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傳奇!一只中國小倉鼠 影響全球
2024 年 10 月 17 日,新鄉醫學院副校長、“太行學者”特聘教授王天云在科普中國·星空講壇“魅力化學 無限可能”主題場帶來演講《一個中國細胞的故事》,為我們講述生物藥物背后的故事。
以下為王天云的演講節選:
CHO 細胞的起源與重要意義
中國倉鼠,一種生活在中國的北部和蒙古地區的嚙齒動物。1919年西班牙流感暴發,大量感染者出現了肺炎癥狀。為了了解肺炎的類型,醫生需要對患者肺部的細菌進行培養,這就需要小白鼠作為試驗對象。
但由于當時條件有限,試驗小白鼠不僅少見而且價格昂貴,為了尋找小白鼠的替代品,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謝恩增(E.T. Hsieh)博士在北京城里尋找替代動物。正好當時北京周圍的中國倉鼠眾多,謝恩增便到北京郊外抓了一些中國倉鼠做動物模型,結果大獲成功。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中國倉鼠對生物研究的價值。1948 年解放戰爭進入最后階段,時任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長、我國著名病理學家胡正祥教授贈與了正在中國研究瘧疾的羅伯特·布里格斯·沃森(Dr.Robert Briggs Watson)醫生 20 只中國倉鼠,沃森醫生攜帶著 20 個木箱,共裝載 10 公 10 母北京附近生長的中國倉鼠,穿過紛飛的戰火,歷經千辛萬苦運至美國。
1957 年,美國遺傳學家西奧多·帕克(Theodore Puck)從波士頓癌癥研究基金會實驗室得到一只雌性中國倉鼠,并從這只倉鼠的卵巢中分離出了一種細胞,即中國倉鼠卵巢細胞,簡稱 CHO 細胞。
CHO 細胞自分離以來,在生物醫藥領域起到了重要的橋梁作用。這一細胞具有許多優點,例如高安全性、與人體蛋白(從人細胞分離的蛋白)類似的結構——我們稱之為翻譯后的修飾功能,以及能夠高密度培養。
因此,它成為了基因工程蛋白藥物的主要生產細胞。最早使用 CHO 細胞作為基因工程重組細胞是在 1987 年。當時美國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在 CHO 細胞中表達了一種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t-PA),開啟了利用哺乳動物細胞表達系統生產生物藥的時代。
t-PA是一種單鏈糖蛋白,能夠降解纖維蛋白(原)和部分凝血因子,臨床上用于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腦梗死。從那時起,CHO 細胞的生產技術不斷發展,最初每升的表達量小于 50 毫克,而現在已經能達到每升 10 克,提升了 200 倍。
目前,近 70% 的上市重組蛋白藥物都是由 CHO 細胞生產的,包括被稱為“全球藥王”的“阿達木單抗(修美樂)”,用于治療包括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十七種疾病,已連續多年蟬聯銷售冠軍;
“黃金救命藥”人血白蛋白(HSA),臨床需求量大,用于血容量不足的緊急治療,創傷、燒傷引起的休克等;被譽為皮膚的“軟黃金”的重組膠原蛋白,在生物醫藥、食品和醫美等領域備受青睞。
此外,疫情期間,使用 CHO 細胞生產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CHO細胞)成為國內第四款獲批緊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
然而,盡管 CHO 細胞源自中國倉鼠,但由于我國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較晚、早期我國科學技術相對落后,知識產權長期被國外技術壟斷,目前國內使用 CHO 細胞系基本是從國外高價購買所得,CHO 細胞系在國外官網售價高達 1.73 萬元,配套產品如 CHO 表達系統試劑盒售價高達 4.15 萬元。
中國CHO細胞產業研發進展
為了突破這一技術壁壘,國內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努力。結合 Pubmed 網站從 1980 年到 2024 年文章發表的情況,可以看出關于 CHO 細胞的研究在 21 世紀伊始就迅猛增長,而在這些關于 CHO 細胞的研究里面,我們中國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占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下面分享一下我們實驗室的一些成果。我們的實驗室團隊主要圍繞 CHO 細胞表達系統進行研究。首先,在表達載體方面,目前我們已經成功研發了一些高效表達載體,表達載體表達量高(>12 g/L),穩定性強,優于同類產品;在細胞系方面,我們也已經有了很好的細胞系,已經在中國的細胞保障物中保藏。
我們還研發出了無血清的培養基。常規的細胞培養需要添加牛血清,但是,對于生物藥物生產來說,這是不允許的,因為牛血清可能帶來潛在風險,而且其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后續的分離和醇化過程也會很棘手。
因此,我們的實驗室開發了一種適用于CHO細胞的無血清培養基。
這種培養基的成分非常復雜,包含大約上百種成分,如氨基酸、無機鹽、維生素以及其他添加劑。每種成分的濃度都必須嚴格控制在一個特定范圍內。否則會產生什么后果呢?
舉個例子,就像新鮮的黃瓜在鹽水中會變蔫,而在清水中會膨脹,這是因為滲透壓的問題。我們的培養基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如果某一種成分的濃度過高,比如鹽分,那么 CHO 細胞可能會因為滲透壓過高而萎縮,生長不良;反之,如果濃度過低,也會影響細胞的生長。
此外,氨基酸等營養成分的濃度也需要恰到好處,就像人一樣,如果營養多了,人會發胖,營養少了呢,就會營養不良。
用這些培養基培養出的細胞密度、活性、蛋白表達水平均高于同類企業的同類產品,不僅為解決國內市場培養基依賴進口問題提供了支持,還獲得了加拿大授權的國際發明專利。
現在,在研發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屬于中國人自己的重組藥物蛋白系統。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