虧損了93億日元(約4.4億元)。
截至第三季度末,日產汽車業務的自由現金流為-1456億日元(約68億元)。
對于全面下滑的業績表現,日產在公布財報的同時,也宣布今年第二次下調全年預期。
營業收入從14萬億日元(約6551億元)下調到12.7萬億日元(約5942億元),營業利潤從原本的5000億日元(234億元),下調70%到1500億日元(約70億元)。
預期下調幅度之大,可見日產的悲觀。
為了勒緊韁繩,盡可能止住頹勢,日產宣布了緊急自救措施,啟動“The Arc”計劃:
日產將減少3000億日元的固定成本,以及1000億日元的可變成本,用來維持正常的現金流水平。
具體措施就是將全球產能削減20%,并裁員9000人,公司的銷售、一般和管理費用也會縮減。
并且CEO內田誠主動提出,自己的月薪將砍掉一半,從11月起立馬生效,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也緊跟其后,自愿削減50%的薪酬。
不僅如此,日產還在同一天發布公告,將在第二天出售三菱汽車10%的股份,持股比例降到24%,這為日產帶來了686.4億日元的資金。
沒想到,成立91年的日系巨頭,如今也要割肉求生了。
日產爆雷:日系車的寒冬
慘淡的業績表現,并非只在日產身上演繹。
上周,三大日系車企巨頭都發布了財報,成績都不容樂觀:
老大哥豐田,凈利潤暴跌55%,營業利潤兩年來首次下跌,不管是全球銷量,還是北美、歐洲、中國等重要市場,銷量都在下降。
本田的營業利潤和凈利潤,也遠遠低于市場預期,基本上只達到一半左右。
不過,對比之下,還是日產汽車“傷口”最大,凈利潤已經為負,到了要大動干戈,全面降本的地步。
什么原因讓日產,乃至日系車走到如今的困境?
從外部環境來看,今年日系車集體被曝造假丑聞,停產、回收造成的風波依然沒有平息,消費者的好感度大打折扣之后,想要挽回品牌聲譽,還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
盡管日產沒有在今年6月份被曝出造假,但豐田、本田、馬自達、鈴木等等巨頭都在造假名單上,難免有些“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意味。
再者,核心市場競爭激烈加劇,需求結構悄然推移,也是日系車集體面對的嚴峻挑戰。
特別是在中國,中國車企“出牌”五花八門,市場需求也經歷了巨大轉變。
新技術飛速迭代,新勢力扶搖直上,而中國的合資車企,還處在轉型的陣痛當中。
不過,日產最先爆雷,還需要從自身內部尋找原因。
首先就是電動轉型更慢,日產在21年的年底才公布“日產汽車2030愿景”,明確電動化轉型戰略,比豐田和本田都要晚,相對也更“保守”。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就是日產的產品單一,且吸引力不足。
目前,日產在中國的重心,還是聚焦在暢銷車型軒逸身上,期待軒逸縮住市場份額。
但單一車型的暢銷,很大程度上削減了競爭力,存在更大的風險,并且也難以拉回整體下滑的銷量。
盡管推出新的產品,卻也沒有很好的效果。有分析認為,日產汽車的新產品線缺乏亮點,混動車型也不夠。
在日產財報會議視頻下,不少網友都對車型少表示不滿:
拿中國市場來說,日產特別推出了軒逸e-POWER,采用的是日產獨有的e-power混動技術,但對比豐田的THS、本田的i-MMD等其他產品來說,技術優勢不算鮮明,智能化配置也不足。
日產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所以提出計劃在2026年財年,面向中國推出8款新能源車,在美國引進混插和e-POWER汽車,并且把開發周期縮短到30個月。
不過,一步慢,步步慢。
日產爆雷,只是日系車敗退的開始,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