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總有人發完語音自己聽一遍:微信官方揭秘原因
你們身邊有人發完微信語音總喜歡自己聽一遍嗎?
快科技10月22日消息,今天微信團隊官方對“微信強迫癥”之“發完語音重聽一遍”進行了一番分析。
這類人甚至有些是好友發來的60秒語音是一條不點,但是自己發出去的那短短3秒,卻能“單曲循環”十幾遍。
這種癥狀廣泛出現在媽媽、辦公搭子、家里那口子等身上,究其原因主要是三點:
一、就是愛聽
在她們眼里,這不是微信語音條,是限量版原聲大碟。
二、自我行為要求較高的人類,行為嚴謹,對自己的語音也不例外。
哪怕有一丟丟「聽音羞恥癥」,也會一邊忍受一邊多次重聽語音條,只是為了校對。
總體分為兩類:
1、校對內容完整度 校對語音里的內容完整度,以及信息準確性。
簡直是行走的細節控,精神的處女座。
但需要注意的是,據不完全統計,這些朋友的語音撤回率是最高的。
2、校對情緒飽滿度 校對語音條里的情緒是否飽滿,以及發聲狀態是否到位。
開心的話得加倍開心的說,如果情緒不到位,對方可能會懷疑是我對感情不理會。
萬一因為一句語音條丟失一段情,那不行。
如此敏感善良內心的我,發完語音后,假如懷疑對方可能感受不到自己苦心預演的情緒......趕緊撤回,重新醞釀情緒,再來一條!
三、自我驗證
就跟上了廁所,無意識地回頭看一樣,重聽語音也是無意識流的抽象派。
“發完語音后再聽一遍”,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花樣百出,但背后起作用的心理因素卻可能同出一源——自我驗證理論( Self-verification theory )。
這是社會心理學家斯旺提出的理論,簡單來說,就是人們認為自己是什么樣的人,就會在潛意識里積極驗證自己就是這樣的人。而「重聽語音」只是其中一種方式。
聲音里有很多參考信息:音色、語氣、用詞......人們通過重聽自己聲音,來確認自己的聲音是否好聽、語氣和用詞是否符合個人特征等等,以更加確認自己展示出來的「樣子」符合自己的期待。
比如「嚴謹派」會重聽校對語音條,代表希望自我驗證自己就是一個很細心求實的人。
研究發現,如果總是接觸自我認知不一致的信息,我們對自己的評價會下降,同時也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
因此,我們會經常需要進行自我驗證,建立和鞏固自我概念,以維持一定水平的自尊和自信。
從這個角度看,重聽語音條還幫我們增強了信心。
本站所有文章、數據、圖片均來自互聯網,一切版權均歸源網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刪除。郵箱:business@qudong.com